校外培训怎么看,乱象如何治? □
■主持人语
一如夏日火热的天气,随着暑期的到来,校外培训机构迎来了红红火火的旺季。不可否认,校外培训是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够尊重教育规律,规范运营,不仅可以弥补校内义务教育的一些不足,还可以促进中小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准入门槛低、增长过快、监管缺失,导致无证经营、不规范办学成为这个行业的“通病”,而超前培训、强化应试,不仅严重干扰了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更进一步加重了中小学生的课外负担。根据教育部、民政部等四部门下发的通知要求,今年5月,市教育局、民政局、人社局、工商质监局联合下发《蚌埠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工作计划》的通知。至此,一场剑指校外培训机构违规办学的专项整治行动拉开序幕。
蚌埠市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整治进展如何,如何让校外培训机构成为提升学生素质的“加分项”,家长如何认识和理性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本报“党报会客厅”特邀相关专家学者以及知名培训机构负责人就此展开讨论。
●校外培训机构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中小学生的补充性需求,然而一些培训机构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
●专项整治,不搞“一刀切”,对培养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发展素质教育、培训行为规范、手续完备的校外培训机构,要鼓励支持其发展,不能因为开展专项治理影响正常的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登记、培训工作。
李凯 市教育局副局长
●对校外培训机构出现的乱象,我曾多次调研并联合其他政协委员提出提案,这次的专项治理可以说是顺乎民心,顺应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担当之举。
●填鸭式的补课,摧残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补出来的孩子不可能会走得更远。我一直认为,学习是一场马拉松,一开始跑在前面,并不一定是最后的胜利者。
徐豪 市政协常委、安徽财经大学教授
●作为校外培训机构的创业者,我对相关部门专项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打心眼里拥护,因为我们深知,如不进行整治和净化,这个行业的声誉和信用将会被破坏,如果这个行业成为社会之“痛”,整个行业都将受损。
●校外培训机构不是解决孩子所有学习问题的灵丹妙药,孩子学有余力,当然可以选择一家有资质有口碑的校外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学习,如果孩子学习兴趣缺失,家长也不应强迫孩子去培训机构补课。
薛小明 学锐教育校长
遍地开花的校外培训机构让家长和学生难以选择。
深度对话
重招治理 务求规范
主持人:一年一度的暑假,正是校外培训机构招生最红火的季节,与往年不同的是,今年暑假,蚌埠市校外培训机构将迎来一场“大考”:无证无照、违规办学的将可能被清出市场,而规范办学的正规机构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请问这场专项整治“大考”目前进展如何,专项整治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
李凯: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发展迅猛,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中小学生对学习的补充性需求,然而校外培训现状却不容乐观,一些培训机构开展以“应试”为导向的培训,违背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发展规律,影响了学校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造成学生课外负担过重,增加了家庭经济负担,社会反响强烈。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今年5月,市教育局、民政局、人社局和工商质监局联合印发《蚌埠市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工作计划》的通知。按照专项整治的时序安排,目前各区县已完成排查摸底工作,并正式进入全面整改阶段。
我们当前的工作目标是,摸清全市校外培训机构状况,做到培训机构底数、资质状况和办学行为“三清”,实施分类登记。根据工作计划的整改范围和重点实行限期整改,确保今年年底前全面完成不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的集中整治。
徐豪:校外培训火热,并非蚌埠所独有,全国各个城市尤其是大城市更为突出。校外培训机构办学热,源于家长的教育焦虑。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现在家长也真是拼了。在最近政协委员开展的调研中,我们发现,假期不上校外培训班的学生倒是很少,而且我们还发现,越是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对培训班越是追捧,这就形成了一个怪圈:更多的家长认为,成绩是课外“补”出来的,不参加培训班,等同于对孩子不负责任,这也是家长竞相给孩子报培训班的原因所在。
调研中,我们还发现,校外培训机构进行招生宣传的利器,就是提前教学和强化应试教育进行提分。其实这种做法,不仅严重违背规律,也对正常的学校教育造成困扰。试想一个班几十个学生,新学期所学的知识,大部分孩子已经提前学了,那么老师还怎么教?如果“就高”,那么对没有提前学的孩子不公平,如果“就低”,那么在校外培训机构提前学的孩子“提不起神”来,久而久之,教育秩序就会被扰乱。
薛小明:作为校外培训机构的创业者,我们对蚌埠市相关部门重拳出击,专项治理校外培训机构打心眼里拥护,因为我们深知,如再不进行整治和净化,这个行业的声誉和信用将会被破坏,如果整个行业成为社会之“痛”,那么每一家机构的日子都不会好过。
自今年2月,教育部、民政部等四部门联合印发专项整治通知后,我就盼着安徽省、蚌埠市能尽早出台配套落地政策,因为我们认为,只有经过一场洗礼,这个行业才能更健康,我们的路才能走得更远更稳。
在蚌埠市出台的相关整治方案中,我特别注意的一条,就是聚焦六类不规范办学行为,而这六类不规范办学行为中,第一条就是治理无资质和有安全隐患的培训机构,可见这一点十分重要。蚌埠市现有的培训机构保守说也有数百家,但证照齐全的不足40家,绝大部分都没有办学许可证或营业执照,很多机构都是临时拼凑的“草台班子”,不仅管理部门管不着,也没有能承担教学任务的师资力量,如果家长把孩子交给这样的机构,既浪费钱财,又浪费了孩子宝贵的时间,说“误人子弟”一点都不为过。
安全问题是头等大事,许多培训机构深藏居民小区的住宅楼,几十个孩子挤在一间房子里,如果发生火灾等安全事故怎么办?所以我认为,只有将所有校外培训机构都纳入监管,这个行业才能更健康。
行业乱象 教育之痛
主持人:对校外培训机构的治理,有两种观点,一是采取“一刀切”的方式,取缔所有校外培训机构,如果这样,中小学生都不去补课,都在校内学习,这样的竞争才公平,也能有效减轻学习负担;而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对校外培训机构开展整治,不应“一刀切”,应当分类治理,让校外培训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请问在座嘉宾持何意见?
李凯:从理论上讲,“一刀切”整治,可以让学生回归课堂,所有的学生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实际上则不现实,也不符合《社会教育促进法》的立法目标。从实际效果来看,虽然校外教育培训行业出现种种令人焦虑不安的问题,但不能因出现问题,就把这个行业一棒子打死,这不科学、不实际,也没有这个必要。事实上,“一刀切”的管理思路是堵,而不是疏。理论上看,如果没有校外培训机构,所有学生的负担都减轻了,但因为有强大的市场需求,校外培训完全可以以其他形式存在,从根本上说,是无法禁绝的。
校外培训机构是社会教育的主体,它存在的积极意义显而易见,那就是弥补校内教育因投入不足而出现的短板,特别是音乐、美术、运动等艺体类培训,社会教育可以让家长根据孩子的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而这一点是校内无法完成的。在文化类教育方面,确实有些孩子存在课内“吃不饱”或“跟不上”的情况,在此情况下,校外培训机构可以因材施教,有效提高孩子的学习能力。蚌埠市出台的专项整治方案也明确,不搞“一刀切”,对培养兴趣、发展学生特长、发展素质教育、培训行为规范、手续完备的校外培训机构,要鼓励支持其发展,不能因为开展专项治理影响正常的校外培训机构审批、登记、培训工作。
徐豪:对校外培训机构出现的乱象,我曾多次调研并联合其他政协委员提出提案,这次的专项治理可以说是顺乎民心,顺应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负担的担当之举。自市教育局、民政局等四部门联合印发文件之时起,我一直在关注整治工作的进展情况。
这次专项治理行动的工作思路和步聚,我都十分认同。现在各区县已经摸清底数,全市教育类培训机构约400家,而在教育部门办理了社会办学许可证的机构只有38家,从摸底情况看,绝大部分校外教育培训机构都证照不全,属于非法办学的范畴。根据整治方案,这一块是整治的重点内容之一。
整治并不意味着让他们关门停业,对未取得办学许可证的、也未取得营业执照,但具备办理证照条件的,指导其依法依规办理相关证照,对不符合办理证照条件的,要依法依规责令其停止办学并妥善处置。分类治理方案,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目的是促进校外培训机构走上规范、合法的轨道。
针对社会反映强烈的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这次整治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培训的班次、内容、招生对象、上课时间等要向所在地教育行政部门进行审核备案并向社会公布。这样就可以有效防范校外教育培训机构的“任性”行为。
薛小明:近年来,校外培训机构出现混乱局面,在于这个行业已成为许多人追逐商业利润的手段。作为蚌埠市校外培训行业的先行者,我们在办学之初,就心存一个梦想,那就是潜心耕耘,为孩子提供更适合个性发展的平台,推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在这种理想指引下,我们从一开始就坚守规范办学的理念,开办之初,就在经开区社会事业局申领办学许可证,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申办了营业执照。我认为证照齐全,持证办学,是校外培训机构要做的第一项工作。
然后接下来,则是要坚守自己的办学理念,不被利益牵着鼻子走,建立自己的教师队伍。因为家长把孩子送到教培机构来,是希望学到知识,提高学习能力,如果没有自己的教师队伍,东拼西凑,提升学生素质的目的则很难达到。随着校外培训机构近年来的疯长,这个行业用“鱼龙混杂”形容一点都不为过。有的原先是卖酒的,有的是开广告公司的,当然并不是说从这些行业过来的人素质就不高,但应当看到,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职业,不仅需要一定的文化沉淀,更需要不为眼前利益而动的“定力”。如果抱着赚“快钱”的想法进入这个行业,视商业利益为最高追求,那么乱象丛生,就不难理解了。
学生减负 社会之责
主持人:蚌埠市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的根本目的,是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外负担,但有一个令人不安的现象是,减负减负,减了多少年,但中小学生负担不仅没有真正减少,反而增加了,对此学校减负、家长增负的现象如何理解,如何将减负落在实处?
李凯:的确如此,为中小学生减负的话题由来已久,教育部门也曾三令五申强调减负,从实际的情况看,学生校内的负担确实减轻了,但校外的负担加重了。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教育主管部门只能管住校内负担减少,但无法管住家长为孩子增负。这次专项整治也在机制体制上为增负加上了一个“紧箍咒”。
严禁校外培训机构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及竞赛,坚决查处将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结果与中小学校招生入学挂钩行为,并依法追究有关学校、培训机构和相关人员责任。坚持依法从严治教,坚决查处一些中小学校不遵守教学计划、“非零起点教学”等行为,严厉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坚决查处中小学校教师课上不讲,课后到校外培训机构讲,并诱导或逼迫学生参加校外培训机构培训等行为,一经查实,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直至取消教师资格。
减轻中小学生负担,仅靠教育主管部门一己之力显然不够,这些年来,一直讲减负,但学生课内减,课外加的情况愈演愈烈就是明证。因此要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仅靠一次专项整治很难达到目的,最根本的是要家长转变观念,顺应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规律,不攀比,不盲从,只有家长意识到这一点,减负才能事半功倍。
徐豪:教育减负难,难在家长攀比心理。我所居住的小区里有不少小学生,一到节假日比平时上学还忙。上午、下午、晚上,在校外培训机构之间连轴转,每当看到小小的身躯被家长拖着跑的时候,我都特别心痛。我在想,是什么魔力让现在的家长如此疯狂,是我们的教育出了问题,还是家长的观念出了问题,在这种高强度的培训下,孩子真能走得远吗?
在对校外培训机构调研时,我发现许多校外培训机构都出现了爆棚的情形,可见送孩子去校外培训机构已经成为家长不约而同的选择。我常常想,为什么现在的家长这么热衷于校外培训,难道仅仅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吗,当然,有这样的成分,但家长在孩子教育上的攀比心理更为强烈。你补一门,我补两门,你补两门,我补全科,你在培训机构上大课,我找老师“一对一”辅导,大家拼的不仅是精力更拼的是财富。
填鸭式的补课,摧残了孩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这样补出来的孩子不可能走得更远。我一直认为,学习是一场马拉松,一开始跑在前面,并不一定是最后的胜利者。
薛小明:家长的焦虑心态,一方面来自社会,另一方面来自于培训机构的营销宣传。俗话说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当校外培训成为赚钱工具的时候,不实宣传、夸大其辞,诱导家长的招数就会层出不穷。作为家长一方面要理性看待校外培训机构,另一方面,要慎重选择校外培训机构。
校外培训机构不是解决孩子学习问题的灵丹妙药,有的孩子学有余力,希望开拓视野,提升能力,当然可以选择一家有资质有口碑的校外培训机构有针对性地学习,如果孩子学习兴趣缺失,家长也不应强迫孩子去培训机构补课。
即使有到校外培训机构学习的必要,也要理性慎重选择校外培训机构。因为现在培训机构众多,许多没有师资、没有教学体系的培训机构充斥市场,家长如果仅仅从宣传单上的内容判断往往会掉进陷阱。到时候,花了钱,浪费了时间,却没有达到应有的学习目的就得不偿失。
在这里我给大家提个醒,选择教育培训机构就遵循几个原则:一要看证照是否齐全,二要看从业者的职业背景和教育背景,三要看有没有自己的师资力量和教学体系。最好还要进入课堂进行试听,看老师有无教学经验和责任心。进行一系列考察后,再决定取舍,这样就不会出现大的偏差。
新闻推荐
确保省运会安全有序高质量推进 省政协副主席李和平率队来蚌考察 杨森陪同
本报讯(记者李景)7月4日,省政协副主席、省教育厅厅长李和平率队来蚌,就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筹备工作情况开展专题视察。省政协...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