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送上门 助力企业发展 高新区创优“四最”环境加速项目进度

蚌埠日报 2018-06-14 15:59 大字

本报讯(记者 靳瑾 通讯员 周家旺)为企业出实招,解难题,高新区借助“四送一服”平台,把服务送上门,从宏观微观同时入手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为项目的落地达产铺平道路。

2017年初签约的总投资5亿元的大连中嘉年产1.5万吨锆质新材料生产线项目,供电一直是制约施工的瓶颈问题。为此,高新区建发公司、项目服务中心不光陪着企业跑前期手续,还多次到蚌埠供电公司进行协调。经过多方努力,今年5月终于解决了供电问题。“真是贴身服务,太贴心了。”企业总经理魏福德告诉记者,不光是供电,企业厂区周边的兴中路人行道建设和绿化,也是在高新区“四最办”的推动下提前完成。

困难迎刃而解,企业的发展也超出预期。正式供电后,项目6月初就已试生产。目前,该项目木型车间、机修车间已启用,刚玉车间、砂模车间设备已安装完毕并已开始生产运行;锆刚玉车间1号炉计划从本月起进行设备安装调试,10月份即可正式投产,2号炉计划下月起进行设备安装调试,12月份具备生产条件。“项目进度比预计的提前了3个月时间。”魏福德说,项目达产后,年销售收入可达2亿元。

不光大连中嘉,凤凰滤清器年产4500万只环保型滤清器项目、凯盛科技集团新型显示产业园项目、奥弗智能微创医疗器械项目、鑫泰新型建材商品混凝土拌和站项目……几个月的时间里,20多个项目的60多个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不仅是具体项目,高新区还从政策层面入手,制定了《高新区招商引资项目跟踪服务管理暂行办法》、《高新区领导干部跟踪联系重点项目工作机制》,不断完善项目服务的体制机制,将帮扶措施制度化、常态化。

与此同时,高新区还设立了科技创新产业化专项资金,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壮大高新技术产业、实施品牌激励政策等五个方面制定了18项科技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自主创新。在高新区的主导下,中科院(蚌埠)科技成果交易转化孵化中心的建成运营,上海张江高校协同创新研究院产学研对接会召开,为科技成果交易转化、企业转型升级搭建了高等级平台。此外,通过人才对接、专业讲座等形式,还为企业送去了最紧缺的智力资源。

做好服务加法的同时,高新区也在做好行政的减法。在“证照分离”改革的大背景下,该区开展工作自查,梳理执行标准,进一步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的行使。为理顺管理体制机制,该区还在全市率先开展了“证照分离”改革试点,对86项行政许可事项采取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等五类措施,降低准入门槛,加快创优“四最”营商环境。

栽下梧桐树,引来金凤凰,优质的环境很快赢得了企业的青睐。今年以来,高新区签约引进了总投资66亿元的汉能移动能源产业园、总投资30亿元的北京幸会产业园等9个项目,总投资达130亿元。凯盛集团新型显示产业园、深圳创思特智能云屏及裸眼3D生产、智能终端产业园二期、凤凰滤清器年产4500万只环保型滤清器等16个重点项目开工建设;凯盛铜铟镓硒一期300MW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豪威新一代交互式电子白板、安徽日丰科技电器电缆工业园等11个项目顺利投产。今年1-4月份,高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92%,增幅位居全市第一;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全区规上企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76.44%,同比提升了1.69个百分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3.72亿元,同比增长20.9%,其中,完成工业投资68.91亿元,增长29.07%,工业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达到82.31%,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3.37个百分点。

新闻推荐

手术室里忙碌的黄色面庞 援南苏丹随队翻译庹雨景眼中的三院援外医生

南苏丹位于东非内陆,是个黑色皮肤生活的国家,但随着国际交流和国际援助的不断推进,越来越多的黄皮肤出现在这个年轻而又遥远...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