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1981年高考作文题 读《毁树容易种树难》 □李春开

淮河晨刊 2018-06-12 01:18 大字

经历过高考的人,每年都会关注高考;作为高考受益者,更加会关注高考;而读的是中文专业,又曾经担任过中学语文教学的人,则不仅关注高考,还对每年高考的语文作文题抱有浓厚兴趣。以上几方面,我都占了。

我是1981年高中应届参加高考的,已经是37年前的事情了,真是弹指一挥间啊。我们那年进入大学,出现了可能是空前甚至绝后的情况,就是五届本科生同校: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学生因为入学迟还没有毕业,加上78、79、80级和我们81级,满校园的学子,年龄差别较大,但都意气风发,志存高远。

今年的作文题《写给未来2035年的那个他》,引起了人们的热议和遐想,这也契合了当前的教育宗旨和实现“中国梦”的发展蓝图。你知道我们那年的作文题是什么吗?“读《毁树容易种树难》”,相信那一届的同学们一定不会忘记。其实,这个作文题也是符合那个年代形势的。作文要求是根据所给的一段材料,然后写读后感。材料是《毁树容易种树难》:杨树横着种可以活,倒着种也可以活,折断它再种仍然可以活。可是,十个人种杨树,只要有一个人毁它,就没有一棵活杨树了。种树的有十人之多,种的又是很容易活的杨树,却经不住一个人毁它。原因是什么?毁树容易种树难。这段作文材料其实是出自《战国策》,原文为:田需贵于魏王,惠子曰:“子必善左右。今夫杨,横树之则生,倒树之则生,折而树之又生。然使十人树杨,一人拔之,则无生杨矣。故以十人之众,树易生之物,然而不胜一人者,何也?树之难而去之易也。今子虽自树于王,而欲去子者众,则子必危矣。”今天的人们一看这个材料就知道,这个作文不难写。“毁树容易种树难”,就是以树喻人,“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以树喻事,小到个人的事、集体的事,大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我们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不久,百废待兴,急需好的政策、好的发展环境,需要培养大批各类建设人才,更需要全国人民振奋精神、统一思想,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而不是需要旁观者、发牢骚者,更不需要阻挠者、破坏者。所给的作文材料,短小精悍,寓意深刻,令人深思,可以说,考生们经过短暂思考,都会明白这篇作文怎么写。其实,这个材料摘选的《战国策》的原文还有其他深意,是以形象的比喻提醒、警告正春风得意的宠臣,不要被眼前的地位、名利冲昏了头脑,应该提高警惕、戒骄戒躁,而不至于毁了自己,又影响了国家。这个寓意与“毁树容易种树难”也是异曲同工,放在当今更具有现实意义啊。

现在回想,我当时写这篇高考作文还是比较顺手的,因为审题不会跑偏,加上我自小在农村生活,对“种树”本身和其相关的事情是熟悉的,因此写得顺利。记得我先写了种树:我的爷爷是村干部,带领乡亲们在一片山坡地上种了桃树、杏树等。眼看树长大了,就要结果子了,可是来了什么工作队,要求学大寨,砍掉果树,兴修梯田。后来爷爷一病不起,竟去了。我还写了一个回乡青年,好学上进,在村小学当老师,但因“家庭出身”不好,被批斗,不准再上课。当然,作文后面还生发开来举了历史上的典型事例,也联系了国家发生的事情。

一篇高考作文牵动着无数人的情愫,连接着古今中外的历史。如果高考是植根于中华大地的参天大树,我则是一片小枝叶,同样沐浴着阳光雨露,跟随它成长。如今到处是绿水青山,大树遍地,“种树”、“爱树”的人越来越多,新时代的美丽画卷正慢慢舒展开来。

作者单位:中共蚌埠市委党校

新闻推荐

感受中华文化魅力 洋面孔写汉字说“你好” 本报记者 陈瑶

赛龙舟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兴起,龙舟赛是展示传统文化的大舞台。6月9日下午,摩洛哥踏浪国际龙舟队的十几名队员来到蚌...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