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李俊峰: 荣誉只代表过去,奋斗才成就未来 本报记者 陈春怡

蚌埠日报 2018-05-23 15:32 大字

从一名生产线的普通操作工,成长为省、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者,二十六年来,他自学成才,始终专注自身专业技能的提升,亲历并见证了中国超薄玻璃一步步走向国际领先水平的艰辛历程,用行动践行着新时代的工匠精神。他就是蚌埠中建材信息显示材料有限公司生产制造部部长李俊峰。

超薄玻璃也叫超薄电子触控玻璃,是电子信息显示产业的核心材料,广泛应用于手机、电脑、电视显示屏等领域。玻璃越薄,透光性能就会越好,柔韧性好。然而,太薄又易碎,兼顾玻璃的厚度及强度和韧性是世界难题。今年4月,0.12mm超薄玻璃下线,只比一张A4纸略厚,成为目前世界上使用浮法工艺批量生产的最薄玻璃。此时,已经在生产线奋战了多个昼夜的李俊峰激动得热泪盈眶,很少有人知道,他已经带病坚持工作了近半个月,反复高烧39摄氏度,却没有请过一天假。“把玻璃拉薄,还不能产生气泡,各种设备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调试,哪一点疏漏都可能前功尽弃,我必须在现场。”李俊峰告诉记者,入行二十多年,从2mm、1.8mm、1.3mm到如今的0.12mm,每一次的技术进步自己都是亲历者和参与者,这一次也不能例外。

1992年,不满20岁的李俊峰进入洛玻集团浮法玻璃公司,成为一名普通的生产线冷端切割工。此前,他从未涉足相关行业,这激发了他不服输的进取精神。工作中,他刻苦钻研业务,熟练掌握技能,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业余时间,他研读了大量专业书籍,将书本理论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逐一尝试、练习。生产过程每个环节环环相扣,李俊峰不满足于掌握单一的岗位知识,努力拓宽知识面,仔细观察,虚心求教,很快就成为名副其实的技术能手、“多面手”。即使后来各种荣誉加身,他依然以谦虚的心态对待工作,至今保持着每天写工作日记的习惯。

从实验室到产业化,最难的莫过于调整工艺参数。实验室做出的样品仅有10厘米宽,而工业生产的超薄玻璃宽度在4米左右。刚下线的产品,应力尚未释放,用李俊峰的话说,“一阵风吹来都会碎了”,要想对其进行切割,难度可想而知。李俊峰和生产制造部的同事们一起,经过上千次的摸索,提出《超薄玻璃在线双刀横切系统研发》技术改造项目,创造性地将原有的传统单桥单刀切割改为单桥双刀切割,两条切割线之间无缝对接,极大提高了成品率,为企业年增效益2000余万元,还获得了“中复杯”中国建材集团技术革新奖。

自从五年前来到蚌埠,李俊峰从未与洛阳老家的亲人一起欢度春节,每年回家时间加起来只有四五天,多半还要凑着出差的机会。“超薄玻璃工艺很复杂,生产过程中会不断出现各种问题,同样的问题在不同的生产线上带来的结果也不同,需要随时调整工艺参数。”李俊峰告诉记者,自己的宿舍就在公司,早已没有了上下班概念,“每天工作多长时间?这还真不好说。反正除了吃饭、睡觉,其它时间都在生产线上。”

蚌埠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安徽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建材行业科技革新奖一等奖……在李俊峰的办公室,各种荣誉证书分散地摆放着,很少被翻开。他说,荣誉只代表过去,奋斗才成就未来。

新闻推荐

光大银行蚌埠分行 个人信用报告代理查询的先试先行者

2017年6月,蚌埠市区第一台个人信用报告自助查询机在光大银行蚌埠分行正式启用,光大银行蚌埠分行作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宣...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