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小花碗

新安晚报 2018-05-22 10:03 大字

□蚌埠张闽生

前不久的一个周日,我在家进行卫生大扫除,打开橱柜门,靠在最内侧的一个小花碗霎时映入眼帘。

哦,久违的小花碗!

小花碗品名“国光”,碗口直径仅有9.5厘米。它产于醴陵,瓷质细腻,画工精美,碗底清晰地标注着1966年制造。在白色的碗面上,手绘的数朵野山茶花,色如玫瑰,平展开放,呈扇形分列。茎杆上的叶片呈椭圆状,光泽深绿,煞是好看。

依稀记得,我幼年刚刚学会端碗吃饭时就使用过它。屈指算来,小花碗落户我家已有50余年光阴,早已成为一家人浓浓亲情的见证。

我在家排行第四。记得母亲说过,有一次,父亲从县城商店选购来一组10件的釉下白瓷花碗,分发给我们大大小小七个兄弟姐妹,人手一个。可惜好景不长,或是吃饭时不小心,或者因平素里吵架打闹,10个小花碗很快就只剩下两个,其中就有我“专用”的一个。看到孩子们陆陆续续换用了经得起摔打的不锈钢碗,母亲乐呵呵地夸奖说:“还是老四这孩子做事细心,能好好守住自己的‘衣食饭碗\’。”

“噢,我有‘衣食饭碗\’喽,我守住‘衣食饭碗\’喽!”作为一个年仅四五岁的孩子,第一次听大人说起“衣食饭碗”,我感到十分新鲜有趣,乐得在几个兄妹面前蹦蹦跳跳地自吹自擂。

上小学三年级时,我一上算术课就发怵,总找各种理由逃避写作业,算术成绩一落千丈。父亲在检查孩子们的家庭作业时,总是对我大发雷霆:“老四啊,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现在不好好学习,学不到真本领,将来到哪儿去找‘衣食饭碗\’?到时候看你怎么在世上立足!”

懵懵懂懂中,再一次听父亲说起“衣食饭碗”,我心里似有触动,暗暗下定发奋学习的决心。之后,我还查了词典,发现“衣食饭碗”,泛指基本生活资料,不仅借指俸禄,也指生计,比喻人们赖以为生的职业或技能等。现在想来,近乎文盲的父母亲多次使用“衣食饭碗”教育引导子女,就是情深意切地期待自己的孩子从小勤勉、刻苦、用功、发愤,努力为将来拥有安身立命的一技之长奠定基础,真是用心良苦啊。

高中毕业后,我参军入伍了。临行前,我打趣地对父母亲说,我当兵吃“军粮”,也算是有了自己的“衣食饭碗”了吧。

“说得对!自己的‘衣食饭碗\’,是要通过自身努力去争取和保护的。从今往后,你要积极向上,一步一个脚印,走好人生每一步!”依依不舍中,父母亲的临别赠言,厚重而温馨,满是期许和希冀。

十几载的军旅时光,我从一个不谙世事的毛头小伙,到逐渐成熟起来,提了干,立了功,有了一些令人称道的成绩。“饭碗要端在自己手里!”记得有一年回家探亲时,父母亲十分高兴我的成长进步,他们从老旧的橱柜中,掏出了那个保存完好的小花碗,用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民间俗语,再一次叮嘱已今非昔比且小有成就的儿子。

就是那一次探亲,我把小巧精致、温润如玉的小花碗收藏在身边,一直视为珍宝。尽管它只是一个普通的小碗,但它时刻提醒我,要经常审视人生过往,激励自己做一个奋斗者,要始终让奋斗的精神营养浸入未来的每一段工作历程和生活时光。

我从一个中学生、社会青年,到一名军人,再到纪检监察干部,在35年的工作历程中,也算是拥有了许多人羡慕的“衣食饭碗”,工作稳定,家庭和睦,小康富足。而我珍藏的那个小花碗,时常打开我尘封的记忆,我赋予它坚持不懈、努力追求“自端饭碗”的奋斗精神,虽略显牵强附会,却已经成为激励我洁身自好、砥砺前行的一个人生信条。

新闻推荐

国际篮球对抗赛在蚌如期举行 古巴国家队战胜埃及国家队 □本报记者 苗成韬/文 刘晨/图

五月十八日,龙湖体育馆,古巴队与埃及队球员你来我往,比赛异常激烈,两支球队充分展示了世界较为先进的篮球技战术水平。5月18...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