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文广新局(旅游局) 公共文化服务“重数量”转向“重优质”

蚌埠日报 2018-05-15 01:33 大字

本报讯(记者 何沛)近年来,蚌埠市紧紧围绕文化强市、文化旅游名城建设目标,强化硬措施、优化软环境,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繁荣文艺创作,文化遗产保护、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市文广新局(旅游局)大力实施舞台艺术精品工程,策划重大题材舞台艺术创作,开展“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活动,蚌埠市文艺精品创作在全省领跑,蚌埠成为全省瞩目的创作热土。现代泗州戏《绿皮火车》荣获第五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剧目银奖;舞剧《大禹》受邀参加第四届丝绸之路国际艺术节,安徽省花鼓灯歌舞剧院荣获“丝路文化贡献奖”。花鼓灯歌舞剧《珠城的传说》等4部舞台艺术作品入选全省“五个一工程”奖。花鼓灯舞蹈《大河湾的孩子们》荣获第七届夏威夷国际青少年艺术节金奖。花鼓灯舞蹈《赶灯场·扭啊扭》夺得“戴爱莲杯”全国舞蹈展演最高奖“魅力之星”奖。

公共文化服务从“重数量”转向“重优质”,老百姓的文化获得感得到进一步增强。蚌埠市制定《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不断健全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实现市有“三馆一院”、县有“两馆一场”、乡有“一站一场”、村有“一场二堂三室四墙”,“城市一刻钟、农村半小时”的公共文化服务圈形成,成功入选第四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资格城市。

随着“花鼓灯艺术交流展演周”“温馨蚌埠 欢乐珠城”“千场文艺千村行”“百姓大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并形成品牌,花鼓灯民间保护“三千双百工程”持续实施,推动花鼓灯艺术繁荣发展,花鼓灯特色文化建设项目成功创建为第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

2015年,博物馆新馆开馆,同年入选2015安徽省辖市最具影响力十件大事。“创新博物馆社会化运营管理服务机制项目”荣获2015年度全市改革创新奖。博物馆新馆已成为“文化蚌埠”的“城市会客厅”和“形象展示厅”,获批4A级旅游景区。

双墩遗址、禹会村遗址等7处文物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结束了蚌埠市作为文物大市没有国保单位的历史。为增强保护传承活力,让文物活起来、文化遗产传下去,去年,双墩、禹会村两处考古遗址同时入选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目前,馆藏文物从2012年的3千余件(套)增至现在的1万余件(套);国家一级文物由11件增至100余件,为全省地级市馆藏文物之最;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认定全市可移动文物17万件(套),居全省第一。

文化竞争力领先全省,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在对外文化交流传播中不断增强。市文广新局(旅游局)积极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全面提升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大禹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成功入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全市在建文化旅游产业项目99个,总投资809.68亿元,2017年实际完成投资70.1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27.45亿元。2017年实现旅游总收入249.63亿元,增长26.49%。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超过30%,2016年占GDP的比重超过6%,文化产业考核连续四年居全省第二。

新闻推荐

紧抓国家推动中央企业改革发展重大机遇,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扩大高端有效供给 蚌埠市与央企合作发展工作位列全省第二

本报讯(记者李扬)记者从市发改委获悉,日前,省政府下发2017年度各市与中央企业合作发展工作考核结果通报,蚌埠市新开工、新竣工项目投资规模和实际完成投资成绩突出,位列全省第二位,仅次于省会合肥,获得...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