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口病进入流行期 预防措施家长可以这样做

淮河晨刊 2018-04-11 16:15 大字

本报记者 张婷婷 文/图

伴随气温走高,户外活动增加,手足口病逐渐进入流行期。这种常见的儿童肠道传染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因重症手足口病病情“凶猛”,也成为家长们最为担心的小儿疾病之一。那么家长们该如何预防、判断、护理手足口病呢?为此,淮河晨刊记者采访了蚌埠市部分儿科医生以及市疾控专家,来听听他们的专业建议。

手足口病初期症状要会识别

昨天上午,在市第三人民医院儿科住院部的隔离病房里,因为患有手足口病,刚满三岁的明明(化名)正在做隔离治疗。明明的父亲告诉记者,前两天孩子一直发高烧,还总咳嗽,以为是普通的感冒发烧,结果夜里孩子突然像被吓到一样身体一直发抖,赶忙到医院挂了急诊。医生说可能是手足口病,随后就住院检查治疗。“现在孩子不发烧了,手心、脚心还有口腔的疱疹逐渐消退了,医生说再观察两天就可以出院了。”

“很多患有手足口病的孩子因为初期表征不明显,很容易被当成其他疾病治疗,明明就是其中一例。”市三院儿科副主任医师王子斌向记者解释,手足口病病毒是有一定潜伏期的,患儿接触病毒后并不会马上发病。但一旦人体做好了准备反击病毒,多数患儿会突然起病,主要是发烧,随后会出疹子。出疹子的同时,可能还会出现类似感冒的症状,比如流鼻涕、打喷嚏等。明明入院时,没有出现手足口病的典型疱疹,加上他持续高烧不退,咳嗽伴有痰音,很容易被当成下呼吸道感染进行治疗。在入院观察后,随着手足口病病程进展,这才出现了相应的症状。

王子斌说,从他接诊的情况看,目前已经发现五六例手足口病患儿。经过问诊,大多数患儿在发病前曾有在淘气堡、游乐场等公共场所玩耍的经历。“小朋友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加上不洗手、喜欢往嘴里塞东西的习惯,在公共场所等人群密集场所,更容易被传染。”

手足口病如何预防护理

孩子得了手足口病该如何护理呢?市一院儿科医生崔北勇说,虽然手足口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的婴幼儿,但以3岁及以下儿童发病率最高,年龄划分也是区分轻、重症的一个指标。如果宝宝没有精神不好、嗜睡、呼吸困难或者是疲乏无力、面色灰白等这种重症情况,一般的家庭护理就可以。大多数宝宝,基本在7天左右都可以逐渐恢复,家长可以给宝宝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让宝宝多喝白开水。在护理手足口病患儿时,千万不要用针挑破疱疹,应该由其自行消退,以免引发感染。

但如果宝宝在口、手、脚、肛门等部位出现丘疹或疱疹时,无论是否发烧,家长都应该带宝宝去医院,由医生来诊治。若有重症倾向的则需留院观察或者住院治疗,因为重症手足口病会影响神经系统,引起患儿嗜睡、意识不清以及突发性全身性肌肉收缩等严重症状。

市疾控中心专家表示,手足口病的防控需家长和托幼机构共同努力。家长在日常防控中要做到勤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儿童前、处理粪便、呕吐物或更换尿布后都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及流动的水洗手,要教导孩子注意手卫生,不与他人共用毛巾或其他个人物品,避免与疑似手足口病的病人亲密接触。手足口病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带孩子去人员密集的场所。注意保持家庭环境卫生,经常开窗通风,勤晒衣被、毛巾,定期清洗玩具等。同时加强儿童营养摄入以提高自身抵抗力。另外可以通过接种手足口病疫苗的方式,预防重症病例的发生。

与此同时,托幼机构要加强幼儿及家长手足口病防治知识宣传,加强晨、午检工作,及时发现病例。发现手足口病患儿,应立即动员家长带其就医及居家隔离治疗,直至病愈隔离期满后方可返校。

新闻推荐

降温又在高温后 昨天局部地区最高温突破30℃ 周末将降至20℃以下

本报讯(记者陈瑶)熬过了清明假期的阴冷,全市迅速重启春暖模式。昨天,阳光毒辣,市内已有个别地区温度突破30℃,天气相当暖。然而,这仅仅只是个“假夏天”,气温只是“虚晃一枪”。4月11日起,气温又要坐过...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