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祭祀 从“心”开始 □梁 正
又是一年春草绿,又是一年清明时。清明祭扫先人,寄托哀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清明祭扫已成为传承中华文明的一个载体,以此表达了人们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尽孝的感情,体现了重视孝道、重视感恩的道德情怀。
近几年,随着蚌埠市文明城市的步伐,越来越多的人们响应文明祭祀的新风尚,让追思更悠远,为传统的清明节增添了时代的气息。但是仍有人青睐烧纸、“金元宝”、“奔驰”等,有的雷人祭品甚至让人匪夷所思,像“高清晰数字电视”“豪华别墅”“百万元大钞”“黄金手机”“冥府电脑”“冥府轿车”等,这是低俗的表现。烧这样的祭品,往生者是无法“享用”,只能是做给生者看的一场秀而已。
“思亲莫让烟尘扰,鲜花一束慰英灵。”进入现代文明社会,清明扫墓祭祖,我们提倡文明祭奠,怀着一种文明心态,为亲人写封信,墓前朗读,敬一杯浓酒、献一盏清茶、送一束鲜花,或栽下一棵树、种下一片绿草、放一曲音乐、点一枝蜡烛,既能寄托哀思,又避免了迷信和不必要的经济浪费。文明祭扫也可选择网上祭扫、社区公祭、集体公祭、植树祭扫。这些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祭扫形式,营造了平安清明、绿色清明,体现了对逝者的尊敬和对社会的尊重,值得推广和提倡。
追根溯源,以“比拼”家风为内涵的祭奠与追思,“厚养薄葬”应该是其中的真命题。长辈在世时,儿女尽孝;长辈去世后,殡葬节俭、从简。破解殡葬高消费,让民众“逝有所葬”,民政部门的动作需要更有力度:进一步加强对市场化殡葬收费行为的监管;积极推广骨灰存放、树葬、花葬、深埋等多种节地生态葬法;加大对节地生态安葬的奖补力度,将为身故者提供公益生态安葬服务纳入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范畴......
一句话,让“逝有所葬”顺承好“老有所养”,让草根人生的总结和祭奠不被冷落,让人们回归内心的清明不被世俗羁绊,是城市或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和努力的方向。文明祭奠,绿色清明,从自身做起。让绿色祭祀渐成风尚,过一个绿色、文明、环保、移风易俗的清明节。
新闻推荐
星期六的下午,我们在班主任霍老师的带领下,来到中国银行蚌埠分行参加淮河晨刊“小记者”活动,同学们早早地来到活动地点,兴奋不已。我们排着整齐的队伍,在银行工作人带领下,兴致勃勃地参观了营业大厅;在...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