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通的是路 连的是心 □徐青松

淮河晨刊 2018-01-15 14:14 大字

上周,淮河晨刊连续聚焦断头路,《打通断头路 畅通城市网》传递的是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淮河路西段已修通,却迟迟不通车》反映的是市民实实在在的需要。

打通断头路之于民生、经济、社会、城市的作用不必赘言,在此只提一点,便是回应市民需要。作为最最基础的城市基础设施,市民对道路的需要是直接的,甚至是迫切的。而城市建设工作的一大目的,或者说城市建设工作的价值所在,便是为市民服务,回应他们合法合理的期待和需要。回应通路需要,自然是题中应有之义。

由此也得出,“去年蚌埠市打通八条主干道上的断头”是最直接的民生福利之一,也是最直接的安全感、获得感、幸福感。正如记者陈瑶所言,“一条条贯通的道路,连接起来的不仅仅是点对点的距离,更是千家万户的民心。”

再看市民袁先生反映的淮河路西段,为何一条早就修好的路一直不放行?持此疑问的肯定大有人在。就住在路边的市民孙先生了解情况说得具体:两年前就打通了,连电线杆、路灯、路牌、引导线都齐了,甚至红绿灯也正常工作了,但就是不通。

按照相关部门回复的,“还不具备通行条件”,那么,在不具备通行条件的情况下,红绿灯正常工作、诸多资源闲置,算不算资源浪费呢?

“等到三月春暖花开,气温回升,路面施工条件达到后,会督促代建方尽快恢复施工,完成路面表层沥青铺设、补齐绿化,让这条路尽快通车。”这样的回复只能算是差强人意,如果气温回升很重要,那么2017年春暖花开时、2017下半年时的温度有没有达到施工条件?尽快是有多快?到底什么时候通车?

任何一项具体工作,都有其不容易所在,正所谓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险夷,履之者知。道路建设并非朝夕之功,打通断头不能一蹴而就,但我们仍希望相关部门尽可能地抓紧工期,别叫千家万户等太久。须知,等太久就凉了。

新闻推荐

你守护着平安,我守候着你 本报记者 曹梦晴

王雪艳与丈夫李振的婚纱照。王雪艳提供“亲爱的李警官,我们一起走过了一千多天,我们还要一起走一辈子……”25岁的王雪艳是一名警嫂,作为基层民警的妻子,丈夫加班、值班,吃住在所里是习以为常的事,更多...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