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委员张娜: 积极构建医养结合养老体系 本报记者 何沛

淮河晨刊 2018-01-05 16:07 大字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一直是蚌埠市关注的民生问题之一。如何在有病治病、无病疗养的医养结合养老模式中探索出一条有成效、有未来的创新之路?加快养老体系改革创新,促进养老机构转型升级,支持并鼓励推行医养结合模式?

市政协委员张娜在调研中发现,截至2016年蚌埠市60岁以上老年人已达59.95万人,占人口约16%,已超过老龄化社会10%标准。养老机构共有141家,其中公办91家,民办50家,可提供床位仅约3000张。蚌埠市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阶段,养老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说起养老服务,医养结合是热门话题,其将“医”和“养”有效对接,在解决养老问题的同时,也能解决就医问题。而一般养老院护理达不到专业医治条件,往往会延误抢救时间,而两者结合能有效地解决这一弊端。“当前,积极推进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已成为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老有所养,病有所医\’的必要条件。在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院,小病不出养老院,大病直接送医院,可让老人安享晚年。”张娜告诉记者,目前,蚌埠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很多项目仍处于建设初期,如何加快推进和落实政策,还需要更细致的工作和部署。

张娜建议,养老机构的规划、布局、选址要考虑搭配医疗资源支撑。对于无医护能力的养老机构,可与相近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业务对接。对于相对闲置的中小型医疗机构资源可以加强与养老机构的横向合作或转型。

同时,要明晰“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的服务性质、服务主体、服务对象和服务范围,制定和完善统一具体的机构建设标准、设施标准、从业人员上岗标准、服务标准和管理规范,建立健全机构星级评定制度和评估制度,设定“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的准入和退出机制。

实现医、养、护一体化综合管理,还需要探索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打造“零距离就医、微负担养老”的医养结合模式。张娜建议,人社、卫生、民政和财政等部门积极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调研,做好与医保政策的有效衔接。形成统一的支付体系,对“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给予整体的资金扶持。

对于高龄、失能等特殊老人来说,养老和医疗康复两方面资源的养老服务将能更好地满足他们的需求,省却了老人在医院和养老院或者医院和家之间的诸多奔波。张娜建议,可适当鼓励和扶持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对于吸纳残疾、空巢、计划生育特殊家庭老年的民办机构,给予优惠政策。

新闻推荐

【绿地中央广场】 绿地·珠峰整点亮灯暨企业家俱乐部成立仪式圆满举行

夜幕下的市民广场和绿地·珠峰2017年12月29日晚,绿地·珠峰整点亮灯暨企业家俱乐部成立仪式在绿地中央广场隆重启幕。蚌埠市工商联副主席刘建林先生、蚌埠市烹饪协会副会长盛祝涛先生、蚌埠市河南...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