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急解难 兜牢民生底线
陈艳已经记不清这是第几次带着儿子来到武汉。自从儿子进行心脏移植手术后,每隔两三个月,她都要带着儿子到武汉协和医院做全面检查。
“希望孩子一切顺利,他还这么小……”电话中,陈艳告诉记者,儿子刘祖旭十个月时,发现心脏有问题,当时就做了心脏手术。随着孩子长大,心脏问题再次复发。为了给儿子治病,全家人借钱筹款,辗转多地,四处求医,2016年在武汉协和医院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
这次手术花了近50万元,后期儿子服用的抗排异药物价格昂贵,每月都要花费六七千元。“为了给小旭治病,我们全家一直在坚持,如果没有这么多好心人帮助我们,我想我们也坚持不了这么长时间。”陈艳说。“今年市救急难基金会又给孩子送来了救命钱。”陈艳感激地说,在全家人到处筹钱时,市救急难基金会的工作人员为他们送来了2万5千元现金,为全家解了燃眉之急。
突遇不测,因病因灾陷入困境,最需要社会的及时准确援助。市救急难基金会成立起,便建立“民政牵头、公众参与、基金兜底”的救急难工作模式,通过主动发现,精准认定,创新救助方式,织密织牢民生保障兜底网,让百姓救急不再难。应急性常规救助结合公众号众筹救助,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构建救急难微信众筹平台,积极引导社会力量通过互联网移动支付定向捐助,参与救助急难群众。截至目前,基金会累计发放救助金57万元,惠及20户家庭。
为加大善款筹集力度,市民政部门积极动员爱心企业为困难群众奉献爱心。目前,市救急难基金会已通过爱心企业捐赠、慈善义卖、定向捐赠等形式,筹集救助资金近200万元,相关企业认捐100万元,为基金会的业务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为进一步推进社会救助工作管理创新,提升社会救助管理和服务水平,蚌埠市建立社会救助信息管理平台,按照“一门受理、协同办理”的要求,整合各类社会救助资源,建成运行以纵向贯通、横向衔接、部门联动、立体覆盖为特色的“互联网+民政服务”信息化平台。
信息平台启用后,群众由过去的“进一扇门办一件事”到“一个窗口办所有事”,既减少了村(居)坐班人员,又有效满足了信息化时代群众便捷办事的需求。在市区,信息平台与蚌埠市“智慧城市”社管大平台实现了无缝对接,老百姓可以直接在社区提交各类社会救助申请。在农村,全市800多个村均设立了村级民政服务站,帮助老百姓提交救助申请,村民政专职委员还可通过移动APP帮助老弱病残、行动不便的困难群众足不出户提交申请,实现主动发现全覆盖,打通了社会救助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平台运行以来,累计受理申请15300余人次,发放救助金5110万元,确保了困难群众“求助有门、受助及时”,有效提升了服务的便捷性和群众的满意度。
“提升社会救助能力和水平,要求我们民政人必须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努力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千家万户。”市民政局局长刘军波说,围绕党的十九大描绘的恢宏蓝图,市民政部门不断擦亮“民”字标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补短板、织密网、兜底线、增活力、惠民生,确保兜住兜牢民生底线。
新闻推荐
据中安在线—蚌埠日报报道,12月20日中午,加拿大籍外教Dickson早早来到市三院急诊科门口,等待他的主治医生心内科主任石增刚查完病房,对他进行复诊。而他随身携带的,还有一封感谢信和一面锦旗。活...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