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老师和家长怎么在群里发言才不“讨嫌”?家校群里该说什么、不说什么,谁定规矩? “群里”那些事儿 本报记者 陈瑶

淮河晨刊 2017-12-12 10:40 大字

随着微信、QQ这些交流平台的推广,很多班级的老师和家长之间都建立了“群”,这些微信群、QQ群成了家校沟通的便利平台。可发布信息方便了,问题也出现了,群里除了和日常教学有关的内容会被发布,也有一些不宜公开发布或是和教学毫无关系的其他声音出现。

总有家长在群里“伤了自尊”

“老师每天都在群里公开点评作业,哪个孩子做的不好,哪个孩子有进步,哪个孩子作业没完成漏写了哪一项,这搞得我们很紧张,一不留神就要因为孩子作业问题,被老师啪啪打脸,因为我们在群里的名字都是某某的爸爸、某某的妈妈。”宋女士刚做了二孩妈妈两年多,虽然每天带二宝已经很累,但她还是每天晚上坚持看着大宝认真写作业,生怕孩子作业出问题,她说这不仅是为了孩子的未来,“看着他写作业也是为了捍卫我自己的尊严。”

采访中,也有一些家长认为,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同,如果遇到需要沟通或是提醒家长的情况,老师应该单独和家长联系,而不是在群里打包公布所有孩子的信息,一发了之。“这些‘群\’也是公开的场合,我不能理解为什么我孩子的情况,老师要在群里当着这么多家长的面发布,为什么不是和我单独谈。”一年级学生的家长周楠认为,不论孩子情况好坏,老师都不该在群里公布孩子的作业情况、成绩排名等涉及隐私的问题。孩子取得了好成绩,可能家长的面子、心情还好,但如果孩子表现不佳,老师这样公开孩子的成绩,对家长和学生的自尊心确实都有影响。老师虽然是群主,但是发布信息时也应该考虑到保护家长和学生们的隐私,保护孩子还没有强大起来的自尊心。

言辞不当可能造成负面影响

一方面,家长认为老师在群里公布信息不顾及学生和家长的面子和隐私,另一方面,身在“群”中的老师们,有时也对部分家长的行为表示不认同。

二十六中老师何娟说,曾经带过一个班级,各科老师都在群里。有一次有一门课的老师在群里布置了作业后,就有一位家长在群里公开指责老师布置作业太多,质疑老师是不是从教辅材料中抽了回扣,蒙受了不白之冤的老师当然非常生气。尽管后来,这位家长冷静后向老师赔礼道歉,但事件的发生还是给各科老师造成了不小的震动,从那以后,老师们觉得家长在群里的发言,其实也应该要受到一些约束,不能太恣意。“涉及老师行为评价、孩子成绩好坏的话题,确实不宜在群里讲,但有些家长就是要大大咧咧地讲出来。遇到这种情况,我们一般都是私下里打电话沟通好,实在没法沟通,只有将这样言辞、行为过激的家长请出群,否则只会加剧家校矛盾。”

一些老师认为,如果群里有家长言辞过激,而且屡劝不改,就很容易树立一个负面的典型,起到不好的带头作用,带坏整个群的风气。家长对老师失去了起码的尊重,不仅不能让家校沟通在群里顺畅实现,还有可能激化老师和家长间的矛盾,也会给孩子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老师们在群里也会经常重复发言制度,提醒家长注意发言内容。

家长不停“谢师”易被吐槽

不仅老师与家长之间对彼此的言行时有微词,家长们之间也常有不满。“排队”点赞、“盖楼”谢师、集赞、微商代购……这些可能是最易受到诟病和吐槽的内容。“微商代购在我们的家长群里还真没有,但排队给老师点赞、谢师的每天都有一大把。这样一来我们要看老师的通知,经常要上翻几十条,有时甚至一两百条。”市民王立建说,因为工作关系,不能及时看微信,所以每当他打开家长群时,常常会收到超过100条的未读消息,其中只有1条通知,剩下全都是“好的,某老师我收到了”“收到,某老师费心了”“某老师辛苦了”诸如此类应答。王立建说,可以理解老师的辛苦,但这类表达过多,就变得毫无价值,不仅让其他家长感到压力,更容易错过重要通知信息。

为减少接收过多无效信息,部分家长也想办法建新群组,如有老师的、没老师的家长群,有老师、没老师的家委会群,等等。但是,这些高度相似的群同时存在,让家长每每想在群里发点内容都得小心翼翼,生怕点错了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以前有家长在群里发微商代购的信息,还有人集赞,这些都被老师劝阻了。我觉得老师及时出面还是对的,其他家长大部分也都拍手称快。”家长蒋珊说,自己的孩子已经读了初中,历经了好几个老师,也参与过好几个班级群,家校群的群主一般都是老师,有时候幸亏老师还能制止一些家长在群内发布不合时宜的内容。所以,群的管理几乎都是依赖老师,如果老师责任心强,班级群的发言质量可能就高一些,如果遇到责任心不够强的老师,群管理比较松散,那群里的内容就很难控制了。

没有明文规定约束发言内容

“没有明确的文件要求老师和家长能在各自的班级群里说些什么内容、不能说什么内容,我们只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不断提醒老师们,注意言行,净化群内空气,管理好各自班级的家校群。”蚌埠三实小校长施广胜认为,不仅市级教育部门没有针对家校群发布内容的明文规定,蚌埠市绝大部分学校也都没有,学校在管理上几乎都是口头提醒、要求老师。“我们要求老师只能在群里布置作业、通知班级重要事务、向家长推荐一些育儿经验等,其他内容不建议老师发布。也会让老师劝阻家长在家校群里发布广告等,尽量尽到一个群管理员的责任。”施广胜说,家长群用的好会增进教师和家长家校联系,增进合力。这一信息化产物,各个班级所使用的情况良莠不齐,责任心强的群主教师,家校群的信息化助力更好。不排除个别老师管理不当导致群出现各种问题,要用好家校群,需要教育部门、学校、老师、家长、多方配合,形成合力,才能达到最佳效果。

新闻推荐

安徽金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热烈祝贺蚌埠荣膺“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该项目以“亲近自然、回归自然”为主题,引进先进管理模式,构筑优良的企业文化,立志打造一支具有高度团队精神和高效创新精神的员工队伍,把“蚌埠蓝莓庄园生态农庄”项目建设成为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