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携一缕书香 留住匆 匆而去的时光痕迹 读一卷经典 雕刻永 不磨灭的记忆标签 让阅读成为习惯 让书香温润人心 本报记者 李扬

淮河晨刊 2017-12-07 14:47 大字

日前,市民在新华书店延安路店选购书籍。

日前,市民在新华书店延安路店阅读书籍。

读书是一种享受,是一种乐趣。

几年前,初到报社工作,社领导让我叫上十几个同样初出校门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年轻人,走进他的办公室,让我们每个人从他的书架上随便选取一本书,限时读完后,每个人还要写出读后感。

刚刚工作,业务需要熟悉,生活需要梳理,自己又有点年轻人的不自知与小浮躁,不由得生出点不理解与小情绪:“从小学到大学,上学上了十几年,书也算读了不少,现在重要的是提高业务水平、建立采访关系,哪来这么多时间读这些闲书呀?”

“成熟的稻子低着头。”这几年,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工作的深入开展,才逐渐理解,良好阅读习惯的建立对成长所起到的作用。

书籍是一泓浸润人心的清泉,唯有潺潺不绝方能给人以精神的动力与养料,使人心胸豁达,目光高远,成为一个丰富的人。

行走蚌埠,我们不拘于一厂一店、一山一水。

今天,我们一起行走书香蚌埠,来一次自我反思与心灵旅行。

行色匆匆,谁在坚持阅读?

上周六晚上6点,位于延安路的蚌埠新华书店内,市民或站在书架前挑选书籍,或坐在桌边埋头阅读,与旁边熙熙攘攘、生意兴隆的商业综合体蚌埠银泰城相比,这里多了几分宁静。

闲暇时,手捧一本书,在静谧的方寸间,自己沉浸其中,是90后读者冯冰娴最享受的一件事。“我平常最喜欢看推理小说和散文类的书籍。”在蚌埠市一家银行上班的她,和同事们喜欢结伴逛街买衣服不同,冯冰娴经常独自一人在书店,直到书店关门,自己坐车回家。

自习区内,捧着一本余秋雨的《中国文脉》,今年60多岁的刘阿姨坐在那里细细品读。退休之后,除了散步、跳舞锻炼身体,她闲暇时间最爱做的事就是在家读读报,到书店看看书:“退休了,孙子也大了,人老了更应该修养身心。”读书的乐趣,使得刘阿姨的老年生活变得多姿多彩。

静静的书店内,不时传出稚嫩的声音,一些家长带着孩子正挑选故事书等儿童书籍。李女士说:“没事就带着孩子来书店,目的是从小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

在新华书店,更多的是年轻人戴着耳机,在那里埋头做题,复习考研、考公务员等。看着他们紧张备战的投入,记者不忍打扰。

书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平时读者较少,周末则有较多读者,青少年阅读故事书、文学作品居多,而成年人则较侧重于实用性的书籍。

转眼间,随着书店内停止营业的广播,时间来到了晚上8点。走出书店,记者随机采访了10余位路人,情况就有些不同了。

采访中,12位市民中,有5位市民表示至少半年没读过纸质书籍。“不知为什么,我现在已经很难静下心来,将一本书从头至尾读完。”在一家制造业企业上班的刘女士说,她上学的时候,除了课本外,还很喜欢看课外书,小说更是一本接一本地看。痴迷的时候,往往是在学校看不完,就要带回家看,不把书看完心里就难受。而现在因为工作太忙,一看到厚厚的书就头疼,更别提读下去了。而提起看书,公务员张先生感慨道,以前上学时,他每周都必看一本书。可是现在工作越来越忙,阅读常常是临时抱佛脚,需要哪方面的知识,才会看这方面的书籍。

现如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加快。忙碌的工作之余,还要忙着照顾家庭、照顾孩子,也就使得人们静下心来读书的时间不断减少。

“以前刚毕业时还会经常抽时间看看喜欢的书,也制订过读书计划,但后来谈恋爱、结婚、生小孩,发现时间根本不够用。”公务员小张说,怀孕期间读过一些保健书籍,宝宝出生后,她的精力都倾注在宝宝身上,很少看书。快递员小梅表示,他很喜欢武侠小说,以前经常看,但是工作越来越忙,他经常累得回家倒头就睡。“每天到处跑,经常忙得连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哪有时间看书。”不过,在节假日,他也会捧起武侠小说为自己减压。

相比上班一族,学生和老人成了读书的主力军。蚌埠二中高二学生胡小蕾告诉记者,在紧张的学习之余,读书仍然是她最好的放松和减压方式,其中,历史书和文学书是她的最爱,而她的目标,是复旦大学的中文系。而老年人,更喜欢看保健书籍和杂志等。

选择掏钱买书的,则主要是为孩子成长不惜代价的家长们。记者上网查询,在近7日图书畅销排行榜前10名中,除了第一名是日本小说家太宰治的自传体小说《人间失格》,第2名到第10名竟全部是幼儿教育类书籍。记者采访淮河路一家书店的营业员,得到了同样的回答:“现在大都是给孩子买书,幼教类书籍占到了每天营业额的一半左右。”

快餐盛行,你在怎样阅读?

你是否越来越多地见到这样的场景,在行人如梭的大街上、拥挤而漫长的公交途中,越来越多的人都低头摆弄手机、电子书或者平板电脑,利用路途的短暂时间进行断断续续的阅读。

数字时代,是一个“浅阅读”盛行的时代。这句话应该能描述很多人的阅读状况。手机、ipad等电子产品的出现,除了能给人带来上网和游戏的乐趣,还能够让人随时随地地进行电子阅读。

采访中记者发现,“90后”年轻人是阅读电子书主力军,但多数市民表示纸质的书和报刊更有“书味儿”。

“有了手机就能随时看书,方便又便宜。”市民徐世鹏说,市面上一本书至少要20元,而电子书却只要几块钱,很划算。

安徽财经大学教授唐敏认为,数字化阅读提高的是阅读率,但互联网阅读是随意性的,看到的往往是大多数人推荐出来的讯息,读者仅仅是被动的在接受,用一句流行的词是“被阅读”和“浅阅读”。

家住上河时代小区的欧阳倩说,她平时主要的阅读来源就是微信,其中包括看微信朋友圈中分享的一些文章、推送新闻,还有订阅公众号上发布的文章。她觉得,现在大家工作压力比较大,想专门抽出时间来读书比较困难,空余时间从微信上读一些文章,也算一种不错的阅读方式。

作为业内人士,在蚌埠市一家出版公司工作十余年的姚登攀介绍说,第十四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显示,手机阅读和图书阅读出现了“双升”,这是一种积极现象。他认为,目前,纸质书籍依旧是市民阅读的首选,但不可否认,电子书籍、网络书籍、有声阅读已经在市民的阅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电子书具有灵活、成本低的特点,这都是纸质书难以比拟的。手机阅读的快速增长对整个全民阅读的带动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没有浅阅读就没有深阅读,而且总是深阅读也不利于培养市民的阅读兴趣。

“网络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时在线浏览,已取代传统青灯黄卷的经典阅读,激荡心灵的深阅读,越来越退缩成小众的爱好。”唐敏认为,散见于公交、微博的阅读“碎片”为浅阅读的蔓延提供了充足的空间,忙碌生活中空闲时间的“碎片化”趋势也与“浅阅读”不谋而合。快餐化、跳跃性、各种浏览式娱乐式阅读以及各种“语录”的风行,也反映出或者说从某种程度上迎合了大众“浅阅读”的心理。

姚登攀觉得,在信息庞杂的互联网时代,市民接触的信息量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对于某些问题就会产生更加深入了解的愿望,这就敦促着市民进行深阅读。手机阅读虽然很便捷,但具有碎片化的特点,而图书阅读则可以更深入、更系统。这让更多的人认识到,其实图书阅读有利于对问题的深入认知和思考。

而即便阅读纸质图书,习惯了“浅阅读”的市民也大都选择一些快餐式的作品。

由于经济和个人理财等方面书籍的“受宠”,不少书店将经济类图书单独设立了一块区域,但是据记者观察,书架前,市民翻阅的往往是《轻松读懂互联网》、《三天读懂经济学》之类的“速成”图书。书店营业员告诉记者,经济类书籍除了每年度的人事考试、公务员考试和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书籍外,经济人物类书籍是销售的主要品种。

书香蚌埠,传承文化脉络

12月3日是周末,一大早,新华书店前就围满了等待开门的市民。他们或三五成群,或举家前来,有年过半百的老人,有家长带过来的孩子,还有不少是在校的学生,让记者也体验了一把“门庭若市”。

当被问及哪些阅读场所是大家经常光顾的,大部分读者表示实体书店和图书馆都是他们常去看书的地方。相比较电子阅读形式的碎片化,更多读者还是喜欢把书捧在手心里的阅读方式。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推动全民阅读,在全市营造崇尚读书的浓厚氛围,进一步提升蚌埠的市民素养、文明程度,打造蚌埠的文化品牌,是蚌埠作为全国文明城市应有之义。

“不少书店和图书馆在晚上八点前就关门了,如果跑到大学城的自习室,交通实在是不方便。”采访中,不少市民建议,政府应该进一步加大在阅读惠民便民上下功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向深处延伸,构建全民阅读网络。

唐敏认为,便利的阅读条件应该成为蚌埠的城市特色。阅读不仅会大大提升全体市民的文化素养,更能使华夏文脉和优良传统在当代得到继承与发扬,城市的文化品位也会随之得以提升。希望广大市民把读书学习作为一种生活时尚和工作方式,通过阅读活动不断获取追求梦想、改变人生的力量。

姚登攀则觉得,阅读的途径或方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形成愿意读书、爱读书的氛围。这种氛围的形成,将对增长文化知识、提升文化素质、文明素质以及整个城市的品质,都有着长远的积极影响。

“每天抽出一点时间,读一本心仪的书,展开与智者的对话,既能清心养性,又能享受到阅读的快乐,这是多好的闲情逸致。”有点文艺范的冯冰娴表示,书籍带给人的精神力量,让人变得更加坚强。

通过书籍,我们了解这个世界,探究历史的真相;通过书籍,我们分享他人的感受,体味人间的苦乐;一本好书,可以让我们穿越历史去和古人对话;一本好书,也可以指引我们跨越时空预知未来。如今,市民阅读的动力越来越足,全民阅读的氛围越来越浓,书店、图书馆、报刊、互联网……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阅读空间和便捷方式。

行走之间,书香蚌埠,滋润你我。

让阅读成为我们的习惯。

■编后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

我们都知道,书是知识的源泉,阅读之于一个人的成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阅读可以使人开阔眼界,增长见识,而且一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升也须臾离不开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方能使自己成为一个目光高远、内心丰富的人。

从记者的调查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网络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和阅读习惯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当前盛行“浅阅读”,带来了随时随地的便捷,但缺点也显而易见。“浅阅读”仅停留在“知道”,而并非真正“懂得”;“浅阅读”只是开阔了眼界,却并不能真正增长“见识”。这种“短平快”的阅读方式,只是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很难让人静下心来,深入思考,形成真正的知识体系,获得真正多的知识上的积累。所以,仅有“浅阅读”是远远不够的,必要的“深阅读”不可或缺。

本版摄影 刘晨

新闻推荐

那只毛绒玩偶 □王 雪

“小而温馨的空间,因为有你在身边,就不再感觉到害怕,大步走向前。一天一月一起一年,像不像永远……”第一次听到这首歌时,我脑海里浮现的不是我的室友,而是一只陪伴我整个成长过程的毛绒玩偶,因为有它的...

蚌埠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蚌埠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