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部分小区监控成“睁眼瞎” 爱车被剐、电动车被盗、车被高空抛物砸……市民盼望监控“控”到实处

淮河晨刊 2017-10-13 14:47 大字

本报记者 何沛

“小区都有监控,小偷也太猖狂了,竟敢在家门口和监控探头下盗窃。”家住水晶城的业主张先生发现,停放在楼栋附近的电动车不翼而飞。张先生欲查看监控却被告知,放置电动车地方属于监控盲区,小偷的踪迹自然无从查起。

“监控都‘睁眼瞎\’了,小区的安全仅靠人防如何保障?”有着张先生类似经历的王女士说,她的爱车在小区放着,第二天上班取车的时候发现,爱车右侧车门满是划痕,物业的解释是“监控没拍到!”

淮河晨刊记者走访了解到,市民反映的监控“睁眼瞎”在部分小区确实存在。由于安装费用高、维护成本大,一些小区监控摄像头不是损坏就是“睁眼瞎”,形同摆设,给小区安全管理带来隐患重重。

爱车被划成“花猫” 监控却没拍到

今年9月的一天,家住晨光花园的王女士将私家车停在了小区路边停车位上,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准备开车时却发现,爱车的一侧被划出了很长的“伤痕”。

“我的车是红色的,划痕非常明显。”王女士告诉记者,起初她还以为是谁在停车时,意外剐伤自己的爱车的。仔细查看后,才发现是别人恶意所为。“车辆剐蹭后的痕迹与人为剐蹭的痕迹是不一样的。如果是车辆剐蹭的,会留下片状的痕迹,同时还有可能导致车身铁皮变形。而我右侧车身,只有一条深深的划痕,形状也很规则,应该是被钥匙等硬物划伤的。”

当天,王女士来到小区物业查看监控录像。“我敢肯定,我的车就是被人划伤的,我认为小区监控应该可以拍摄到是谁干的。”物业工作人员在得知王女士来意后,及时查看了监控,但是监控显示,王女士停车的地方属于监控盲区,无法看清划车者为何人。

王女士说,同住在小区的几名业主,也反映过他们遭遇了与王女士相同的情况,爱车在小区内被人划伤,监控却没有拍到。

高空坠物毁了车顶 监控却得了“夜盲症”

市民梅女士向记者讲述了自己的经历。一天早上,她像平时一样出门上班,到楼下取车时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自己的爱车天窗玻璃被一个金属门吸砸烂了。“我的车是新车,天窗就这么被开了一个口子。”看着新车的玻璃被砸烂,梅女士既心疼、愤怒又有些后怕。梅女士的车是停在一栋11层的住宅楼附近。而车旁边是一个毫不起眼的旧门吸,被它砸碎的碎玻璃溅了一地。

同样,梅女士找物业调取监控,结果也是监控摄像头没有拍摄到“罪魁祸首”坠落的起点位置。

住在交通家园小区的刘先生对高空抛物特别有感触。小区内停车位并不多,但是私家车却逐年增加。“有一次天还不是特别黑,我把车停在楼下,就是上楼取个东西的功夫,一个类似铆钉的东西将车顶砸了一个小瘪子。”刘先生说,“我也是去看了监控,但是如我所料,监控啥也没拍到。只好自认倒霉了,一个小瘪子也不至于去维修,但这种事情遇到了却有点窝火。一些杂物扔下来,没砸到人还好,砸到人怎么办?”

部分小区监控成为摆设 留下隐患

记者走访蚌埠多个住宅小区发现,老旧小区鲜有监控设施,小区治安多靠人防。部分新建小区虽然普遍安装有监控设备,但因为“各种原因”,监控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东方明珠小区也曾因为小区监控不力,导致业主与物业公司关系紧张。“小区部分监控形同虚设,不少家庭发生被盗案件,如此物业难让人满意。”据业主介绍,小区还发生过业委会要换掉“管家”的冲突,其诱因之一就是监控设施不力,“如果每个小区物业都能保证小区安定、和谐,也不会发生诸多纷争。”

在记者采访过程中,不少业主都表示,“由于监控摄像头角度、分辨率等原因,根本看不到或者看不清肇事人的长相。只好自己出钱维修。”家住金奥华府的业主陈先生说,自己的车曾在小区内被人撬开过后备厢。幸运的是,他没有将贵重物品放在后备厢的习惯,但对此事他仍然心有余悸。

小区监控的完善,既是对小区安全管理的需要,也能便于警方日常管理。记者从多个辖区派出所获悉,小区安装监控设施可为警方办案提供有力证据,但警方出警后经常发现,小区因为没有监控,或监控画面不清晰、拍摄有死角等问题,导致警方难以取证,受害业主也只能吃个“哑巴亏”。

应对监控不力需将管理规范化

小区内安装监控设施,无异于路面安装“电子警察”,既能提高小区管理,为警方办案提供有力依据,还提高业主的幸福、安全感。那么,为何监控设施在部分小区内存在种种问题?

监控设施作为小区配套设施的一部分,事关广大业主的利益。“相关主管部门应出台更加详细的小区监控设施管理规定,对小区安装摄像头的质量、覆盖率、录像存储时间等,加以严格规范,从根本上防治‘问题监控\’。”家住珍珠小区的李先生提出建议。

对此,从事销售监控设备的高经理表示,小区内安装的监控系统,对其质量、功能、覆盖率等方面还没有强制性的规定。如果小区要做到监控全覆盖,那样将面临较高的成本。因此,部分开发商为了节约建设成本,不排除选择使用廉价、品质不高的监控设备的可能,为日后的监控不力埋下了隐患。

记者咨询多家物业公司了解到,按照规定,监控设施由物业负责日常维护工作,业主(或业主委员会)进行监督,并督促物业对出现故障的监控设备进行维修。但监控设备长期暴露于室外,重新安装维护成本大。如果物业长期为小区监控设施“自掏腰包”维护,这会让本就紧张的物业费更加捉襟见肘。

“对于很多业主的反应,要更换先进的摄像头,可以业主集资或者动用小区维修基金。”一名业内人士表示,若动用维修基金,则需要小区2/3以上的业主同意才行。如果让业主集资,这就更难了,如此就造成监控设备“不给力”的状况。

因监控不力造成的损失,业主又该如何维权?记者咨询专业法律人士了解到,受设备生产安装条件所限,由此造成的业主个人财产损失,不能直接判断责任归属,需要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界定。但如果是物业管护不力造成的,业主可以进行投诉、维权,让物业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新闻推荐

全省加强打击传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

本报讯(记者张婷婷)近日,全省加强打击传销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蚌埠市设立分会场收听收看。全省会议后,蚌埠市召开全市打击传销工作会议。会议对近期全市打击传销工作进行总结,并对下一步打击传销工...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