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市交通运输局 绘就城市立体交通的绚丽画卷

蚌埠日报 2017-10-12 19:21 大字

蚌埠,一座被称为火车拉来的城市,因津浦铁路与千里淮河在此交汇,奠定了蚌埠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位。回眸蚌埠交通运输五年来的发展历程,一路发展,一路高歌——

交通运输能力不断增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公路覆盖面显著扩大,路网结构不断完善,“人便于行,货畅其流”的交通运输格局清晰呈现,交通事业蓬勃发展。

交通基础设施:

公路网络结构日臻完善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近年来,蚌埠市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蚌埠公路取得长足发展,蚌埠东出口、西出口、南出口道路,不断拓宽改造,路容路貌焕然一新。5年来,蚌埠先后增加或拓宽改造了蚌埠淮上大道、蚌固一级公路、S307、S306等省内主干道。在加快公路建设的同时,公路桥梁建设的步伐也从未停止。蚌埠淮河公路桥的建成通车结束了蚌埠淮河两岸群众使用渡船往来的历史。近年来,蚌埠在原有的朝阳路淮河公路桥、荆涂淮河大桥外,又建成了大庆路淮河公路桥、长淮卫淮河大桥。几座公路大桥的建成通车不仅使蚌埠北扩西延的发展得到释放,而且对蚌埠市打造城市立体交通建设,完善空间发展布局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如今,蚌埠公路总里程达9230多公里,高速公路185多公里,公路相对密度为156公里/百平方公里。逐步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道路为支撑的四通八达的公路网络,大大地拉近了蚌埠与周边城市的时空距离。

城市公交:

清洁能源公交全覆盖

党的十八大以来,蚌埠市将城市公共交通纳入市政府重要民生工程,不断改善和优化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在全省率先实现了主城区清洁能源公交全覆盖。目前,蚌埠市主城区拥有营运车辆1200多辆,营运线路62条,营运线路总长812公里,年营运总里程6100多万公里,主城区公交线路全部实施了公交IC卡收费管理系统,基本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五年来,蚌埠公交事业发生了巨大变化,蚌埠公交已成为珠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随着市民出行需求的提升,“打的”出行已成常态。目前,全市共有出租汽车2606辆,出租汽车公司6家,出租车从业人员5000多人。他们每天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为市民的出行提供安全、便捷、文明、和谐的乘车环境。

水路运输:

蚌埠港吞吐量增势喜人

蚌埠港是千里淮河第一大港,水路运输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水路运输四通八达。“十三五”以来,蚌埠市共完成水运投资2.99亿元。共有码头泊位35个,其中1000吨级泊位21个,集装箱泊位2个,化工泊位2个,港口吞吐量1422万吨,集装箱5.5万标准箱。共有水路运输企业47家,拥有各类运输船舶近4000艘,内河运力保有量达到154万载重吨,其中千吨以上船舶262艘,51万载重吨,船舶最大载重吨位达5000余吨;蚌埠港已初步形成“干支直达、江海联运”的现代化水运交通网络。仅去年一年,蚌埠市地方海事局完成港口吞吐量769万吨,完成水运集装箱吞吐量1.73万标箱,货物周转量462亿吨公里。

公路治超:

联动联查机制常态化

为保障人民群众财产安全,市交通系统不断加大公路治超,坚持流动巡查和定点检查相结合,白天巡查和晚上巡查相结合,24小时始终保持路面执法高压态势,严查载重55吨以上车辆。坚持人性化服务,对超限车辆“先卸货后罚款”,以告诫、卸载、消除违法运输行为为主,罚款为辅。依托路警联动,全省治超专项行动,蚌滁淮三地联合治超,联合行政执法、交警、交通公安、运管综合整治等多种模式,严抓市区出口路的监管。

按照“加大路面管控、狠抓货运源头、打击非法改装、规范执法流程、严格正风肃纪”的基本工作思路,蚌埠市交通部门实施治超专项行动,区域联动、部门联合治超成为常态。市级联网治超信息平台全面建成,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治超信息互联互通。

文明建设:

典型示范引领行业风尚

文明建设是促进交通和谐平稳发展的精神动力,市交通运输局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党员自觉按照党员标准规范言行,坚定理想信念,提高党性觉悟。今年继续开展了春节、清明等节假日公交车免费乘坐活动,连续十七年开展城市公共交通爱心免费送考,连续八年开展“微笑伴你同行,温馨洒满交通”创建活动,“品质公交、温馨的士”成为珠城一道流动风景线,低碳绿色出行理念深入人心。

加强交通行业文化建设,发挥余瑞青、杨苗苗等先进典型引领示范作用,开展“最美公交驾驶员”、“星级出租车驾驶员”、“星级出租车”评选活动,公交“苗苗示范线路”、出租车“八一示范车队”、公路“微循环”公益互助协会等荣获蚌埠市“最美公益团队”称号。“张连祥创新工作室”被安徽省总工会授牌,交投出租车公司获评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示范窗口,交通局机关书屋入选安徽省百佳机关书屋,市公路局连续九次蝉联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单位,连续两次荣获“全国交通运输文化建设卓越单位”,道路运输行业先进典型不断涌现,交通行业文明形象显著提升。

党的十八大以来,蚌埠交通发生了巨大变化,道路更加宽敞畅通,场站建设日趋完善,人们的出行更加便利快捷。未来,蚌埠将依托公路快速通道,打造“半小时经济生活圈”;依托农村公路建设和城乡公共交通发展,逐步实现城乡交通一体化;依托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和民航机场建设,打造与南京、合肥、徐州等周边城市的“1—2小时经济交通圈”,依托千里淮河第一港和淮河黄金水道,打造“通江达海、江海联运”的水运通道,为蚌埠的经济崛起插上腾飞的翅膀。 (倪启乐)

交通篇

各项经济指标取得突破

截至目前,集团总资产增至132亿元,比十八大召开时增长277%;净资产增至63亿元,增长473%;注册资本金50亿元,全部注资到位,增长56%;年预计实现净利润8000万元,增长166%。

融资平台建设完善

五年来,交投采用信托、委托贷款、结构性融资、收费权抵押担保、资产证券化、商住用地抵押、存单质押和信用保证等方式,累计从交通银行、徽商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中信银行、光大银行等金融机构融资79.96亿元,根据建设计划和资金需求,实际放款62.76亿元,保障了建设工程资金及时按需到位;累计到位省部级补助资金28.77亿元;争取国债转贷资金8.38亿元,置换债券6.05亿元。 (张涛)

汽运篇

客运主业下滑趋势得到遏制

五年来,集团公司累计完成道路客运量4483.19万人;完成营业收入6.1亿元;完成站务营收6.98亿元;实现利润821.3万元;完成利税总额3150余万元。客运主业营业收入、客运量下降控制在10%以内,远低于全国和全省同行业平均水平。

站场建设稳步推进

总投资约2.2亿元的综合客运站一期主站房于2014年春运期间投入运营,客运量和发车量逐年增长。二期征地调整工作目前已进入规划设计阶段,有望在今年内开工建设。怀远汽车站新站即将全面开工建设;客运北站维修改造项目将在年内完工并正式投入使用。 (邹薇薇)

农村公路篇

农村公路里程增长快

截至2016年年底,全市农村公路里程8118.4公里,是2012年年底里程5497公里的1.48倍。

农村公路标准提升高

公路技术等级大幅提升,等外路减少。截至2016年年底,二级公路91.7公里是2012年年底的45.9倍,三级公路945.2公里是2012年的1.89倍,四级公路6727.6公里是2012年的1.59倍;等外路353.8公里比2012年771公里减少417.2公里。

(何承龙)

公交篇

综合发展指标位于全省前列

五年来,蚌埠市公交先后投入8.64亿元,建设高铁南站、新船塘等12座公交场站共计19万平方米,购置新能源公交车838辆,其中14米和18米大运量公交车120辆;升级改造公交站台504个,建设港湾式停靠站354个。

新能源公交车占比全省第一

五年间,新增、更新车辆1308台,其中纯电动公交车721台,气电混合动力公交车62台。截至目前,蚌埠市主城区共有营运车辆903台,新能源车辆占比达87%。公交107苗苗线路被评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新能源示范公交线路。 (胡薇、秦蕊)

新闻推荐

有内涵 长假新气象 欢喜过“廉节”

本报讯(记者陈瑶)今年是八项规定实行的第五年,当下,节俭之风盛行,文明过节、理性消费的观念渐入人心。在今年的国庆、中秋长假期间,记者走访发现,无论单位还是个人都坚持节俭迎国庆、过中秋。社区...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