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朱虹家庭—— 做拥军家庭 当部队后盾 本报记者 徐越蔷

淮河晨刊 2017-10-10 15:26 大字

今年37岁的朱虹,成为军嫂已经快十年了。这些年来,她为了理想和信念,以一份执着和爱心,坦然品味着生活的酸甜苦辣。她细心照顾家人,用无私的真爱和默默的行动,全力支持丈夫刘仓军对国防事业的执着追求。

作为军人的妻子,在某种意义上,需要比军人做出更大的牺牲。“结婚前家人劝我,嫁给军人后在生活中会吃很多苦。但我不后悔,我丈夫骨子里就有一种韧劲,为人忠厚,让我感觉很可靠。”朱虹说,自己和丈夫刘仓军相恋结婚以来,再苦再累都不觉得委屈,反倒别有一种幸福滋味。

十月怀胎,本是朱虹最需要照顾的时候,却因丈夫忙于工作,只能自己照顾自己。那时候,身为海军蚌埠士官学校教员的刘仓军被调到机关当参谋,身兼参谋和教学的双重责任,经常加班加点到深夜,根本无力照顾朱虹。没有丈夫的陪伴,下班后朱虹孤身一人,拖着疲倦的身子买菜、做饭、洗衣服。装修新房时,她跑市场、选材料、做保洁。“她真的辛苦。”刘仓军说,孩子出生后,朱虹也是经常独自带孩子,却从不抱怨,直到一家人搬入新居,都没让他操心。“如果不是她做好了大后方,让我工作上不分心,我也不可能在部队立下三等功,军功章有她的一半。”

2015年,朱虹的公公被查出患有直肠癌,急需手术。丈夫单位适逢上级教学督查,所有教员随时要接受抽查。为了让丈夫安心备课,精心讲课,朱虹独自一人陪公公做检查、办理住院、陪护手术,家里医院两边跑,忙里忙外。换垫子、放尿袋、接吐痰、翻身体,都亲力亲为。医护人员都以为她是老人的女儿,了解情况后,纷纷夸她是“蚌埠好媳妇”。出院后,朱虹又把老人一直送到老家,自己这才放心回蚌埠。2016年4月,朱虹的公公婆婆同时住院,她又是一个人来到丈夫老家,承担起照顾老人的任务。“她付出的比我多得多,总是细心照料着我父母。”刘仓军说,父亲总是说:“好媳妇顶半个儿,我这儿媳比儿子还孝顺!”对于老人的赞许,朱虹只是说,丈夫的父母也是自己的父母,照顾父母是自己该尽的义务。

作为军嫂,朱虹深知部队的一声令下,军嫂也同样需要有服从意识。结婚多年,刘仓军对妻子在电话里说的最多的一句话是“今天我值班”,但是朱虹没有多余的怨言,总是叮嘱丈夫安心工作,“放心吧,家里有我,你在部队好好干”。有哪家女子不希望爱人在身边对自己嘘寒问暖,关心生活起居,但是朱虹却选择将小爱收起,全力支持丈夫在部队有所作为。

“作为军嫂,就是应该比其他人更能理解自己的丈夫,少让他分心。”平时的相濡以沫,使朱虹深知,在丈夫心中,除了放心不下年老体弱的父母,最担心的还有怕影响到孩子的成长,因为平时孩子最“贴”爸爸。为了让丈夫安心工作,她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针对孩子喜欢绘画的特点,在孩子3岁时就坚持每天陪伴和督导绘画,不管严寒还是酷暑,从来没有间断过。在她的悉心培养教育下,孩子画画的能力在慢慢增强。父母的安康、孩子的进步、家庭的和谐,构成了这个令人羡慕的最美家庭,也为部队筑起了坚强后盾。

新闻推荐

欢天喜地黄金周

文明出游成最美风景本报讯(记者何沛)国庆中秋假期,一场场节庆活动纷至沓来。啤酒音乐节、烟火秀等系列庆祝活动令游人应接不暇。在花博园景区,紫玉、紫切、麦浪等20多个菊花品种将整个花博园装扮得...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