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无偿传授健身功 传出一片邻里情 本报记者 曹梦晴 文/图

淮河晨刊 2017-10-10 15:26 大字

清晨,喜迎门小区门口的小广场上,一位年近六旬、精神矍铄的老人,身着白色飘逸太极服,手持红色太极扇,在悠扬的乐曲声中,带领居民练太极拳、太极剑,一招一式,铿锵有力。老人名叫王凤琴,几年来,她无偿向居民传授太极拳,受到了居民的一致赞誉。

痴迷太极用心学

“与太极拳结缘是三十年前的事。”王凤琴说,那天她和同事去张公山公园游玩,无意间看到一位女同志在空地上打太极拳,“一招一式,柔中带刚,看起来太漂亮了!”从那以后,王凤琴便被太极拳迷住,开始拜师学艺。“当时和我一起学的,还有好几位同事,现在他们有的跟着孩子去了外地,有的出了国,坚持下来的,也没几人了。”

刚学太极拳那会,王凤琴的孩子还小,为了兼顾家庭,照顾孩子,王凤琴只能挤出时间学习。“刚学的时候特别苦,早晨5点起床,在操场上练两个小时,然后买菜做饭,晚上下班后,只要条件允许,都会再练习一会儿。从一点也不懂到如今略有所成,付出了艰辛和努力。”王凤琴说,一个动作要做十来遍,有时候练习完手臂酸疼地坐公交车,得扶着扶手才能上车。”

义务传授太极拳

2014年,王凤琴成为喜迎门小区的住户。清晨,她像往常一样在楼下打拳,渐渐地,开始有人围观。一位老太太走过来对她说:“你这拳打得真好,能不能教教我,我愿意付学费。”王凤琴觉得她自己一个人练也是练,多个人还多个伴,于是愿意免费传授太极拳。

王凤琴免费教太极拳的消息在小区里不胫而走,报名的居民越来越多,短短十天,竟收了十来个“学生”。王凤琴认为,太极拳既能陶冶情操,又能强身健体,对老年人身体有好处,自己有一身的太极功夫,何不将这功夫推广开来,让更多的人受益。于是,一群老年人,因为强身健体的目标走到一块儿,只要愿意学、想加入团队的,她都欢迎,这一教就是三年多。

三年间,向王凤琴学习太极拳、太极剑、功夫扇、气功的人越来越多,她从不拒绝,并且不收一分钱学费。她的队伍越来越壮大,不仅有退休的老年人,还有很多爱好太极文化的在职人员,如今团队已有四十多名“学生”。

教出一片邻里情

每天清晨,王凤琴准时来到小广场,等所有人到齐后,开始教学。绝大部分老年人没有基础,接受起来非常慢,经常一个动作,王凤琴来来回回要做十几遍,不断地分解再串联,而对方只能模仿出个七八分样儿来。王凤琴常常累得腰酸背痛,可她从没抱怨过一句。

在教授太极拳的几年里,大家从陌生到相熟,经过时间的洗礼和磨合,王凤琴和学员们都处成了朋友。在学员眼中,她是位称职的师父,不仅教拳,还从生活上关心他们。“哪家有需要我们知道了,都会喊上几个人,一起到家里看看。谁家吵嘴了,就去劝劝。”王凤琴说,她的团队里,有很多两口子。其中有一对四十多岁的夫妻,前段时间因为投资失败,亏损了几百万,精神一蹶不振,很长时间没有来学拳。王凤琴知道后,就去他们家里坐坐聊聊天,劝说他们走出困境,树立生活的信心。一段时间下来,两口子恢复了正常生活,又重新融入到团队中来。

王凤琴不仅在传授功夫上尽心尽责,还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个学员的生活。学员生病,她到家中看望;学员家属住院,她到医院看望;义务教授学员,不收取任何费用,还自己掏腰包买物品送给学员,她的无私奉献精神,教育和影响着身边的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2015年,王凤琴带领她的“喜迎门太极拳辅导站”的学员们参加了禹会区广场舞大赛获得了三等奖。今年,他们又在全区比赛中获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我们团队有句口号,就叫相亲相爱一家人,光靠我一人支撑不下来一个团队,全靠大家帮助,我们才得以发展得越来越好。”王凤琴说,太极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能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尽自己的能力帮助别人,让自己老有所为,也让更多人老有所乐,她很自豪。

王凤琴练太极剑。

新闻推荐

城市如画 生活如诗

从“缺这样少那样”到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从“尽量少出门”到欣赏家门口无限风光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百姓住得更加舒心本报记者陈瑶通讯员屈建文安居才能乐业。让百姓住得舒心,既要大处着眼,也要小处着手...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