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吃、住、学有 减免、有补贴 关爱贫困学生 助力放飞梦想 本报记者 陈瑶 通讯员 屈建文

淮河晨刊 2017-09-27 10:59 大字

交不起昂贵的学费、吃不起丰盛的早餐、更不能追求奢侈的名牌,在每一所校园里,都有这样一个群体,人们称他们为贫困生。对他们来说,学费、贷款、自尊、资助……这些词汇的理解,不是来自于课堂,而是来自于现实。走近每一个贫困生,我们都能揪心地看见生活给予他们的风雨,但令人欣慰的是,他们并非一直浸泡在苦水里,社会对这一群体的关注和帮助,让他们能够与同龄人一样,在一个充满关爱的环境中,像一棵棵小苗般健康成长,舒展自己的枝叶。他们凭借着坚韧的品格和昂扬进取的精神,也可以让理想在风中飞扬。

贫困生不用为上学犯愁

杨光(化名)今年读初一,每天早上他起床后都会到校园的小松林里读一会儿课文,然后再去食堂吃早饭,和同学们一起在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上课、下课到操场上舒展、活动身体。中午在食堂,一荤一素一汤,杨光吃得津津有味。晚上放学,在教室做完作业,步行两分钟就能回到寝室,洗漱、睡觉,规律的作息让他觉得生活特别充实。

杨光的母亲高女士说,刚给孩子送来住校时,有些不放心,没想到孩子过得还挺好。“一开始我们以为,既然学杂费、书本费都免了,住校还给生活补助,那标准肯定不怎么样,就怕小孩吃不饱、受亏。后来回家一问,没想到他讲还不错,跟在家吃得差不多,我才放心了。”高女士说,孩子住在集体宿舍里,有公共卫生间和专门的洗漱间,每天伙食和家里也不相上下,这样的生活水平,家里却没有出一分钱,全部得益于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

杨光的爷爷奶奶今年已经七十多岁,老人们已经没有劳动能力,杨光的母亲要在家中照顾2岁的女儿,家中几口人的生活全靠杨光的父亲耕种着几亩田,一年2万元左右的收入支撑着这个家。

“反正从上学到现在,我没为学费发过愁,一直能很安心地在学校上课。”杨光说,自己虽然家境贫寒,但坐在教室里却一直轻松,因为知道自己不会因为缴不了学杂费、书本费被赶出学校。“现在连住校都有补助,我也不用在家和学校之间的路上耽误时间了,学习更踏实了。”

杨光的妈妈高女士说,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离不开党和政府的关爱,学前教育有政府助学金,义务教育有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寄宿生补助。“我都去了解了,不论到哪一个阶段都会有不同的助学方式,只要孩子愿意读书,他能读到哪个阶段,我们就供他读到哪,全力支持他读书。”高女士说,本来想到孩子以后读高中、大学可能家庭负担太重,自己和丈夫支撑不了,可是一去打听,到了高中阶段有国家助学金,中职教育有免学费、国家助学金,高等教育有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生源地信用贷款、国家学费补偿贷款代偿、贫困户师范类大学生资助等。打消了顾虑,夫妻二人对孩子的未来立刻充满了信心,一定要让孩子把书读下去。

“取之不尽的关爱让我暖暖的”

贫困学生都可以像杨光一样,不用为上学而犯愁。源源不断的补助、补贴也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温暖,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感受到生活温和的一面。除了经济上的扶持,社会各界也意识到对贫困生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扶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关注他们的学习情况和学习动力。

孟雪(化名)是三铺中学初一的学生,这个12岁的女孩不仅没有因贫困辍学,而且贫寒的家境也并没有让她在性格中产生自卑的自我评价和自我意识。

不久前,孟雪的爷爷奶奶刚去世,为了给老人们治病,家中花光了所有积蓄。孟雪的父母都患有慢性病,不能出重体力,现在一家四口人的生活,全靠孟雪的父亲外出打点零工,每月两千多元来维持。

“也许我的生活里缺少金钱,但我有取之不尽的关爱,这是我刻苦读书的动力。”孟雪说,每次想到自己的学杂费、书本费都是减免的、还有贫困寄宿生生活补助,想到总是有人在关注、帮助自己,心里总是暖暖的。她说自己去书店从不敢“任性”地挑选各式各样的辅导资料,也没和同学们一起约过去逛商场购物,但这些都没有影响。每天,她认真上课,刻苦读书,成绩保持在班上前列。“也许,生活不如别人,但我的学习一定要超过别人。毕竟,未来的路是要靠自己走出来的。”这是很多贫困生的心声,也是孟雪的心声,她也确实遵从了自己的内心,努力奋发。

孟雪的弟弟今年刚读一年级,虽然两个孩子都在读书,但孟雪的母亲朱女士着实感到十分庆幸,“幸亏有‘两免一补\’,不然我们家真是负担不起两个小孩一起上学。”朱女士说,学杂费、书本费、住宿费这些都不要家里负担了,每个月只要给孩子们买一点文具,花上很少的钱就可以了。而且,女儿在新学期后就开始住校,只有周末回家,连住宿、伙食费都有补助,这真是令她做梦都没想到的惊喜。“两个孩子都懂事,从不乱花钱,不攀比。过几年小儿子再大一些,我能出去找份零工,大闺女能读完高中、考上大学,孩子们都把书读好了,有出息找到好工作,我们家的日子总会越来越好的。”虽然自己有慢性病,但孩子们上学得到了资助,让朱女士能够更加乐观、感恩地看待生活。

大家评议 层层筛选 应助尽助

为了保证贫困学生受助没有遗漏,蚌埠市不少学校都组织各班级进行了民主评议,由所在班级选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校认定评议小组再通过入户调查、了解学生日常生活开支情况等形式,确定受助学生名单并进行公示。

在实际执行中,由于开证明手续复杂严格,部分家庭困难的学生难以取得困难证明,使得家庭经济困难状况认定难度较大。为此,蚌埠市积极探索创新管理方式,设置班级评议、学校审核、县区教育局、市教育局复核等四级评审模式。同时,建立与志愿者组织合作的长效机制,将志愿者组织提供的家庭特别困难学生直接纳入政府资助和免费范围内,并接受志愿者组织对各项政府助学政策执行情况的全程监督。

“每年,我们都通过电话随机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各县区资助政策落实情况。今年的统计结果表明,学生和家长对政策的熟悉程度、对最后受助学生的精准结果的认可、对学校资助工作的认同都强于上年。”市民生办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蚌埠市已建成了全市范围内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数据库,制定了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全员排查制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应助尽助”制度、学期核查制度、多名老师精准确认等一系列排查制度,确保不漏一名困难学生,实现精准资助,切实保证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现“应助尽助”。

贫困学子有书读,家庭因此有希望

扶贫先扶智,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推进贫困地区学校建设、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今年以来,蚌埠市着力实施教育***计划,确保每一个孩子不因贫困而失学,每一所贫困地区学校都达到办学标准,并不断提高办学质量。

在资助贫困学生方面,做到全覆盖。财政设立用于落实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专项资金,包括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资金和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资金。

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包括对城乡义务教育学生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补助生活费。补助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费,补助基本标准为:小学生4元/天、初中生5元/天,学生每年在校天数均按250天计算。

除了“两免一补”,还有对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按照不低于基准定额的标准补助公用经费。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为普通小学每生每年625元(含取暖费25元)、普通初中每生每年825元(含取暖费25元)、特殊教育学校和随班就读残疾学生每生每年6000元。

据市民生办统计,今年1-8月份,全市义务教育经费保障中公用经费支出24804.38万元,全市超过37万名学生受益,今年计划用于义务教育阶段教科书采购金额3555.4万元。义务教育阶段补贴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12831人,补助金额902.65万元,校舍维修改造目前完工率91.91%,完工项目477个。

淮上区三铺中学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以前每年总有十几名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辍学,自从国家实施“两免一补”政策以来,学校再没有出现一起辍学现象。孩子们有书读,有未来、有前途,无数个贫困家庭因此看到了希望。

新闻推荐

“应急队”全天候战积水

9月25日上午,记者乘坐出租车来到东海大道市政府西侧附近,远远地看见积水,身穿醒目制服的城区防汛排涝“应急队”正在工作。只见他从应急车上拿来了铁撬棍,迅速打开路中央的窨井盖助排,积水已经超过他...

蚌埠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蚌埠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