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不闯灯?不乱穿?出行也是一段风景 车让人?人快行?让出的是一片和谐 文明装饰你的出行 你装饰了城市的梦 本报记者 何沛

淮河晨刊 2017-09-21 11:21 大字

路上,车辆越来越多,但抢道的很少;斑马线附近,司机和行人互相礼让……这一幕幕文明交通出行场景在蚌埠各条主次干道不断上演。在东海大道附近上班的黎先生经过一处斑马线时,不禁竖起大拇指点赞:“通过这条斑马线,司机们转弯时都会让我先过,素质高!”

这样的文明出行场景,如今在蚌埠处处可见。市民遵守交通规则,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文明出行……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出行遵守交通规则

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

红灯停绿灯行,宁等三分不抢一秒。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在市区各大十字路口过马路的市民们都能自觉地遵守交通规则,用他们的行为诠释文明出行。

9月18日清晨,记者在东海大道和航华路交叉口观察了半个小时,发现很少有人闯红灯。

一名头戴小红帽、身穿红马甲、手握小红旗的志愿者,在路口正忙碌地进行交通引导。“不要越线,不要越线!”看到变红灯,志愿者王先生熟练地将手中小红旗举起。见到这一幕,经过的市民都自觉地停了下来,路口交通井然有序。

“现在市民们的交通素质确实大大提高了。起初有闯红灯的现象,我们会上前去挡住,不让他们冲出去。不过,随着交通整治的常态化,监控抓拍闯红灯、曝光交通违法行为等措施,这种情况大为好转了,现在市民普遍养成了文明交通出行的习惯,就算没有执勤的人员提醒,大家也都能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了。”王先生说。

在张公山公园南门,68岁的杨松刚完成了早上的锻炼,显得有些疲惫,慢悠悠推着他那辆老式自行车准备回家。杨松刚的家就住在龙湖香都,原来他在东海大道上骑行是不看交通信号灯的。“现在意识到这种行为存在的安全隐患,影响了其他车辆的正常行驶,那咱就看红绿灯,为自己的安全,也为他人的便捷着想,我觉得值。”他说。

不仅如此,一些能把自行车骑到电动车速度的年轻人,也开始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不再闯红灯。在铁中上学的高明明说,他曾经就被站岗的交警拦下了不止一次,接受了多次批评教育。“现在我自己不闯红灯不乱穿马路了,而且我也会经常提醒跟我一块过来的同学,到十字路口减速慢行。”高明明说。

“哎呀,居然是红灯,咱们赶不上这趟车了。” 9月19日上午,张超跟女朋友刚到淮河路与中荣街交叉口,红灯亮起,恰巧这时候公交车驶来,他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车进站又出站,表情颇有些无奈。“要是在以前,我们俩早就一路狂奔过去了。”张超笑说,“现在想想就后怕,这真是对自己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任,多等一会,其实心里更踏实。”

“这一年来,这个路口的变化很大。”在淮河路与中荣街交叉口执勤的志愿者李玉见证了这个十字路口交通秩序的改观。“过去一上午就能劝导10多辆逆行的非机动车,现在每天不超过5辆,比过去下降了80%以上。”李玉说,这一方面得益于我们的积极引导,但最重要的是通过创城,市民的文明意识提高了。

仔细观察标识标线

各行其道共享交通安全

9月19日18:00,正值下班高峰期,在航华路与东海大道交叉口,记者看到非机动车整齐划一地停在停止线后面。虽然这群“骑行大军”的队伍已经排到10多米长,但是没有一辆电动车占用一旁的机动车道。随后,绿灯亮起,这条密密麻麻的“骑行大军”开始缓慢涌动,整个过程秩序井然。

家住月光花园的杨先生,去年退休。今年2月份买了一辆电动车,平时接送孙子、购物,一天至少来回四趟。过去一到交通拥堵的时候,方便灵活的电动车往往就能“大显身手”,占用机动车道、人行道,等红绿灯时停在斑马线上对他来说习以为常。虽然也发生过几次剐擦,但是抱着侥幸心理,自己依旧我行我素。“看着机动车道路宽敞,就想图个方便,看着斑马线上没人,就想抢在别人前头。”杨先生说,“后来家人多次向我解释占用机动车道的危害性,我现在骑车自觉走非机动车车道,发现这样反而比原来快了不少,走在路上心里也舒坦了。”“交通规则不是只针对行驶的机动车而设的,自觉遵守是每个人的义务。无论是行人还是机动车、非机动车,只要在路上,都应该遵守交通规则。”对于文明出行,家住金山花园的王鑫告诉记者,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应该各行其道,乱走会影响整个交通秩序。他在日常出行中,如果道路设有人行道,他就在人行道上行走;如果没有人行道,他就尽量紧靠道路右侧通行。

对于市区交通秩序的转变,有10年交通指挥经验的民警刘卫东对此深有感触,“过去执勤,不光要吹哨子,还要大声喊,可这些行为都屡禁不止。现在大部分非机动车都能按规定道路行驶,自觉遵守交规,我们交警备感欣慰。”刘卫东说。交通文明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既要采取硬手段、强措施,集中整治,也要建立长效机制,做到持之以恒,使之变成全社会的自觉意识,并体现在每个人的日常行为中。

斑马线前人车互让

文明交通提档升级

34岁的刘伟是南京人,因工作原因常常来往于南京与蚌埠两地,他对蚌埠交通出行的变化感受很深。

前不久,刘伟从南京回到蚌埠,开车行经胜利路一处斑马线时,按照以往的开车习惯,他以为只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一踩油门就可以冲过去。但这次回来他发现,大多数司机在离斑马线很远时就开始减速,并在斑马线前停车,等行人过了斑马线后再继续前行。

这一幕令刘伟十分惊讶。随后,刘伟通过朋友了解到,现在的蚌埠市民几乎都能做到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得知这一变化,刘伟非常兴奋。“礼让行人是市民素质的体现,营造了文明礼让的出行氛围,我要为蚌埠点赞!”受他人影响,刘伟也开始习惯于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等行人通过后再前行。

在蚌埠读大学的李星,提及机动车主动礼让斑马线的举动,他连连称赞。“有一次,我在过斑马线时,正好来了一辆轿车,我的第一反应是让车先过,但没想到,司机居然停车了。”他说,他当时愣了一会,司机也没有按喇叭催他,而是耐心等他过马路后,再继续行驶。

李星告诉记者,两年前,他在蚌埠上大一,每次过斑马线时很少有车辆会主动停下来等行人,个别性子急的司机还会不停地按喇叭,他早已习惯过斑马线时让车辆先行。“今年5月份以来,每次过斑马线都觉得很安全,心里暖暖的。我觉得,司机在斑马线前礼让行人,体现了一种文明素养。”

涂女士是一位外地游客,第一次来蚌埠,她又惊又喜。“我和朋友们好几次一站到斑马线前时,司机就像约好了一样齐刷刷停下来让行。我们只能加快脚步,快点通过,尽量不让他们等太久。我去过国内很多城市,觉得蚌埠人礼让斑马线的文明程度可媲美杭州。”

“以前开车只知道遵守交通规则,不被扣分罚款就万事大吉。现在看了很多文明宣传,遇到斑马线会减速或停下来,让行人先过。我认为除了安全保障,这也是开车人文明素质的一种体现。”私家车主王女士告诉记者,刚开始倡导礼让行人的时候,确实有些不适应。“在没有红绿灯的斑马线前,我不会特别去留意有没有行人通行,只要前面没车,就直接开过去了。现在,只要看到无信号灯斑马线,就会很自然地观察一下两边有没有行人。只要有人准备过马路,哪怕只有一个人,也会减速让行人先过。”

好风尚是靠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对于在道路执勤一线的民警们也深有感触,他们在引导车主礼让行人的同时,也见证着文明交通的形成。“民警、志愿者的宣传、引导、提醒是关键。提醒行人勿闯红灯、公开曝光不遵守交通规则行人等方式也起到了良好效果。一系列措施让广大市民们渐渐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车让人,人快行,让出的是一片和谐。”市交警支队宣教科负责人任长稳表示。

□记者手记

文明交通是城市形象的名片,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人们来到一个城市,首先看到的是城市的交通文明,甚至会把交通文明当做这个城市文明的“第一张考卷”。

由于工作需要,记者经常行走于大街小巷。每天走在路上,都发现有新的变化,比如:行人渐渐习惯关注红绿灯,过马路要走人行横道;机动车礼让斑马线、按序排队行驶、有序停放等等。做到出行有道、驾驶有德,城市的交通环境越来越和谐。

从潜移默化中不难看出,创城改变了城市交通出行环境,让城市变得更美丽。记得采访时有市民说,过马路的时候胆子大了;有市民说,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完善了,交通环境好了,出行方便了。市民们说出了自己的亲身感受,也说出了创城的真正意义所在——— 创城让我们有“面子”更有“里子”。

记者认为,文明交通,是规则也是美德,是习惯也是素养。只要每个人都遵守秩序和规则,做到“各行其道”,我们的城市就会变得更加和谐宜居。

9月19日15:06,解放路与凤阳路交叉口,市民等待绿灯。

本版摄影 刘晨

新闻推荐

那时他们还年轻 ◆洪 云

看完了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后,她在女主角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想起了高中时期的校园时光,有叛逆、有宣泄、有迷茫、有激情。不过时间是个魔术师,多年后,回想起当年即使是有些尴尬的场景也变...

蚌埠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蚌埠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