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养殖蚂蚱 “蹦”向幸福生活 □常敏 文/图
张春梅给蚂蚱喂食。赵良成和张春梅刚割完青草。蚂蚱(学名蝗虫)对农作物危害极大。当蝗灾来袭的时候,密密麻麻的蚂蚱会在瞬间毁掉地里的庄稼,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许多餐馆里可以看到由蚂蚱制作出来的各种食品。尤其是油炸蚂蚱,不仅肉质焦脆鲜美,营养丰富,而且蛋白质含量非常高,显然已成为各地餐桌上人们喜爱的美食。
俗话说“秋后的蚂蚱,蹦跶不了几天”,可是在怀远县双桥集镇赵圩村赵庄一排蚂蚱养殖大棚里,成千上万只蚂蚱正在大棚里蹦跶得带劲。赵圩村八零后小夫妻赵良成和张春梅,在家务农的业余时间另辟蹊径在三亩多的土地上建了二十个大棚养殖蚂蚱,不仅成为方圆百里独一无二的特种养殖户,还带动了村里的贫困户增收致富。
田间小路偶遇养蚂蚱人
今年初秋的一个下午,天气晴朗,田野里金灿灿的一片,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丰收的喜悦。秋日的田野褪去了夏日的浓妆,显得格外平易近人。
从怀远扶贫回来的路上,车子行驶到赵圩村,老远就看见一位妇女在路边一个简易的凉棚下忙碌着。刚收割完玉米的田地空旷无人,这位干活的妇女显得格外突兀。我决定停车下去一看究竟。当我走近凉棚,眼前的她怯生生地看了看我,显得有些拘谨。她身穿卡其色工作服和一条洗得泛白的牛仔裤,浑身上下落满了碎草末,第一眼给我的感觉就是朴实中透着善良和坚强。
凉棚下的地面上铺了一张超大的塑料袋,上面堆放了刚粉碎的玉米秸秆末,旁边摆放了几摞塑料桶。这位妇女戴着线手套将塑料桶依次排开,不停地用双手将碎秸秆末捧进塑料桶里,不一会二十多个塑料桶里就装满了碎玉米秸秆末。在粉碎机旁边散落一些还没来及粉碎的玉米秸秆,秸秆的叶子被秋风吹得哗哗作响。
“你好,把这些秸秆打碎是做什么用的?”我好奇地问。“这是喂蚂蚱的。”妇女腼腆地回答。通过交流,得知她叫张春梅。今年35岁的张春梅和蚂蚱打交道已经有两年多时间了,说起养蚂蚱的经历张春梅侃侃而谈,于是采访就在喂食蚂蚱中开始……
张春梅拎着两桶碎玉米秸秆末,领着我来到第一个大棚前。当她拉下封闭大棚的拉链时,眼前小拇指大小的蚂蚱在大棚里四处飞舞蹦跶,看得我头皮发麻,心里直打怵。“别害怕,进来吧。”张春梅说着就搀我走进了大棚,随手拉上了封闭大棚的拉链。大棚内的地面上密密麻麻地落满了蚂蚱,吓得我不敢落脚。张春梅给蚂蚱投喂时,满棚的蚂蚱就跳跃飞腾起来。她的脚缓缓地贴着地面前行,一手拎桶,一手抓碎玉米秸秆末向地面上抛撒,走一步撒一把,边投喂边和我说起来两口子养蚂蚱的经历。
参观蚂蚱养殖后决定回乡创业
赵良成和张春梅两家住在相邻的两个村子。赵良成上到初中就辍学了,不过在村子里算得上是个忠厚老实而且热心的人,但凡村里谁家有个事,他都愿意主动去帮帮忙。于是,村里的媒人就来到张春梅家撮合这门亲事。张春梅一听说是忠厚老实的赵良成,加上两家又住邻村,互相知根知底,当即就同意了这门婚事。
虽然当时赵良成的家境条件一般,但张春梅想,自己和赵良成都还年轻,只要勤劳肯干总会过上好日子。婚后两年,相继诞下了一双可爱的儿女,婚后的日子过得还蛮顺利。赵良成为了能让家里多一些收入,就决定外出打工。
婚后的赵良成一直在江苏溧阳打工,在工厂里干过,也跑到建筑工地上干点零散的小活,但是收入微薄。在打工期间,他听说灵璧县有人搞蚂蚱养殖,而且养得很不错。这个消息让他很兴奋,决定亲自到灵璧县跑一趟进行初步了解。到了灵璧县后,通过朋友的介绍来到天烁蚂蚱养殖有限公司。在交流会上,公司负责人向赵良成介绍了公司的基本生产经营情况,对标准化养殖基地和蚂蚱养殖项目的优势进行详细解说。随后,赵良成又来到了蚂蚱养殖基地进行实地参观。
“随着人们对绿色食品的热衷,以草为食的蚂蚱成为餐桌上的一道美味佳肴,市场需求旺盛。”养殖基地负责人介绍,“蚂蚱养殖周期短、收益快,对促进农民增收,增加经济收入非常可观。”走出蚂蚱养殖基地,赵良成的朋友也对其承诺:“如果你有意向养殖蚂蚱,可以加盟到公司里成为合作伙伴,不要加盟费,一对一指导养殖,免费规划搭建场地,养殖成虫后负责收购和销售,一次投入循环收益。”赵良成听到这么有利的条件,当时就心动了。
2018年一开春,赵良成放弃了打工,毅然决定回到家乡创业。根据公司技术人员的建议,养殖大棚要建在通风向阳处,地面要高于周围地面十厘米以便排水。土壤最好采用不易于结块的沙壤土便于拾取蚂蚱虫卵。赵良成在村子里跑了几天,最后决定养殖基地就选在离自己家比较近的几亩地里,这样便于投喂食料和及时查看蚂蚱的生长状况。
夫妻俩精心伺候小蚂蚱
蚂蚱养殖前期需要投资10万元,夫妻俩拿出家中所有积蓄建了二十个大棚。80平方米一个大棚,每个大棚投放10公斤蚂蚱虫卵,投放虫卵的第一个星期最让人揪心。赵良成每天趴在地面上观察,就怕虫卵无法孵化。为了有利于虫卵孵化,每隔三五天就用喷壶向地面喷水,保持地面潮湿。随着温度的上升,经过20天时间,小蚂蚱孵化出来了。小蚂蚱长大营养得跟上,为它们寻找嫩草又成了一大难题。农田附近的草怕有农药污染不敢割下来投喂,每天为蚂蚱寻找草料绞尽脑汁。夫妻俩商量后决定,在养殖大棚的前面承包了十亩地(一亩地要一百多元的种子,两百多元的化肥)用来种小麦苗、墨西哥玉米和二代玉米,从蚂蚱第一茬开始一直能喂到结束。这样就从源头上保证了蚂蚱养殖方式的绿色和环保。
刚开始养蚂蚱没有收入,全靠夫妻俩守在大棚里看护,把大棚里的蚂蚱当宝贝似的精心伺候。小蚂蚱一天要喂四五遍草,都是现割的新鲜嫩草,这二十个大棚喂下来要一个多小时。小蚂蚱逐渐长大,等长出翅膀的蚂蚱已是成虫要45天左右,这时候第一批蚂蚱就可以出栏了。然而,在这个节骨眼上却出现了问题。赵良成和张春梅第二天进入大棚里一看,发现遍地都是蚂蚱的尸体,有的已经腐朽发黑、有的奄奄一息、有的还在蹬腿,经过查看,发现大棚边缘有残留的一片片白色点状痕迹。
“这肯定是中毒了!”张春梅心疼又惋惜地说。赵良成到村委会一问,是附近喷洒农药飘进了大棚导致蚂蚱大面积死亡,这次的农药污染造成直接损失了近十个大棚的蚂蚱。为了挽回一些损失,夫妻俩给大棚里剩下的蚂蚱打葡萄糖,让它们尽快地缓解过来。
不断摸索学习带领村民致富
由于是第一次蚂蚱养殖,经验不足,产量低。为了能让产量更高,夫妻俩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寻求实践上的突破,面对失败,他们没有放弃。虽然只有初中文化的夫妻俩在养殖蚂蚱过程中不断学习,遇到技术人员就加微信咨询更多的蚂蚱养殖相关知识。通过视频学习,不懂就问,不断地从网上查找养殖资料,积极吸取别人的养殖优点,有了丰富的养殖经验,蚂蚱的成活率和繁殖率不断地提高。
为了更好地照顾这些蚂蚱,赵良成夫妻俩操碎了心。遇到下雨天,拉草的车开不到地里,就只能把嫩草割下来捆好,两口子把草一捆一捆的背到大棚里进行投喂。蚂蚱生长到成虫的过程中,喂食的草料里需要添加一半的麦麸才能跟上营养。夫妻俩有时候忙得连饭都顾不上吃,地里干农活的人都回家了,他俩还在地里忙着割草喂蚂蚱。不过,他们的一双儿女倒是挺懂事,儿子上四年级,女儿上二年级,放学后写完作业,只要一有空就跑到大棚里帮着父母喂蚂蚱。
“养蚂蚱不费事,就是要人勤快、心细,除了每天割草和打料喂蚂蚱外,最重要的就是要勤到大棚里查看温度湿度和蚂蚱的生长情况,发现产卵过后的死蚂蚱必须立刻拾出来。”张春梅笑着介绍。按照蚂蚱的自然习性,一年只能出一茬,但是赵良成通过自繁自育,让每个大棚可出成虫四茬,每茬的养殖周期在45天,每个大棚收获成虫重量在25—45公斤。蚂蚱成虫后,要从村里找来村民帮忙抓蚂蚱,要一个一个收集到网袋里,一天要二十多人进棚收集蚂蚱,每人每小时6-7元的工费,已让村里贫困户增收上千元。每次收集完一批成虫蚂蚱,就要把大棚清理干净,喷洒上大量的水,再把大棚两边的塑料袋放下来保持土地湿润,有利于下一批虫卵的孵化。
现在,大棚里的东亚飞蝗正接近成虫,马上就可以收获了。张春梅正打电话联系着村里的人帮忙抓蚂蚱。赵良成笑着说:“蚂蚱养殖虽然忙一点累一点,但是收益快,让人心里踏实。”如今,赵良成的蚂蚱养殖已步入正轨,开始在家乡站稳了脚跟。蚂蚱价格最好时每公斤能卖到40元,年增加收入6万元。蚂蚱这一特色养殖前景广阔,让赵良成一家走上了富裕路。
新闻推荐
本报讯(何书恒)怀远县万福镇通过“三个推进”做好中小学校园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谋划先行,整合力量推进。...
怀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怀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