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爱生命 点亮希望 蚌埠市首位公职人员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
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的何志然。本报记者张婷婷文/图
5月12日13时,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历了4个半小时的采集后,何志然成功捐献了240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
这份珍贵的“生命火种”将带着何志然的爱和祝福奔赴山东,为配型成功的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据了解,何志然是蚌埠市首位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公职人员,也是全市第6位、全省第228位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捐献者。
“父亲激励我成为一名无偿献血者”
1996年出生的何志然,是怀远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规划管理股的一名工作人员。24岁的小伙,已经是一名资深献血者,目前累计献血量已有2400毫升。
“坚持无偿献血这么久,也是受我父亲的影响。”何志然说,父亲是全家最早开始无偿献血的,一年两次,每次400毫升,几乎是他每年雷打不动的一项计划。目前父亲已经捐献了9500毫升。在他的带动下,全家人及亲戚朋友都参与了这项特别有意义的活动。
深受父母影响的何志然很早便有了无偿献血的想法,奈何年龄的限制未能实现,却也在心里埋下了种子。进入大学后,何志然也一直想要完成献血的心愿。在父亲陪伴下,进行第一次献血后,何志然接过了父亲的爱心接力棒,成为蚌埠市一名固定献血者。
2015年7月份,时为大学生的何志然与父亲结伴前往献血车献血,在听到工作人员的介绍后,主动留下了造血干细胞的血样,成为中华骨髓库的一名志愿者。一提到这事,何志然特别骄傲:“我爸爸当时也想留样的,可超过年龄了,条件不符合。我算是把他的好家风传承了下来。”
对于儿子捐献造血干细胞,父亲何强非常支持。“无偿献血我坚持了十几年,对于血液捐献的相关知识也做过很多功课。这是利国利民利己的大好事,我们捐献的这些血样,将来可能为一个重症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这是救人一命的善事。这样的事情,在我们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多做些。”何强的话很朴实。
何强告诉记者,多年来,他非常珍惜每一次献血的机会,为此,他努力保持良好的身体状态,争取每次都达到合格标准。他在日常生活中,也同样高标准要求儿子保持良好的状态。“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光靠一个人献血是不行的。一个人献血十次,不如十个人献血一次。无偿献血要持续做下去,好身体是必不可少的前提和保障。”
爱心传递,点亮生命的希望
2019年10月,何志然接到了市红十字会的电话,当听到自己与一名患有血液病的患者高分辨配型成功时,他特别激动。在没有告知家人的情况下,他自己来到医院做了第一次体检。可让他没想到的事,体检并不顺利。
“在万千人海中,能找到与我配型成功的,也是一种缘分。不能因为我的原因,让这名患者失去了新生的机会。”为了保持更好的状态进行捐献,何志然有针对性地加强体能锻炼,尽量避免生病。
疫情期间,需要再增加一项核酸检测。前前后后,何志然进行了三次体检,对此,他特别理解:“好事多磨,只要能捐献,顺利救人,这些都不是事儿。”
高配成功后,何志然在市红十字会工作人员的陪伴下来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注射动员剂,以促进造血干细胞大量生长释放到外周血中。5月12日中午,何志然顺利捐献的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将由第三方机构第一时间护送至患者医院。
对此,何志然欣慰不已,他希望对方能够尽快恢复健康,也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造血干细胞的捐献队伍中来,以己之力挽救更多宝贵的生命。
“人体的造血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再生能力,捐献造血干细胞1-2周内,血液的各种血细胞恢复到原来水平,因此捐献造血干细胞不会影响健康。”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孙林表示,希望有更多的志愿者愿意加入造血干细胞库,为等待的患者带去生的希望。
据了解,自省红十字会批准蚌埠市建立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蚌埠工作站以来,有意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市民已近700例。
新闻推荐
《蚌埠市5G通信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 蚌埠市着力打造5G千亿元产业
本报讯(记者杨露露通讯员张国威)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4月29日,市发展改革委联合规...
怀远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怀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