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堆眼的柳树 □王绪谦
谷堆眼是淮北平原上一个独特的村落,由72个谷堆组成,其中69个小谷堆簇拥着3个大谷堆,地形地貌蔚为壮观。而最神奇的还是谷堆眼的柳树,这个自然庄的柳树因生长茂盛、天然抗病抗虫、材质优良而著称。柳树不仅是这个村庄的一大景观,让村民们引以为荣,更是精明的谷堆眼人选择木工职业的依托,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谷堆眼的兴盛。
谷堆眼水系发达,村庄呈南北走向,左右翼各有1条南北大沟,村庄内各有1条南北沟和东西沟,有4口池塘。近百年来,谷堆眼人在水沟两边、池塘周围和房前屋后种植柳树,越种越多,呈蔓延趋势,大大小小的柳树渐渐把整个村庄包围。村民们比着种植柳树,因为柳树适应性强,成活率高,而且幼树来源充足,可育苗移栽,也可从母体上截取小枝干插植。
谷堆眼的柳树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自然抵御病虫害的能力,据老年人介绍,柳树从棒槌粗细长成参天大树都无需人工驱害,无病虫侵袭。许多来过谷堆眼的人都不得其解,谷堆眼人也是笑而不宣,这种自然现象也许是独特的生态环境造成的。人们将谷堆眼村誉为“柳树王村。”谷堆眼人出门百里,都会有人问“你知道柳树王村吗?”“俺就是那个村的!”一句话就会引来周围羡慕的目光。
村民们闲来无事总会围着柳树转转,张开双臂,抱抱大的;双掌并拢,量量小的,这一年柳树又长了多少尺寸。老木匠家的柳树最多,大大小小几十棵,有的是父辈留下的,最大的一棵有大人的两搂抱粗,枝繁叶茂,算是树中之王。炎炎夏日,村民们经常自发地聚拢在这棵大柳树下,借荫纳凉,谈天说地,议论农事。老合爷年龄大,阅历深,一辈子走南闯北,见多识广,肚子有货,谈古论今,三天三夜不重样。他时常靠在大树上,绘声绘色地跟大家讲述他的所见所闻,听得乡邻着了迷。我至今还记得他讲述的那个在大山里见到蟒蛇草上游走的故事,每每在生活中见到小蛇都会头皮发麻。
过去,木制农具居多,四轮大车、两轮板车、无轮拖车、木犁、木耙、木掀、木耩。材质上乘的柳树成了建造木质农具的优先材料。谷堆眼拥有好多打造木质农具的匠人,他们粗手大脚,老一辈还鹤发童颜,劲头十足,新一代又摩拳擦掌,紧紧跟上。那个时候没有电锯,都是人工操作,那种把树木架起来,双人拉锯的劳动气势,不仅仅是一种姿势,更是谷堆眼人的一种创造,一种一代传给一代人的拼搏精神。
谷堆眼人适度采伐柳树的同时,坚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总体上呈现出栽大于伐的格局;在制作木质农具的过程中,谷堆眼的木匠们精雕细琢,严把质量关,确保打造出的农具具有“坚实、好使、耐用”的优良品质。就说木质大车吧,常年拉肥运粮,历经风雨,依然经久耐用,在艰苦的岁月里载着谷堆眼人的希冀与梦想奔向远方。有一个犁子拴着一条大绳,乡亲们从春拉到秋,从秋拉到春,伴随着劳动的嘹亮号角,犁把磨得又光又滑,但也创造了属于它的光荣。那沉甸甸的麦穗、那挤满土地的山芋......都是乡亲们和木犁的杰作。
我家门前也有一棵大柳树,躯干挺拔,风吹柳丝长,有坚强,也有温柔的性情。树干上有一块大大的疤痕,暴露着生命曾经经历过的苦难沧桑。是的,这棵柳树小的时候,被老母猪啃坏了树皮,差点丢了性命,但在风雨飘摇中,它顽强地给自己疗伤,生命的绿色依然绽放在枝头。
柳树与浪漫有时候也会不期而遇。那年,村里在我家门前的大柳树下放映露天电影,我与邻村的一位姑娘邂逅,我们一见钟情,爱情随着春天的柳丝悄悄萌芽。但一场意外夺走了我的天使,给我留下了永远的伤痛。每到春天燕子归来的时候,看到它们成双成对在柳枝间穿行,我的泪水就会打湿柔弱的花瓣。我在她的墓地栽植了一棵柳树,每当我去看望她的时候,捻着柳丝,仿佛感到她就依偎在我的身旁呢......
我对大柳树有着特殊的感情,它见证了我的初恋,也锻炼了我的筋骨。我曾在大树上拴了两只吊环,长时间锻炼臂力和体能,把自己打造成彪形大汉。在生产劳动中,我有一种力拔山兮气盖世的勇猛,我现在的妻子就是仰着头才能看到我的脸,知道我扛得动200斤重的麦子才选择跟我结婚的,她认定,有力气就能挣饭吃。
柳树,已经融入了谷堆眼人的血脉。
作者单位:怀远县包集镇
新闻推荐
午后,我一路风尘仆仆,赶到了蚌埠“湖上升明月”景区。随人流进入大门,一路斜坡而上。高低起伏的草坡、蜿蜒连绵...
怀远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怀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