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载禁毒宣传路一心只为天下无毒 记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李彦夫妇本报记者杨存良刘春艳

拂晓报 2019-06-21 11:50 大字

李彦禁毒宣传进校园李彦夫妇播放禁毒宣传片李彦夫妇获得全国道德模范奖李彦和他的禁毒团队禁毒宣传进校园李彦的女儿李丹在乡村进行禁毒宣传

近20年来,李彦、陈红夫妇为禁毒公益宣传足迹踏遍了17个省156个市、县,放映禁毒防艾公益电影6500余场,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万张,受教育群众900多万人,并在市、区禁毒部门的指导和埇桥区西关街道党工委的支持下,创办了全国第一家家庭式的禁毒防艾教育基地。近年来,夫妻俩先后荣膺“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农村电影放映员”、第三届“全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等称号,去年,李彦家庭被评为“安徽省文明家庭”。在“6·26”国际禁毒日来临之际,记者采访了他——

仲夏时节,皖北宿州花团锦簇,万木葱茏,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一辆印有“禁毒宣传车”字样的面包车不知疲倦地穿梭在这座城市的乡村、社区、广场和无数大街小巷。这辆车的驾驶员就是“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李彦,他坚持义务放映禁毒题材影片,宣传禁毒知识,一心只为天下无毒;副驾驶坐着的是他工作上的好搭档、与他患难与共的妻子陈红。这对禁毒夫妻均已年过半百,在过去的近20年里,他们坚持身披红色“禁毒志愿者”情侣绶带,将禁毒知识送到千家万户,在禁毒防艾宣传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坚定前行。

见证奉献—

全国首个家庭式禁毒防艾教育基地揭牌

2019年6月3日下午,埇桥区西关街道振兴社区宋园小区8栋205室正式开门“迎客”。这间面积约110平方米的房屋装饰一新,门口的“李彦禁毒防艾志愿者工作站”牌子,提示人们它和普通住宅有所不同。

移步工作站,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行遒劲有力的字:坚决打赢禁毒人民战争。“大家都知道,咱们国家经历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历史上还有一个战争叫做鸦片战争……”李彦向前来参观者热情地介绍着。

这个工作站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分为毒品仿真样品展厅、毒品危害宣传厅、禁毒历史回顾、国际贩毒集团金三角贩运路线图、李彦夫妇禁毒防艾宣传历程、青少年预防教育展厅、预防艾滋病知识宣传展厅、国家领导人禁毒语录、禁毒防艾电影放映厅、交流座谈室等。据了解,这是全国第一家家庭式的禁毒防艾教育基地。该基地的建成,是李彦和他的禁毒家庭、禁毒志愿者团队不懈工作、勤勉奉献的见证。

“这个‘特殊家庭’拥有的是熠熠闪光的禁毒志愿者精神,和广大志愿者永不停歇的坚守足迹。”揭牌仪式上,安徽省禁毒办常务副主任、省公安厅禁毒总队总队长陈明奎说,各级禁毒部门要在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积极为禁毒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给予禁毒志愿者更多的支持和关怀,更好地发挥他们在毒品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不断提升禁毒工作合力和禁毒社会化水平。

2018年,在市、区禁毒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埇桥区西关街道党工委积极培育、扶助禁毒志愿服务事业,在李彦同志面临住房拆迁、禁毒宣传遇到困难的关键节点,及时提供一套工作用房,并在资金上给予鼎力支持,于2018年底建成了“李彦禁毒防艾志愿者工作站”。

该工作站的建立旨在大力倡导“健康人生、绿色无毒”理念,号召广大人民群众尤其是青少年学生,积极参与到禁毒人民战争中去,不断提高识毒、防毒、拒毒意识和能力,共享美好年华、美丽青春、美满生活。同时,该工作站还为广大市民提供学雷锋、文明创建等公益志愿服务指导。

有梦人生花样美,无毒世界泉般清。“让每一个青少年远离毒品,让每一个家庭都生活在无毒的环境中,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正是这个梦想,让我走上了近20年的无悔禁毒宣传路!”李彦话语铿锵,目光笃定。作为禁毒防艾志愿者工作站负责人,李彦表示,将以此工作站为平台载体,在禁毒防艾宣传志愿服务的道路上坚定、永远地走下去。

扎根基层—

坚守钟爱的电影放映事业

说起李彦的禁毒宣传路,不得不先说说他的乡村电影放映员生涯。

一块幕布、一台放映机、一个放映员,简易的露天电影院就这样组成了。露天电影,承载了几代中国人的美好记忆。从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露天电影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成为丰富人们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娱乐方式。

八十年代初期,16岁的李彦有幸成为一名乡村电影放映员,从此与电影结下了不解之缘。每当夜幕降临,十里八村的老百姓如潮水般涌入电影场地,看到成千上万观众拥挤在放映机旁,他总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为了让自己成为工作中的行家里手,他广交电影界朋友,学习先进经验,借鉴他们好的做法。为获得一些拷贝的支持,他曾千方百计地和制片人、洗印厂沟通。无法排除机器的故障,他就肩扛手提放映机前往几百公里外的厂家请教老师进行维修。李彦平时谈论最多的是电影,做的最多的是电影,想的最多的还是电影,寻求的是电影胶片,提高的是放映质量、技术水平……

然而,上世纪九十年代,随着电视的逐渐普及,露天电影渐渐淡出舞台,走入低谷。李彦也不得不离开他热爱的电影放映工作,与妻子开始了创业。凭借着勤奋与努力,夫妻俩的小吃生意做得红红火火。而李彦的心里却始终放不下他钟爱的电影放映事业。

时代变了、环境变了,但李彦作为放映员的角色和职业操守没有变,露天电影市场的萎缩,没有动摇李彦放电影的念头,他坚信电影仍有它能够发挥作用的地方。 

投身公益—

开启禁毒宣传征程

李彦的禁毒宣传之路,还要从2000年说起。“是身边的两个人,让我成为一名禁毒宣传员。”李彦说,一个是他的发小,另一个是他的表侄。

他的发小很早就涉足商界,是当地最先富起来的农民,可自从成了“瘾君子”,百万家产在很短的时间内被挥霍一空,绝望的妻子含泪带着年幼的女儿改嫁他乡,原本快乐幸福的一家,被毒品祸害得妻离子散,家破业败。

而另一个是他的表侄,其初中未毕业就开始混迹社会,因交友不慎也沾染上了毒品。一人吸毒,全家遭殃。家里被他掏空后就到亲朋好友家偷骗钱财购买毒品,几进戒毒所也没能戒掉毒瘾,最终在一次聚众吸毒时,因注射海洛因过量当场死亡,一个年青的生命就此结束了。

“这两个人对我触动非常大!”李彦说,尤其是他的表侄,与他的孩子年龄相仿,从小一起长大,看到表哥一家塌天般的惨状,李彦感同身受,十分心痛。

毒品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李彦突然萌生了利用自己放电影的平台,宣传禁毒知识,让人们真正认清毒品危害,让悲剧不再重演的想法。

说干就干。于是,他开始东拼西凑,添置购买放映设备和禁毒宣传影片,学习禁毒知识,重操旧业,从此开启了禁毒宣传的征程。

就这样,李彦把有偿变为义务、把邀请变为自愿,他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工地、学校等地,坚持义务为群众免费放映露天电影和禁毒宣传影片,传播党的政策和温暖,丰富老百姓的文化生活。除此之外,他还自制禁毒展板,自印禁毒宣传资料,面向群众传播禁毒知识,开展禁毒预防教育,主动帮助一些吸毒人员,让他们重拾生活信心,重塑人格尊严。

为了扩大放映阵地,让更多的老百姓看上禁毒影片,学到禁毒知识,李彦把运输工具从自行车换成摩托车,又从摩托车换成了面包车。

见李彦为电影放映事业如此痴狂,身边人都说他“疯了”。但李彦知道,他“疯”的不只是热爱电影放映事业,更是一名党员“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理想追求,“用甘当螺丝钉实干精神对待自己的工作,拧在哪里,就在哪里发光”的信念坚守。

禁毒宣传,并不像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准备禁毒影片、印制禁毒防艾宣传资料、联系爱心企业拉赞助…… 李彦总是将自己的生活过得忙忙碌碌,把自己大部分的时间都用在禁毒防艾公益宣传上,且无怨无悔。

“这活既苦又累,不仅不能赚钱,反而把家里辛辛苦苦积攒的钱都要贴补进去。”开始时,李彦的妻子陈红对丈夫的行为并不支持。但是,李彦总是劝导她:“人这一辈子,活着不能只为自己着想,也要对社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

在李彦的不断感召下,陈红由当初的不支持,慢慢地开始理解,并主动要求跟着一起从事禁毒宣传。很快,这对“禁毒宣传夫妻”在宿州市便家喻户晓。

风雨同舟—

禁毒宣传路上共甘苦

禁毒宣传路上有坎坷、有欣慰,也有感动。

2009年初冬的一天,李彦夫妇在禁毒宣传中,遇到一位老人,这位老人站在禁毒宣传展板前久久不肯离去,还不时抹着眼泪。“老人悄悄告诉我,他的儿子为了弄钱购买毒品,拦路抢劫,被关进了看守所。”李彦说,老人对儿子既恨又心疼。李彦上前安慰老人,把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了老人,让老人需要时联系他。

当天的禁毒电影放映结束后,李彦夫妇正准备收拾设备返回,只见那位老人给他们端来了两碗热气腾腾的面条:“师傅,俺想你们还没吃饭吧,天这么冷,来吃碗热面暖暖身子吧!”李彦和妻子双手接过面,俩人泪水瞬间模糊了双眼。“这哪里是一碗面,这是对禁毒志愿者的最大认可和鼓舞!”

为了节省开支,李彦夫妇经常以车为家,带着生活用品吃住在车上,常常是方便面、开水、咸菜、冷馒头就凑活了一顿饭。有时还要坚强面对一些“小意外”。

2005年秋天的一个晚上,风中带着丝丝凉意,李彦夫妇在埇桥区栏杆镇段楼村放映禁毒宣传影片,结束时已至深夜。不料,在返程途中,突降大雨,导致行驶在乡村小路的面包车陷入了泥坑。当时他们所处的位置前不着村,后不着店,加之大雨瓢泼,路上根本没有过往的行人和车辆。夫妻俩费尽周折也没能将车推出泥坑。疲惫无助的妻子一下子坐在泥水里哭了起来:“以后我再也不跟你出去宣传了……”李彦心里五味杂陈,不是滋味。

其实,这些年来因各种小意外而露宿在荒郊野外的情况,李彦夫妇已经记不清有多少次了,禁毒宣传虽几欲放弃,仍不懈坚守。 

由于多年的风餐露宿、辛苦劳累,2008年11月的一个夜晚,李彦突然眼前一黑,晕倒在放映现场。他被村民们抬到医院,得到了及时抢救,至今面部还留有后遗症。由于经常长途奔波,搬运放映机器、宣传展板,使陈红患上了严重的腰椎间盘突出。即便如此,这对禁毒夫妻仍坚持走好自己选择的路,干好自己想干的事。

禁毒宣传路上,李彦夫妇还主动帮助一些吸毒人员,让他们重拾生活信念、重塑人格尊严。小张是他们帮扶的第一个吸毒女孩,年轻好奇的她自从沾染上毒瘾后,家里和近亲属都被她折腾得无法忍受,家人甚至要和她断绝关系。得知情况后,李彦夫妇不辞辛苦,无数次登门开导教育,就像对待亲生女儿一样关心她、帮助她。小张终于被他们的真诚所打动,下定决心戒了毒,不久后还成了家,过上了正常人的生活。至今,已戒毒的小张再也没有碰过毒品。

爱心传递—

禁毒夫妻荣获“中国好人”称号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2005年12月,李彦牵头成立了宿州市禁毒防艾公益宣传中心,开展禁毒、防艾、助老等各种公益活动。在他的带动和感召下,他的妻子和儿女相继加入到禁毒宣传的行列,由最初一个人的禁毒宣传,到“禁毒宣传夫妻”,再到“禁毒宣传家庭”。一家人的坚守和点滴善举,也感染了身边的人加入到禁毒志愿服务行列。2012年,夫妻俩被中宣部、中央文明委评为诚实守信类“中国好人”。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父母的耳濡目染感召之下,李彦的儿子李欣和女儿李丹都加入到了禁毒防艾的宣传队伍中。李欣在上高中、读大学的日子里,积极参与和带领同学,在校园内外开展禁毒防艾公益宣传活动,成为小有名气的“校园学雷锋优秀志愿者”。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更是支持帮助父母并积极参与公益志愿服务活动,积极组织社会上的爱心人士,为边远山区的贫困儿童捐献衣物、书包等生活学习用品……

女儿李丹发挥自身特长,经常搜集制作各类禁毒图文资料和影像视频,帮忙策划宣传,并开通了禁毒微信、微播平台,为禁毒宣传引入了新媒体元素,开创了新的宣传渠道。

随着宣传队伍的不断壮大,李彦夫妇还成立了禁毒腰鼓队、禁毒广场舞队,常常深入企事业单位、乡镇、社区、农村将禁毒宣传辐射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同时,他们还利用闲暇时间,带着禁毒志愿者团队去养老院为老人理发、换洗床单、晾晒被褥、放映电影等。禁毒志愿者们不仅为老人服务,有的还自掏腰包为老人们送去新鲜的水果、蔬菜,洗漱用品、衣物等。

与此同时,李彦夫妇不忘带领禁毒志愿服务大家庭的成员,利用放映的平台,多方位、针对性的收集各种农业科技类影片和农技知识,通过巡村放映、致富能手座谈交流、农技人员视频培训等形式,带动了一批返乡创业的农民兄弟走上了致富道路。一次,他从蚌埠市怀远县购买了优质石榴果苗赠给栏杆镇洪庙村贫困家庭,带领大家荒山开垦,种植经济果园。如今,山里的石榴已挂果累累,因口感极好,引来大批市民驱车采购。

不忘初心—

禁毒宣传永远在路上

“老李,你拖家带口忙着搞义务宣传,又没有工资拿,图啥子呢?”身边许多人对李彦的行为十分不解,经常有人这样问他。而他总笑着回答:“我始终认为,人的一生不能仅以物质的多寡来衡量,坚持做一件对人民、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情,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多年来,李彦、陈红夫妇患难与共,用实际行动,守护着电影放映这份不起眼的事业,以满腔的热情、坚实的步伐,一步一个脚印,把美好的青春洒在了平凡的岗位上,把国家的法律法规宣传到田间地头,把禁毒知识送到千家万户,弘扬了社会的正能量,为城乡众多观众送上精彩的文化大餐,输送欢声笑语,传递致富信息……

2015年6月25日,对李彦来说终生难忘,作为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代表,他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并在大会上作“栉风沐雨十五载 无悔禁毒宣传路”的事迹报告。会见前的6月24日,央视记者对李彦进行采访,并以《李彦:行走乡村的义务禁毒宣传员》为题在新闻联播中报道。

“踏上禁毒宣传路,我从来没有想到会受得到这么高的荣誉,这是对我付出的肯定,是对志愿服务工作者的肯定,同时也激励着我在禁毒路上继续前行。”李彦说,虽然做志愿服务很苦很累,但他很充实、很快乐!

栉风沐雨20载,苦乐相伴,冷暖自知。李彦的禁毒宣传历程清晰而坚定,从禁毒个人到禁毒夫妻、禁毒家庭,再到禁毒志愿者团队,未曾停歇。近20年来,李彦夫妇为禁毒公益宣传投入了100多万元,足迹踏遍了17个省156个市、县,放映禁毒防艾公益电影6500余场,发放相关宣传资料800余万张,受教育群众900多万人。

李彦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公益善举,受到了社会的关注和肯定,在禁毒宣传路上收获了一路芬芳,先后被授予“禁毒法宣传全国先进个人”、首届“江淮禁毒公益先锋”、“全国禁毒工作先进个人”、“全省学雷锋志愿服务十佳志愿者”、“全国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优秀校外辅导员”等荣誉称号,2019年5月,李彦当选安徽省第六届少工委委员;2017年,陈红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李彦、陈红夫妇先后被授予“全国优秀农村电影放映员”、第三届“全国十大民间禁毒人士”、“安徽省第三届道德模范提名奖”、“安徽省第五届道德模范提名奖”等荣誉称号;2018年,李彦家庭被评为“安徽省文明家庭”。

禁毒宣传永远在路上。在李彦看来,只要老百姓愿意看电影,并能从电影里掌握禁毒防艾知识、学到科普知识和脱贫致富技能,这条公益宣传的电影放映之路,他和他的禁毒志愿者团队会一直坚定地走下去……

新闻推荐

荆山镇 提高土地产出水平

怀远县荆山镇把提高土地产出水平作为增加贫困户收入的有效办法,围绕“粮食增产、土地增效、农户增收”想点子、找出...

怀远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怀远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