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景与信心并存 殷尚村里畅未来

蚌埠日报 2019-03-26 08:33 大字

怀远县殷尚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建扶贫基地,组织贫困人员到农田劳动,工资当天结算,每人每天不少于80元。连接着村里与龙亢农场的千米小土路,如今已成为一条平整的水泥路。脱贫户邵志学靠低保和种地为生,享受扶贫政策,2018年进行了危房改造。2016年脱贫的魏广连,饲养了两千多只商品鹅。邵林星返乡创业,开了农庄,饲养了两百多只土鸡,带动贫困人员就业。村民将自家种植的蔬菜拿到农庄里换钱。段顺平可谓是“身兼数职”,2017年脱贫,饲养了四十多头猪及数十只羊,偶尔干点零活,还在家照顾老人。妻子和女儿身患疾病,李强无法外出务工,靠种植蔬菜为主。目前他有2.2亩大棚,于2018年脱贫。本期探访地点——殷尚村

位于徐圩乡西北,西邻蒙城县,北邻龙亢农场,耕地面积12120亩,主要以种植小麦、玉米,养殖猪、牛、羊为主。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产业种植结构单一,是全县51个贫困村之一。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12户235人,2014年脱贫23户44人,2015年脱贫13户21人,2016年脱贫42户90人,2017年脱贫19户44人,2018年脱贫8户19人,2019年计划脱贫9户21人。

镜头一:

脚下得有路

“这条新修的小路连接着村里与农场,暂且称它为‘连心路’。今后,我想把这一端发展成民宿,另一端发展成度假村,借助邻近龙亢农场的优势发展乡村旅游,把我们的民宿和餐饮带动起来。”3月22日,怀远县商务局副局长、2017年选派担任怀远县徐圩乡殷尚村党总支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的赵允辉站在新修好的水泥路上,眼中大放异彩,充满期待。

俗话说的好,要致富先修路。曾经,殷尚村通往龙亢农场有条一千多米长的小土路,泥泞不堪,尤其到了下雨天更是布满了深深浅浅的泥坑,村民出行、骑车很不方便。“别看是条小路,不仅我们村村民要走,也是隔壁村去往农场的必经之路。”赵允辉说,把这条小路修好,不仅方便村民的出行,还能拉动农场周边经济。于是,赵允辉协调各方,将连接村里和农场的小土路,变成平坦的水泥路。

镜头二:

成竹自在胸

当天,记者从市区出发,驱车一个半小时来到殷尚村。阳春三月,春光明媚,大片翠绿色麦田映衬在蔚蓝的天空下。漫步村里的扶贫基地,村民们头顶草帽,正在进行田间管理。

为了带动村里的贫困户就业,怀远县殷尚种植专业合作社承建扶贫基地,以合作社为龙头,采取“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流转土地650亩,代管土地35户,组织贫困人员到农田劳动,工资当天结算,每人每天不少于80元。基地还从产前、产中、产后等方面对全村贫困户进行全方位服务,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为解决土地零碎化现象,增加土地利用效益,殷尚村还进行了“一户一块田”的改革,将零碎土地改革成为大块田,目前已改造成功8600亩。

镜头三:

邀能人返乡

“我以前在外打工,烧得一手好菜,村里建议我返乡创业,将家里小卖店装修成农庄。”采访中,在殷尚村一家不大的农庄里,返乡创业的邵林星告诉记者,“农庄里散养了两百多只土鸡,俗称‘跑步鸡’,味美价廉,成为农场及周边村度假就餐首选,有不少人专程开车来品尝。”

“累并快乐着!”邵林星一边忙着招呼客人,一边对前来采访的记者说道,“游客来我们村不仅能吃到农家特色菜,还能欣赏田园风光。现在赚的,可比打工时多多了,还能兼顾老人和孩子。村里的贫困户也会将蔬菜拿来换钱,需要时还能来兼职帮帮忙,工资一天一结。”

一线话担当

“有资源不利用,等于守着金山银山过孬日子。来到殷尚村的两年时间里,收获更多的是村民的信任和热情,致力把美丽的徐圩建设得更美好,是我与同事们的愿望,更是对新时代新担当最贴切的注解!”谈话间,赵允辉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期待。

记者曹梦晴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扶贫进庙会 宣传入人心

农历正月二十七日是怀远县龙亢镇传统界沟庙会,吸引了附近十里八乡近万村民。龙亢镇扶贫工作站紧紧抓住机会,进驻庙会...

怀远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怀远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