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镇 改善水环境 吃上“放心水” 本报通讯员 吴高翔

蚌埠日报 2018-08-22 16:31 大字

初秋季节,凉风习习。位于荆山镇第三水厂取水口的芡河湖芦苇青青,白鹭蹁跹,鸟鸣啾啾。在高耸的“芡河饮用水源地保护区”警示牌的堤脚下,波光粼粼的水面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静谧。怀远县荆山镇落实水源地环境治理责任体系,多措并举保护饮用水源地水质,有效改善水环境质量,围绕让镇域15.2万人口喝上干净清凉的天然水,结合实施河长制,在芡河水源地落实综合治理措施、禁养退耕还湖、设立限养禁养区、落实湿地保护政策等有效办法,让碧波荡漾的芡河水源地汇聚了“源头活水”,让城乡居民吃上了干净卫生“放心水”。

芡河湖以农业灌溉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功能的自然水泊;近年来,由于周边农村生活垃圾、畜禽粪便、残余农药、化肥污水随径流汇入水库,岸边农村居住区的生活、生产污水、沟渠中浸泡的农作物秸秆污水等在雨天冲入湖区,严重影响了水源地水质,让甘甜的自然水源出现富营养化的端倪。该镇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环保委的要求,不断完善饮用水水源保护配套设施。严格执行《饮用水水源环境保护》等相关法规和相关规定,在三水厂取水口附近规范设置地理界标、警示标志、宣传栏和隔离防护设施共计11处。以强有力的措施加强饮用水水域环境保护,成立镇村河长协调工作机制,对饮用水域环境状况进行全面排查,及时掌握水域内生活、农业污染源排放情况、水质情况、生活垃圾堆存情况。加大综合执法力度,严厉打击饮用水区水域及周边非法排污、堆放垃圾、破坏绿化等行为,并依法对相关单位和责任人进行处罚。健全饮用水水源保护长效机制。对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实施巡查制度,确保及时发现、清除饮用水安全隐患。建立健全饮用水源预警机制,建立饮用水源应急预案定期修订制度,一旦发生威胁饮用水安全突发事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通过落实一系列保护措施,为镇域内的芡河湖饮用水源筑牢了防污治污的“堤坝”。

启动“退网还湖”治理预案,让水源地得到休养生息。全面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实施退网还湖保护环境发展生态养殖工作的通知》,对境内芡河湖水域实施退网还湖,成立退网还湖领导小组和张圩、柳沟、白莲坡、袁庄等6个村级专项行动组,将退网还湖工作与渔民安居工程相结合,结合发展渔业生态养殖,全面提升渔业养殖科技水平,促进区域生态水体质量改善提升和渔业生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实施退网还湖工程时该镇还积极落实扶持政策,对辖区户籍以船为家、捕鱼为生、无其他收入来源的专业渔民,按照省市县相关规定,制订的渔民上岸安置方案,优先安置专业渔民。积极培育新型渔业经营主体,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户”的渔民合作组织。重点扶持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带动能力强的渔业龙头企业,提升渔业的规模经营水平,支持发展“看家塘”、“稻田养殖”等家庭渔场,鼓励发展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水产苗种繁育和水产品营销,确保农户安居乐业。同时镇有关部门还采取竖宣传标牌、张贴公告、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宣传形式,增强居民的水环境保护意识。

为切实加强水源区的水源保护工作,保证城镇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用水,维护镇域城区及周围村庄的防洪安全,促进全镇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及国务院、省、市的通知精神,实行统筹管理。以增加森林植被和搞好水环境治理为中心,以涵养水源、保护水质为重点,以维护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目标,让放心水流进了千家万户的“心田”。

稠密的芦苇荡踩着湖水翩翩起舞,翠绿的香蒲应着细浪在油油的水草里显得更加威武挺拔,荡起了圈圈涟漪成为一个个绽放的笑容,能有这样鲜活的净水滋润生活,荆山人的日子显得更加清爽恬静。

新闻推荐

奋战高温天 服务千万家

立秋过后,一年亦已过半。时令虽然已过立秋,但是天气依然闷热,整个珠城像极了布满了水蒸气的蒸笼。高温天气下,用电负荷节节攀...

怀远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怀远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