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进村头 工作送到家门口

蚌埠日报 2018-03-27 15:56 大字

扶贫车间内,工人正在紧张工作。

本报讯(记者 张婷婷文/图)“制衣厂虽然不大,但为了将来有个稳定的发展,工人们也能安心工作,注册公司迫在眉睫。”刘继文这两天除了忙着厂里的订单,就一直在考虑公司注册的事情。

去年年初,市民政局扶贫干部杨云昊和怀远县扶贫办同志一起找到了刘继文,鼓励他回乡创业。“政府提供新厂房,帮助招工人,我手里有订单,厂子就能转起来,还能帮助一部分贫困户,何乐不为?”今年43岁,已经是一家服装厂厂长的刘继文在听了杨云昊他们的介绍后,决定返乡带领村民一起致富。

经过大半年的筹备,市民政局协调县扶贫办申请了扶贫资金40余万元,在淝河乡新集村建起了“扶贫车间”。新建的车间里,50余台缝纫针车依次排开,哒哒的机车声不绝于耳。由于厂里正在赶制上海一家外贸公司预订的四千件女装上衣订单,时间紧任务重,所有工人都在加班加点的干活。

车间建在家门口,这让45岁的贫困户张玉娟有了重新就业的机会。“以前农闲的时候,大家要么串串门拉拉闲呱,要么玩玩牌打发时间。自从开了制衣厂,大家一有空都来上班,收入不比在外打工赚得少。”张玉娟一边快速地蹬着缝纫机,一边熟练地完成一件女士雪纺上衣的缝线包边。“以前俺也出去找过活,可没有技术身体又不好,只能找些保洁工作。现在不出村子就有这样的好工作,还有师傅教技术,俺也能安心干下去。”

“都是计件工资,好的时候一个月能拿1800多块钱呢!”说起自己的收入,张玉娟笑着和记者聊道,“年前刚进车间的时候,俺啥也不会,给一件男装短裤包边时,走针歪歪扭扭的,返工次数也多,厂里的大师傅人好,手把手地教,现在俺也是熟练工了。”

杨云昊告诉记者,新集村贫困户多是因病致贫的,自身发展力不足,年龄结构也偏大,“扶贫车间”就业方式比较灵活,可以把一些农闲时无事可做的农户组织起来,不仅可以提高家庭收入,还能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推进贫困户脱贫。

一边是政府投资建成的扶贫车间,一边是有着丰富经验和充足订单的制衣厂,这样的结合给新集村及周边村庄的村民带来了福利。据了解,目前在新集村扶贫车间就业点长期用工20余人,其中贫困户2人,残障人士3名,每年可以为村集体增加收入2万元,带动周边的贫困户和农户就业务工增加收入。

新闻推荐

怀远:微视频《向阳花开》再获殊荣

安徽网蚌埠频道讯近日,市委组织部对蚌埠市2017年度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结果进行了通报,怀远公路分局报送的微视频《向阳花开》荣获二等奖。《向阳花开》取材于怀远分局职工周希道退休二十余年坚...

怀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怀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