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上红树莓 结出“致富果”

蚌埠日报 2018-03-15 14:17 大字

在鲁迅先生的散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有这样一段话:“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其实,少年鲁迅所吃的覆盆子,还有很多别名,比如树莓。它是一种“贵族水果”,有较高的经济价值,更是一味可入药的药材。如今,在怀远县陈集镇,有很多贫困户加入到树莓种植特色产业的队伍中来。小小的红树莓,正成为陈集人脱贫致富的“致富果”。

春回大地,3月的陈集镇瓦一村农田已经泛绿。在村产业扶贫树莓基地,贫困户王先飞手持修枝剪,忙着剪枝留根,“先飞,你这五亩地得加快了,别等新枝出来争养分。”瓦一村党支部书记王明训说。“这苗钱有补助,统一购买,全是优质苗种,还有技术员指导,去年靠种树莓就收入一万多元,今年还得看涨!”王先飞高兴地说。他告诉记者,自己是该村基地带动的36户贫困户之一,父母患病多年,自己也没有什么手艺,家里的日子一直没有变化。

2016年10月,陈集镇在***和产业脱贫工作中,创新思路,因地制宜,规模化发展树莓种植产业,通过与中国树莓产业发展联盟磋商,采取“公司+贫困户+基地”的模式,利用每户6000元的补助项目资金,由安徽省树莓农林科技有限公司与贫困户合作发展树莓产业,在11个行政村选择连片土地进行流转,建立了298亩种植基地,并确保树莓由公司按照保护价全部收购,使全镇298户贫困户受益,让像王先飞这样的贫困户看到了脱贫出列的希望。“树莓市场前景看好,今年镇里计划让更多贫困户加入进来,不能让他们掉队。”分管扶贫的镇人武部部长闻标说,“通过多方考察,镇里在瓦四村选择了集中连片、地势较高的地块,进行流转土地,建立了521亩的大型树莓种植基地,采取了‘公司+合作社+贫困户+基地’的模式,有意愿的贫困户既可优先招入培训就业,也可由合作社代种代管,年底按照销售收益分红。”

陈集镇党委书记李家如说,陈集镇在树莓特色种植产业发展上收到了成效,尝到了甜头,计划在2-3年内,以代种代管树莓产业发展基地模式为示范,以一般农户栽植为基础,实现万亩以上树莓种植规模和亿元以上的产业收入。同时在深加工上做文章,提高产品附加值;在产业生态旅游上下功夫,打造“特色树莓小镇”,让树莓成为贫困户的“致富果”,建设美丽乡镇的“原动力”。

记者手记

在采访中,王先飞一句话让记者记忆深刻,他说:“如果光给钱和物,脑子没跟上,是富不起来的!”尽管这句话看似普通,但恰好点明了脱贫致富的关键所在。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扶贫工作,有了良好产业项目作为支撑,更需要贫困户认识到通过辛勤劳动可脱贫致富,内生动力才会被激发出来,从而最终实现脱真贫、真脱贫。

新闻推荐

今年蚌埠市78个老旧小区将换新颜

据中安在线—安庆新闻网报道,一座城市之所以美丽,那是因为它让人有归属感,并感到幸福。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一直是蚌埠这座城市发展的主旋律。记者从市住建委了解到,继去年86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

怀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怀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