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江岸苏:厚德促学千帆竞发

玉林日报 2018-01-31 12:17 大字

从去年3月起,玉林日报推出《您贵姓》大型姓氏文化报道,组织记者、学者对玉林姓氏文化进行一次时间跨度长、报道内容多、挖掘深度广的大梳理。水有源,树有根,人有姓,行走在阡陌大地的残瓦断壁之间,穿行在波澜壮阔的姓氏文化的大河里,愈发为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所感动。

《您贵姓》大型姓氏文化报道工作启动后,记者负责苏姓的采写工作。在采访和翻阅有关资料过程中,许多资料都证明玉林苏姓是宋朝大文豪苏东坡的后裔。对于这个发现我没有研究,不敢肯定更不能随便下结论。但是,不管玉林苏氏到底是不是苏东坡的后裔,文化巨人苏东坡曾两次路过玉林却是事实;同时玉林人对苏轼的推崇是可触可见的,玉林苏氏普遍存在的尊老敬贤、尊师重教、崇文尚武、立身读书、报国爱家精神,形成了很好的人文情怀,也很有些苏东坡家族遗风。

闻名遐迩的书香门第,人才辈出

在玉州区城北街道江岸村采访,记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种传统文化的力量。

江岸村位于玉林城区北面,聚居着苏陈李张黄五个姓氏,江岸苏氏是江岸村的数千人大姓。这里,罗江(清湾江)、酾江双双沿村蜿蜒而过,支流纵橫,溪水如注,林木青葱,竹翠鸟鸣,钟灵毓秀,人灵地杰,在漫长的数百年历史中,不但养育了出类拔萃的文人才子、国家栋梁,出现了被人经久传颂“帽顶多多江岸苏”现象,更造就了耕读传家、清风正气、忠廉有嘉的儒家精神。

“帽子多多”旧时指读书取仕多。江岸苏氏成为闻名遐迩的书香门第,是和他们鼻祖的为人和影响分不开的。他们的鼻祖名琏,字光宗,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年)任鬱林州儒学训导。苏琏出身儒门,逐鹿科场,仕途名士,身居训导,自然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衣钵相传,以儒学精神训诫后代。而儒学则以德为先,修己治人,勤奋刻苦,锲而不舍,宪章文武,忠廉仁义,孝礼智信。

在江岸村,我听到最多的是江岸苏姓人奋发努力、勤奋读书、最终成才的故事。迁居江岸的祖宗苏世凤是监生,遵祖训,扬祖范,教子孙勤学食廪(州府发给有资格参加乡试的秀才学谷),为子孙进学成长奠定了主攻思想。家训成为子孙的座右铭,读书进学成为家族的风气。他的后裔苏其炤(1704—1770)更是把祖辈的刻苦研读精神发扬光大,成为江岸苏氏第一个五经联捷进士,苏其炤的子孙也个个成才,名扬一时。

苏其炤号燮堂,自幼读书勤奋,“资质超常,弱冠游黉,每考试必夺冠军。文章精密雄壮,屡得郡首推许”。清雍正壬子本省乡试十一名举人,癸丑会试进士,乙卯科任广东乡试分校。丁巳仼陕西榆林府怀远县知县,后升陕西直隶分州知州。其深得州人爱戴和朝廷信仼,被誉“秦中遗爱”,榆林人为他树碑立祠,几百年来,苏其炤兴教育、重教化、育人才,事农桑、保稳定、除灾患,勤政忠廉的业绩一直受到榆林人民的缅怀。

有了这样的榜样,对家庭后代产生了深刻影响。他的孙子苏宗经是举人、广西名学者、名诗人;玄孙苏玉霖是进士京官,试赏载花翔,诰授资政大夫,补授户部福建司员外郎;再玄孙苏龙恂也是京官,北京法政毕业员,礼部光禄寺簿正,知府,民国九年暑理天河县知事。四代人遵祖训,刻苦求学,修己治人,忠廉报国,功名盖世,至今仍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亊。

祖训给后代平添后劲,先辈为后人树立了榜样。苏其炤名下后人已发展成两三百之众的大家庭,300多年里,不但涌现出令人仰慕的四代名人,更养育了人才辈出的后代,他们继承前辈呕心效国的精神,群芳奋蹄。在抗美援朝战争就有七个子孙、两个亲属共九人上了战场,其中有的还参加了后来1979年的对越自卫反击战,用青春和生命保家卫国,成为人们学习的榜样。他们家堂厅柱上镌刻的楹联:“先祖学文兴家京城勤政务鞠躬尽瘁,后孙习武卫国朝越闯战场胜利凯旋”,凸现了祖孙们忠廉效国的风范。

这是江岸苏氏家族的缩影。江岸苏氏在祖训家规的规教下,在榜样的带动下,读书风气愈来愈浓,热潮越来越高涨,出现了耕读并行、人才辈出、德才双馨的文化现象。

推善举,教无类,育俊杰

江岸苏氏衣钵儒学“教无类”的仁爱思想,不分亲疏,不避贫穷,不拘贵贱,诲人不倦培育人才。倡建鬱林最高文化机构紫泉书院,兴办家族学堂。据载:

苏其烻(1728—1817):字予豫九,号达堂,别号轮弹子,幼小颖异,通经史,旁及诸子百家,天文地理,歧黄星人诸书。善音乐、能豪饮、好为古人文辞,视科名唾手可得。乾隆三十年乙酉科本省乡试中第九名副榜,奋气满胸,还尘战不已。癸丑选授南宁永淳县教谕,年近七十,辞职还乡。回乡后,不辞年迈疲惫,倡建紫泉书院,仼书院山长,亲自讲授,悉心培养地方人才,为玉林的教育事业作出很大贡献。苏其烻的儿子苏献可(1762—1822)同样是教育泰斗,他在乾隆五十四年本省乡试中第三十名举人,庚戌挑选知县,嘉庆二十二年大挑二等,补南宁府宣化县教谕。苏献可德高望重,性情耿直,秉公办事,热心公益,倡建宗祠,合修族谱,主持修建城西主干道上的西望桥。卸官还乡后,致力教育,大兴乡土文化,创办读书论文的“花萼堂”,建立私塾“课读庐”,不拘一格培养人才,一批举人仕宦出自其门下,被誉为进士名导。

树学风,弃败俗,坚志向。江岸苏氏以勤学为荣,以懈惰为耻,对学有所成的子孙给予奖励,对败坏家风的给予重责。宗祠家规就明确约定,对拜盟结匪、卖奸、偷盗、作乞遊食、卖儿女、不孝不悌、吸洋烟、窝娼聚赌、卖洋烟、遊荡子等劣行严厉惩罚,而提举读书办公,助推勤学尚贤学风。在祠中,设立读书的文会斋“花萼堂”,汇聚人气,经常开展讲学授业,培育人才,传递书薪。父读书,子相从;兄进学,弟追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良好的读书向上风气,造就了勤奋、刻苦、独立、锲而不舍的精神,令不少人脱拙而出。据载,鬱林名宿、举人、杰出的进士导师苏献可九次殿试不第而不拙,可见当时江岸的读书风和弥坚的上进心。

厚积储,助学子,济疏弱。江岸苏氏深受儒训教诲,祖宗多为文职,清廉贫寒,但为了先祖的遗志,苦心经营家产,在田产、商业和实业上厚积储,扶持学子,从学童到仕人,从小学到大学,每个读书子孙都得到经济上的支持,同时框济贫弱,力助学风。

重设施,优环境,力促学。为保证学习环境,村中设蒙馆、大馆书房,建立了私塾,大户人家还设立书房雅厅;建造了书香浓厚的緑荫读书场所,如“观文阁”“松木书房”“临川书室”“大塘畻一品园”“晚爷园”“花厅亭”“二皇园”等;1905年废科举后,又建立了村学校;在宗祠中设立文人读书讲学授业的文会斋“花萼堂”;举人苏献可在负责鬱林紫泉书院工作同时,还在家里办起了私塾“课读庐”(原址尚存),广招族内外学生,亲自执教,培养了鬱林一大批的社会栋梁,成为鬱林的名学堂。

在这样的环境中,江岸村培养的人才纷纷脱颖而出。科举时代鬱林中进士24人,有6人出自江岸苏氏的学馆:本村苏其炤(癸丑会试),苏玉霖(光绪癸未),新村文寿华(嘉庆恩科)、州珮钟章元(道光癸未),高山李拔谋(道光丙戌),大牛窝欧德芳(同治辛未)。此外,本村举人、广西名学者、诗人苏宗经,鬰林文化名人苏懿谐,举人苏展霖、苏廓霖等一批名人也出自江岸苏氏的学馆。这些政绩显赫、忠廉有嘉、青史礼颂的清代名臣,无不展示江岸苏氏文人学土潜心育人的高德亮风。

令人仰慕的“三多”“三多”文化景观

江岸苏氏的家训理念,是以德为先、以才为本的中国儒学优秀传统的继承,经受了风雨沐浴,造就了众多的文人学士、名宿硕彦,开创了独具江岸特色的文化景观,出现了令人仰慕的“三多”现象。一是读书取得功名多。据不完全统计,明清两代,江岸苏氏直系读书取得功名212人,是鬱林五属最多的姓氏,被誉为“帽子多多江岸苏”。二是牌匾多。由于功名、仕宦多,封典、授赠多,立匾也多,几乎户户大门挂牌匾,蔚为奇观,被称“牌匾多多江岸苏”。三是培养俊杰多。由于重教育、重德贤、教无类,江岸苏氏培养的族内外进士6人,占全鬱林的四分之一,举人及其他仕宦也多,其中三人被誉为“鬱林三杰”(江岸苏宗经,新村文寿华,州珮钟章元),五人史载忠廉名臣(江岸苏其炤、苏宗经,新村文寿华,州珮钟章元,高山李拔谋),二人为京宫(江岸苏玉霖,资政大夫,户部福建司员外郎;大牛窝欧德芳,翰林),皆为俊杰。如今江岸开发区江岸路北亦命名有“进士路”,源出于此。出自江岸村培养的人才成为国家各行业的中坚力量。

新闻推荐

让爱温暖冬天 ——朗凯奇防水2018蚌埠怀远公益行

朗凯奇防水2018蚌埠怀远公益行

怀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怀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