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改水 亩均增收一千元
今年三夏期间,本报曾报道了怀远县徐圩乡利用“一户一块田”改革,通过实施旱地改水田来调整农业种植结构的消息。此时正值秋收秋种的时节,该乡旱改水取得了哪些成效?日前,记者再次赶赴怀远县徐圩乡,实地了解到——
这是个收获的季节。
车辆行驶在怀远县徐圩乡境内,大片的土地已经完成了秋收,不时有大型农机正在进行秋种作业,田野里零星的未收割稻田在秋日暖阳的照耀下犹如金色的地毯,显得格外醒目。
“哒哒哒哒哒……”在徐圩乡褚湖村北院组的地头,大马力拖拉机带动圆盘耙在土地里卖力的耕耘着,种植大户褚思敢正在指挥农机手进行犁地作业,“这块地是昨天才收完的,麦种已经种下去了,经过镇压、开沟,再来场雨,小麦就能出芽了。”
今年褚思敢种植水稻600亩。“受前期雨水较多的影响,今年水稻产量有所降低,但亩产仍达到1400斤,正常情况下1600斤都不成问题。”对于自己首次种植水稻就获得这样的收成,褚思敢显然很满意。
“一亩水稻按现在的市场价1.3元一斤算,扣除成本比种植玉米至少增收1000元。”褚思敢是土地流转大户,流转土地2700亩,“如果还是按照往年的种植结构,土地流转费都付不起。”褚思敢坦言。
水稻的丰产丰收让褚思敢看到了继续种田的好前景,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的利好政策让褚思敢吃到了“定心丸”。“明年我准备扩大旱改水面积,再种植300亩水稻。”来年褚思敢准备撸起袖子大干一番。
在徐圩乡,尝到“旱改水”甜头的不单单是种植大户。和褚思敢同村的褚作奎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得益于“一户一块田”改革,他家往年零散的地块变成了一块31亩的大田块,有了大田块,种什么、怎么种成了摆在褚作奎面前的难题,“俺们这里是传统的旱地作物区,世代种植玉米、大豆,可周边的龙亢农场、万福镇却是水稻种植区,每年水稻收获带来的效益,大伙都看在眼里,羡慕在心头。”
今年徐圩乡投入100多万元,用于打通部分水利设施的毛细血管,整修了节制闸、渡槽、防渗渠,疏通了沟渠,同时筛选出有实力的种粮大户,采取合作社引领、大户带动、群众参与等方式,对全乡实行旱改水的农户进行全程帮扶,让“旱改水”的庄稼地成为农民的致富田、增收田,这让褚作奎看到了“大田块”的用武之地。
在基层政府的引导下,褚作奎家的24亩地实行了旱改水,种上了水稻。“我想着还是留7亩地种玉米,毕竟是第一次种水稻,没有经验。”对首次调整种植结构,褚作奎多少还是有顾虑。
水稻亩产1200斤,7亩玉米地的纯收益加起来才1400元钱,随着秋收的结束,强烈的对比彻底打消了褚作奎心中的顾虑,“由于没有经验,今年水稻的种子和化肥的使用不太规范,明年统一使用厂家直接销售的种子和化肥,亩产至少还能增加200斤。”褚作奎对种水稻也是越来越有信心,他准备把剩余的7亩地明年也进行旱改水。
“如果说‘一户一块田\’改革调动了群众种地的积极性,那么旱改水则让世代种植旱作物的徐圩老百姓看到了种地的希望。”陪同记者采访的徐圩乡党委书记蔡永说,今年全乡旱改水面积15000亩,按每亩增收1000元计算,就是一千五百万,这是一笔十分可观的收入。
“今年秋收之后,很多没有实行旱改水的村民都找到我们,纷纷要求在来年实行旱改水,也能种上水稻,大伙的积极性和推行‘一块田\’改革时一样高。”蔡永告诉记者,全乡计划明年再增加1万亩的旱改水面积。
扩大旱改水面积,水利设施建设的短板是最大的制约因素。不过,当地政府已经行动起来,这两天,徐圩乡的干部正忙着和国土部门共同研究制定徐圩乡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的具体实施计划,而据怀远县农委主任朱兴涛介绍,该县旱改水主要来自于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这让徐圩找到了下一步旱改水的方向和动力。
蔡永还介绍,当前徐圩乡正在积极打造“一户一块田”改革的升级版——“大块田”改革,通过土地入股和成立家庭农场、合作社的形式,把每个村组原本由两三百位农民耕种的土地,集中交给七八个农民经营,此举不但实现劳动力的解放,也为下一步在全乡范围内推行旱改水,乃至大规模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提供了更大可能。
除此之外,今年徐圩乡还完成了全乡现代农业规划的制定和招标工作,其中就涉及到全乡的水利设施贯通工程,预计到2020年,全乡的12.5万亩土地基本实现旱改水。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绪谦花明月)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怀远县包集镇2017年秋季秸秆禁烧工作一直保持良好态势,目前,该镇紧盯秸秆禁烧后期工作不放松,以夺取这项工作的全面胜利。该镇要求镇村干部进一步认识秸...
怀远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怀远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