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扶贫 铺就百姓幸福路
县乡医疗机构普遍设置贫困人口“一站式”结算窗口。 记者 刘晨 摄
有人说,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
那么,健康是什么?
对所有人来说,健康都是检验个体生命质量与家庭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维护健康都是享受生活的前提要件,是拥抱幸福的前提保障,事关全体家庭成员的幸福指数。
一旦健康变成奢望,疾病让你陷入窘困,你还指望靠什么获得幸福?
政府想到了这一点。把健康脱贫工程作为政治任务、民生之本摆在重要日程,将健康脱贫纳入脱贫攻坚工作领导责任制和政府目标考核管理中,严格执行健康脱贫工程一把手负责制……在蚌埠,以健康脱贫为主要内容的“健康工程”甫一推出,便如同一剂特效药,让那些因病致贫返贫的“病号们”重新拾回生活信心。
前后出台15个健康脱贫工程配套文件,建立健全“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健康脱贫政策体系,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支出,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帮扶力度……近年来,以“351”、“180”为主要方面的健康脱贫兜底工程,以“保、治、防、提”为工作路径的健康护航战略,已经对全市贫困病患的健康状况产生了深刻影响,为改善贫困人口这类群体的生存质量提供了健康保障。
健康扶贫小知识
“351”政策
在县域内就诊个人年度自付费用不超过0.3万元,在市级医疗机构就诊个人年度自付费用不超过0.5万元,在省级医疗机构就诊个人年度自付费用不超过1万元,剩余部分合规医药费用实行政府兜底保障。
“180”政策
贫困慢性病患者1个年度内门诊医药费用,经“三保障一兜底”补偿后,剩余合规费用由补充医保再报销80%。
“九种大病”
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儿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儿童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食管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终末期肾病。
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
贫困人口通过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综合补偿后,政府实施“351”兜底保障政策。贫困慢性病患者1个年度内门诊医药费用,经“三保障一兜底”补偿后,剩余合规费用由补充医保再报销80%。
关键词 医疗救助
“如果没有这个医疗救助项目,我可能就一直忍着不去治这个病了。”说这话的怀远县淝南乡燕南村元北组低保户村民张影,上有两个体弱多病的老人,下有两个正在求学的子女,另有一个因精神性疾病不能自理的丈夫,“一肩挑全家”的生活压力已经让她完全没了自己。
蚌埠二院的驻村扶贫干部张海涛在得知张影胆囊长出结石后,迅速借助该院针对贫困患者单纯胆囊疾病开展的医疗救助项目,为张影安排了零支付手术。住院五天,费用全免,康复出院当天,张影用“三个感谢”表达了自己最质朴的情感:“感谢党的关心,感谢政府的好政策,感谢医院的治疗和帮助。”
今年以来,蚌埠二院突出自身的医疗资源特色,从健康扶贫着手,通过开展免费体检、义诊、送医送药下乡,为扶贫联系点患病村民优先办理住院、减免部分医疗费用、赠送心脏病患者免费诊治“爱心卡”等方式,为贫困病患提供健康救助和就医便利。
现实中,自健康脱贫工程推进以来,全市绝大多数贫困病患都和张影一样,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健康福利”带来的幸福感。从以往的“救护车一响,一头猪白养”“小病变大病,大病要人命”,到如今“有病敢于治、治病不花钱”,蚌埠从因病致贫、病贫叠加的突出问题入手,在利用医疗救助阻断因病致贫返贫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有力的步伐。
政策层面,《蚌埠市城乡医疗救助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完善医疗救助制度全面开展重特大疾病医疗救助工作的实施意见》,用“三保障一兜底一补充”健康脱贫核心政策为贫困大病患者应治尽治提供制度支持。
对重点救助对象不设病种限制,为救助对象难以负担的合规医疗费用给予医疗救助,财政预算每年安排医疗救助基金……这些让贫困病患“看得起病”的暖心之举,解了多少人的健康之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9月30日,全市贫困患者享受“三保障一兜底”政策已达28512人,医疗费用平均实际报销比例为84.5%,政府兜底支出金额406.97万元;保障贫困慢性病患者33140人次,慢性病门诊医疗费用实际平均补偿比为93.21%,累计补偿医疗费用123.74万元。
操作层面,实施分级诊疗办法、分批医疗救助,对重点和低收入救助对象中的大病患者开展住院救助或重特大疾病救助。比如,三级医院选派95人组团轮训贫困地区乡村医生,安排“九种大病”的贫困患者集中救治。又如,依托市红十字会设立救助基金100万元,在全市开展首期贫困以及失独家庭单纯胆囊疾病医疗救助活动。再如,固镇县首倡“五个所有”,即所有慢病患者全建档、所有慢病患者都治疗、所有慢病药物都配齐、所有慢病费用都报销、所有慢病药物送上门,分批为贫困慢性病患者提供医疗救助。
“作为健康扶贫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疗救助在健康脱贫工程中的急先锋作用不言而喻。”市卫计委副主任袁长江认为,健康脱贫最迫切的工程是减少因病致贫返贫的存量,而这项工作的关键着力点就是医疗救助,“它的效率和效果,直接影响贫困病患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去年底经医疗机构筛查确诊罹患肺癌的张艳云,今年先后在蚌医一附院和固镇县中医院住院治疗5次。住的是贫困户专用病房,不用交预付金;花去的8.65万元医药费,因享受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政策,免去了8.05万元;今年参加新农合的钱由政府代缴……这一切都让身陷绝境的张艳云暂时忘却了悲伤。
关键词 政府兜底
在市民政局社会救助局救助信息科宣晓海的案头,放着一沓厚厚的求助资料。随意翻开一页,上面记录着来自求助者的一揽子信息:
“张水苗,女,18岁,高新区秦集镇河北村人,低保户,2016年6月查出淋巴性-B白血病,目前自述花费近40万元。通过学生医保报销约10万元,通过轻松筹捐款获得4.8万元,学校捐款4万元,2016年大病救助5000元,临时救助2880元。根据其提供的有效票据,其个人承担医疗费用为4.834万元,考虑其后续治疗还需大量费用以及其家庭困难情况……”
这个以编号“20170001”进入全市救急难基金会花名册的张水苗,通过基金会微信平台发布的求助信息,争取到了一笔2.5万元的救助金。紧随其后的丁辉、张骏、邱雅楠等十数位求助者,在经过入户调查核实后,也参照《蚌埠市救急难基金会基金管理使用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各自领回了数额不等的救命款。
宣晓海告诉记者,把因病支出型贫困家庭纳入保障范围是蚌埠市城乡低保制度提升保障力的一项重要举措。“蚌埠的低保制度当时是按照收入设定的,但现在人们致贫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医疗。为了把社会保障网织密织牢,蚌埠市把支出型贫困家庭作为一个贫困类型建立档案,就是要让这类人群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
多年来,作为保基本、保底线、保民生的兜底担当,民政部门一直围绕“输血与造血并重,普惠与特惠兼施”的社会课题,想方设法加大特困人员供养及医疗救助等方面的投入。特别在***战役中,更有“放开手脚大干一场的架势”:出台《蚌埠市社保兜底***的实施意见》,将建档立卡贫困对象中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全部纳入农村低保范围;扩大医疗救助对象,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医疗救助范围,按贫困人口年度住院合规医疗总费用的10%给予救助;代缴参合费用,从2017年起,贫困人口参加基本医保个人缴费部分由城乡医疗救助基金全额代缴,目前累计代缴扶贫对象(含已脱贫对象)9.3万人,支付参合资金1399万元;配合卫计、财政部门实施对3479名建档立卡扶贫对象开展健康脱贫“351”、“180”兜底工程,支付救助金610多万元。
但是,群众遭遇突发事件、意外伤害、重大疾病或其它特殊原因需要巨额支出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应该怎么办?通过民间组织或个人募捐,募集数额无法保证,资金使用缺乏监管;申请政府临时救助,最高2880元救助标准,与动辄几十万的资金缺口相比,救助力度明显不够。
为此,市民政局主动作为,于去年6月牵头成立了全省首家社会救助类基金会——蚌埠市救急难基金会,探索通过基金会搭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转介平台,使用募集资金对因特殊变故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家庭或个人实施特别救助,最高救助限额10万元,超出现行临时救助政策最高救助标准30余倍。
平台上线短短两个月,就成功实施了2例救急难众筹项目。其中,经开区长淮卫镇李子豪家3胞胎早产儿治疗费用求助项目,在15天募集期内获得1530名爱心人士关注,合计募款83810.51元;怀远县褚集镇7岁女孩褚良云意外严重烧伤求助项目,在短短22小时内获得2397名爱心人士关注,合计募款100447.49元,提前触发10万元封顶红线,募集效果远超预期。
“补短板,托底线,政府兜底的资金池毕竟有限。由民政部门探索走出的‘民政牵头、社会参与、基金兜底\’的社会救助新路径,未尝不是扶贫救困的得力之策。”市委党校副校长诸宗缘坦言,社会力量才是社会救助的源头活水,更能在急难险困之时发挥出“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关键词 健康干预
辛辛苦苦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在全市4.69万贫困人口中,65.54%贫困人口致贫或返贫的原因是生病或身体残疾。
据此,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教研部主任许如宝分析认为,疾病是贫困人口脱贫最大的“拦路虎”,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脱贫攻坚这个“硬骨头”中的“硬骨头”,但又是必啃不可的“硬骨头”。
他认为,蚌埠在打出“保、治、防、提”四个层面的健康扶贫“组合拳”,形成贫困人口“三保障一兜底”医疗保障体系后,虽已取得很好的效果,然而,对于贫困人口来说,最普遍的问题还是看病难、看病贵与看病远的多重叠加,最理想的健康诉求则是“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疑难杂症再转诊”。但由于基层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不足,导致这些问题很难有效解决。
而看病难、看病远给贫困病患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市卫计委党委委员、纪工委书记宫俊耀眼里的“不可承受之负担”:贫困病患家庭除了因病超额支出外,还有一部分不容小觑的支出来自于患者和家人的吃住行,“这些无人报补的支出也是农村贫困人口因病致贫返贫的重要原因。”
为此,“提升能力,分类救治,让贫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加强防控,关口前移,让贫困人口‘少生病\’”,成为蚌埠市健康扶贫工程的重中之重。而要做好这两点,关键是要紧盯两个关键词——提升能力、加强防控不放松。
针对以上话题,宫俊耀特别指出,加大公共卫生服务投入,是增强贫困家庭幸福指数的路径之一,“通过完善医疗机构基础建设、改变就医环境和医疗条件,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提高诊疗水平和能力,适时加强健康干预,提高市民防病能力,可有效降低因病致贫的几率。”
事实上,把卫生和健康资源更多引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创新医疗救助帮扶模式,按照高危人群、普通患者和一般人群,对贫困人口实行分类健康干预,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基本医疗等服务,不失为破解因病致贫返贫难题的有效渠道。
在市卫计委提供的一份有关健康脱贫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中,我们看到了主管部门为贫困群体健康工程所作的一些努力——“为贫困人口每人建1份电子健康档案、1张健康卡,为每个贫困户确定1名签约乡村医生”,这是为健康干预做的前端准备。“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这是为健康工程专设的行动计划。“对一次性能治愈的大病,集中力量进行治疗;需要维持治疗的,由就近具备能力的医疗机构实施治疗;需要长期康复治疗的,确定定点医院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定期治疗和康复管理”,这是对百姓健康的精准管理。
有数据显示,目前,三县贫困家庭医生签约率100%,贫困人口建档率100%。三县贫困家庭妇女“两癌”免费筛查6456人,贫困家庭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314人,贫困家庭6-24月龄婴幼儿营养包发放118人。贫困地区艾滋病、结核病、手足口病救治3466人。“脱贫攻坚已经到了决战决胜阶段,打赢健康脱贫攻坚战,除了严格完整及时落实一切健康扶贫的政策措施,更需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医学、爱农村、爱农民的‘健康扶贫卫生队\’,在农村大力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创造条件为农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许如宝的以上建议,或可成为健康脱贫工程的一个课题,值得研究。
新闻推荐
本报讯(王绪谦花明月)在全镇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怀远县包集镇2017年秋季秸秆禁烧工作一直保持良好态势,目前,该镇紧盯秸秆禁烧后期工作不放松,以夺取这项工作的全面胜利。该镇要求镇村干部进一步认识秸...
怀远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怀远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