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那一片云彩 ◆潘顺成

淮河晨刊 2017-09-26 11:20 大字

上世纪70年代末,那年我17岁,早恋了,单相思地爱上一个人。当时父亲分管县里的农业,去涂山园艺场检查工作时把我也带上了。在场部我见到一个工人的女儿,她披着美丽的刘海,圆圆的苹果脸,白里透红,五官小巧玲珑,只是个头偏矮。瞬间我的眼睛放起电来,她羞涩地低下了头。为了加深她对我的印象,我找个借口,提前告别了父亲的检查组。

那天,我同她一路同行回城,彼此一路无语。淮河渡口,我想接近她,就故意说没带钱。那时淮河没大桥,也没机动帆船,是人工木船摆渡,她为我付了五分钱渡河费。我说:以后还你。我们同坐船上,阳光洒在河面上,一片金黄,春风挽着淮水,河面泛起涟漪。至今回忆当时的情景,心中还沉醉在幸福中。

那时年轻,对爱情朦胧无知,心慌意乱,不敢表白,傻得没敢问她名字。只是在场部听说她是工人老S的女儿,她父亲因工车祸身亡,15岁那年她辍学了。她家有三妹一弟,她老大,被照顾到县里工厂上班。

我上学期间,曾数次去往她的厂里,偷偷看她。站得很远,默默地注视着她,她注意到我没有,我不知道。

半年后,我去当兵了,再也听不到有关她的消息。但她的身影,在脑海里挥也挥不掉。最后我终于鼓起勇气,给她写了封情书。因只知其姓,不知其名,信封上就写上小S同志收,从皖南发到小城。信的内容,大概就是从园艺场一别,很思念她。从发信那天起,我默默等待回信日子。自己安慰自己,这有姓无名的信,邮递员给送吗?她能收到吗?

半个月后,突然有一天,终于盼来了回信,她的回信简单明了。她说收到信后甚是惊讶,并在信尾注上其名,大概意思两家差距大,相处不合适。从那以后,我知道了她的芳名,我没放弃,乘胜追击,从驻地发出的爱情炮弹,一封封投进绿邮箱,她经不住我软缠硬磨狂热的追求,终于答应和我相处了。

她文化不高,回信中会有不少错别字,我虽文化不咋样,但比起她来,要好一些,每次回信,都会把她信中的错别字一一找出,然后再把正确的字写在回信上。我给她的情书,满满的写了两张纸,她的回信,都是一张信纸。我计算她来信的日子,信到时我十分兴奋,手捧信件,眷恋许久,对着信吻了又吻。想她时,就把信从床头下翻出来看上一遍,深深沉醉在桃花绽放的初识日子。

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父母知道我恋爱了,父亲倒没说啥,母亲却极力反对,多次写信让我和她断绝往来。我很茫然,不知所措,瞒着母亲,断断续续和她维持三年多的恋爱。但最后她还是提出分手,姻缘前世定,终没修正果。

恋爱期间,我曾送她一套女军装,一把从福州出差买的花雨伞。堂哥听说我对象吹了,随口来句:你送雨伞给人家,雨伞雨伞,还不散伙吗?

初恋使彼此满身伤痕,泪眼婆娑。三年交往,分分离离,恍然如梦。岁月真的无情,蓦然间都老了,昨日的你,都已成为记忆。

作者单位:怀远县行政服务中心

新闻推荐

文化惠民季 市民享实惠 市委宣传部希望更多市民参与活动,享政策红利

本报记者周芳林看书、看报、看电影……还能享受额外的“福利”———财政补贴,“小伙伴”们赶紧行动起来。近日,第四届蚌埠文化惠民消费季活动正在开展,在为期3个月的时间内,开展“看书、看报、看戏...

怀远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怀远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