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扶青年返乡创业 精准助力乡村振兴 蚌埠团组织夯实青年创业“起跳点” 中青报记者 王海涵 王磊 通讯员 雷蕾
连日来,安徽省蚌埠市固镇县创业青年黄计亮一直忙碌着,在乡镇之间来回跑,询问特色农产品的产量,思考如何实现农业产业的规模化提升。“实现从扶贫到乡村振兴无缝对接,是我今年的工作目标。”他说。
2016年,黄计亮放弃了在上海的优越生活条件,回到老家固镇县陡沟村从事农业产业。同年,他成立了安徽省绿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初回家乡,黄计亮并不自信,他既要抛开之前的工作经验,又要开创一条新的创业道路,资金、人力、技术等各方面都有困难。“村扶贫干部不停鼓励我,团县委等单位伸出援手,搭建交流平台,在这一过程中,我还学习了电商知识。”黄计亮说。
“我们这儿地理条件、气候条件不错,老百姓不担心种不好地、养不好鸡,而是担心没销路。”黄计亮介绍,2017年,公司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粮驿站”电商销售平台,为当地特色农产品建立收集点,通过电商把各家各户的小生产与全国大市场连接起来。
炭火烤咸鸭蛋、迷你黄瓤无籽西瓜等当地常见农产品,一“搬”到网上,立马成了“香饽饽”。以前都是农户找买家,现在更多的是买家上门找农产品。
为此,黄计亮开辟“电商+公司+农户”路径,全方位延伸农业产业链条,形成了集订单农业、加工、销售和大数据服务生产于一体的运营模式,带动贫困户扩大种养规模。
经过3年多运营,“农粮驿站”得到贫困户和当地老百姓的认同,越来越多的贫困户都跟着“农粮驿站”做起了买卖。2018年,陡沟村贫困户吕计诚家庭养殖的400多只鸡没出家门就销售一空,去年他还专门扩大了养殖规模;残疾人刘安胜以做绿豆饼为生,加入“农粮驿站”系统后,绿豆饼的网上销量一举突破两万斤,同时还带动了4户贫困户就业。
值得一提的是,“农粮驿站”执行透明的农产品生产追溯管理,依托该系统的扶贫助农经验还入选联合国“全球110个最佳减贫案例”。
黄计亮表示,接下来将打造特色的、可复制、可推广的县域电商产业扶贫模式。
缺乏创业知识是青年创业面临的突出困难。近年来,团固镇县委结合青年创业实际需求,邀请黄计亮开展电商业务培训,结合项目推荐、技术支持、人才服务、财务管理、销售拓展等主题,送技术下乡,让更多创业青年找到方向。
对于来自蚌埠五河县的黄卫而言,返乡创业过程同样充满坎坷。他曾在合肥一些星级酒店工作,2014年响应五河县委县政府“凤还巢计划”号召,回到家乡。
农民出身的黄卫对土地有特殊感情。他立足乡土,走上稻田综合养殖这条路。2014年,他投入100余万元,流转土地600多亩,新建稻田综合养殖示范田及配套设施。团五河县委得知情况后,积极为黄卫提供创业贴息贷款支持,推报他参加青年创业大赛,为项目发展提供更为专业的支持。
在此基础上,黄卫不断思索转型发展,创办五河县欢乐生态种养殖家庭农场,在稻虾、稻蟹综合养殖上不断探索。目前,农场建立清水龙虾育养分离创新团队,成功解决了龙虾育养分离问题。
创业同时,黄卫不忘乡邻,其农场日常用工以贫困户和当地百姓为主,人均每天收入100元左右。他成为当地有名的青年致富带头人。
近年来,团蚌埠市委打造“四大平台”夯实青年创业“起跳点”。通过青创大赛、创业沙龙、“新生创者”选训营和“火凤凰”加速营形成选拔创业者的三级“金字塔”;青年创业引导基金、青年创业小额贷款和皖北地区青年创业贷款贴息形成保障创业者的三处“能量站”;创业青年说、创业之星选拔、青年创业奖申报形成引导创业者的三大“风向标”;大型招聘季、青年就业培训、青年就业见习基地形成帮扶就业者的三个“保障所”。
来自固镇县的陈争上也是团组织见证成长的创业青年之一。2009年他放弃了在上海一所高校的工作,回到家乡做起“羊倌”。他刚回乡时,团固镇县委负责同志就主动上门帮助他申请贴息贷款。
“团组织都是我的娘家人,当时,各级团组织帮助协调资金、场地和渠道,给了我很大支持。”陈争上介绍,经团组织牵线搭桥,自己的公司还与安徽农业大学合作,研发湖羊本地养殖的饲料配方。如今,他成为当地有名的“养羊能手”。目前年出栏规模突破40万只,带动17个贫困村成立了湖羊养殖专业合作社。
“团市委聚集、调动资源,帮助青年了解创就业知识、培养创就业意识、树立创就业精神、提高创就业能力,打造帮扶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的‘全流程闭环’,吸引更多返乡青年投身家乡发展,注入青春动能。”团蚌埠市委负责同志说。
新闻推荐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药品安全涉及千家万户,关乎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国家强制性食...
固镇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固镇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