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良方,还不止一剂

蚌埠日报 2021-03-02 08:21 大字

为老人理发,更多的是给他们送去温暖与关爱。面对记者镜头,刘凤英脸上始终洋溢着幸福的笑容。遇到老人需要修剪头发,刘凤英会停下脚步,拿出工具,在路边露天理发。“瞧,这么大就可以出栏了。”鸽蛋放入孵化箱,成活率会比较高。鸽子养得健壮,才能卖上好价钱。镜头一一剂良方,暖你我心坎省下鸡蛋留给“亲闺女”吃

医好了病、脱了贫的刘凤英,每天都会骑着电动三轮车,在固镇县大大小小的敬老院里留下足迹,为老人们免费理发。

家住固镇县杨庙乡曹徐居委会的刘凤英,曾因股骨头坏死瘫痪在床多年。

2017年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后,在村里的帮助下,刘凤英成功做了换骨手术,身体得以慢慢恢复。后来,刘凤英又在扶贫政策的扶持下,种起辣椒、青豆,逐渐脱了贫、致了富。

过日子不用再发愁,渐渐“站”了起来的刘凤英,一直在琢磨如何回报社会。她深知,行动困难的人理发不便,在能下床行走之后,便自费购买了理发工具,印制了联系卡,义务上门给周边的孤寡老人、残疾人、生病卧床人士免费上门理发。为了方便上门服务,她又省吃俭用购置了电动三轮车,将免费理发的范围扩展到固镇县各乡镇敬老院、残疾人和五保户。

只要三轮车电池能支撑到的地方,刘凤英都会主动前往,她的善举惠及任桥、城关、连城、杨庙、何集等敬老院。在刘凤英随身携带的小本子上,密密麻麻地记录了在各个敬老院义务理发的日期和人数,哪个敬老院上次是几月几号去的,哪个老人又该理发了,她都一清二楚。

“凤英人真好,心善手又巧,她一来俺们能乐呵好多天!”乐观开朗的刘凤英很善于和老人们沟通交流,每到快要理发的日子,不少老人会省下鸡蛋、水果等着她来,就像盼着自己闺女回娘家一样。

两年多的寒冬酷暑、风吹日晒,记不清多少次在半路淋雨浑身湿透,刘凤英深一脚浅一脚,经常一天为四五十人理发,累得腰酸背痛,但翻翻自己的小本子,看到其他敬老院的老人也该理发了,第二天,她又早早出门了。

自有记录以来,刘凤英已经义务理发4000多人次,理发工具也因磨损换了四套。为此,村里还组织了一场募捐,为刘凤英添置了崭新的理发用具。

采访时,眼前的刘凤英又拄上了双拐。村里熟悉的干部群众都叫她不要出去忙活了,即便做了手术也要多休息,可闲不下来的刘凤英,心里始终惦记的是敬老院里的老人们。

镜头二一剂良方,破“致贫”症结手捧鸽蛋圆了两个心愿

来到黄保桂的鸽舍时,他正坐在小三轮上,沿鸽笼一排一排地打扫卫生,顺便将鸽子新下的蛋小心翼翼地从笼子里捧出来,放入孵化器内。

“用孵化器孵小鸽子,成活率较高,比母鸽自己孵效果好。小鸽子破壳后,再放回母鸽身边,由母鸽喂养。”一聊起肉鸽养殖,固镇县石湖乡陡沟村村民黄保桂很快打开了话匣子,变得滔滔不绝起来,小鸽子一个多月便能出栏,每个月都有八百到一千只小鸽子出栏,年收入能达到五万多元。

由于身患残疾,黄保桂一家人曾经以种地为生。后来,孩子大了,黄保桂不得不考虑到未来的生计。2017年,黄保桂成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考虑到他行动不便,村里利用相关政策,建起了养鸽大棚,鼓励其从事肉鸽养殖。

尽管没有太多的养殖经验,但黄保桂爱钻研,没事的时候,他就整天呆在鸽舍里,一点一点摸索。

“你看,鸽笼已经全部换成乳头式饮水机。这样一来,饮水更加卫生,不会再出现水里总是有羽毛和粪便的情况,也节省了时间。”黄保桂说。

“俺这辈子有两个愿望,靠养鸽子、靠手里这些金蛋蛋,全实现了。”黄保桂说,“一个是全家搬进新房,还有一个是儿子顺利考上大学。”

新闻推荐

蚌埠市端出“云上文化大餐” 牛年新春,过个“线上”文化年

本报讯(记者何沛)淮河晨刊记者从蚌埠市文化和旅游局了解到,春节将近,为鼓励市民在疫情防控关键时期“少接触、少聚...

固镇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固镇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