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牛让俺过上了好日子

蚌埠日报 2020-12-09 13:47 大字

徐家凯在查看牛的生长情况。“看,这几个塑料‘铺盖’都是我家的牛棚,看起来有些简陋,可牛在里面过得好着哩,赶紧进来看看!”日前,见到记者来访,养牛专业户徐家凯立刻发出邀请,脸上的笑容透着一股自豪。

76岁的徐家凯,是固镇县城关镇瓦房村人,曾经在村里担任生产队队长。后来,生产队解散,他就兼职为大队照看耕牛,从此便与牛结缘,和牛打了一辈子交道。如今,徐家凯靠着养牛,不但成为当地远近闻名的养牛大户,更实现了稳定增收致富,过上了富足的好日子。

采访当天,记者走进徐家凯的养殖场的一间牛棚,大棚里数十头黄牛拴在围栏里,各个长的膘肥体壮,憨态可掬,“眼前都是今年繁育的黄牛,品种是西门塔尔,比起一般的黄牛体格大、生长快、肌肉多、脂肪少,价格卖得也比较好。”老徐自豪地说,今年端午、中秋已经出栏了10头,赚了差不多十万元,“年前还能再出一批,今年估计能出栏30头,收入30万元。”

“我这个养牛专业户,完全是阴差阳错入的行。”说起自己养牛的经历,老徐调侃道,自己是被“逼上梁山”,“当初生产队解散后,大家都改用拖拉机,队里的11头耕牛没人要,我只好代为饲养。结果,我越养越顺手,收入也不错,干脆就一直养到现在。”

据老徐介绍,当时把队里耕牛卖掉后,他发现养牛比种地挣钱多,这才笃定了养牛的想法,“一亩地一年种下来,收入也就千把块,只能保证基本的温饱,乍一看和我养一头牛的收入差不多,但牛吃饲草几乎不花钱,牛肉价格也比较高,如此算下来,这就比种地赚得多。”

于是,正当人们还在关注传统种植时,徐家凯大胆把多年积蓄拿出来,一口气买了15头小牛犊饲养,成了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由于之前有养牛经验,老徐养起牛来得心应手,无论是草料选用,还是卫生防疫,他都尽心尽力、精心喂养,结果,第二年不但顺利收回成本,还当上了万元户,养殖规模也越来越大,到2015年,他家的肉牛存栏量突破百头,年收入突破十万元。

近两年,为了把养牛事业发展壮大,徐家凯承包了大片土地,投资几十万元,兴建了三个养殖大棚和一个草料大棚,同时添置了两台拖拉机、一台打捆机,养殖存栏量也达到110头,每年销售额至少几十万元,“这两年,牛肉价格始终处于高位,生意也越来越好,我对今后的养牛生意非常有信心。”老徐说。

从种地农民到养殖大户,从收入仅够温饱到年入数十万元,徐家凯用行动证明了只要辛勤付出就有丰硕回报。采访末了,他对记者说,靠着养牛,全家人现在不仅衣食无忧,更早早住上了商品房,“今后,我会继续努力,争取存栏量达到300-400头,收入早日突破百万元。”

新闻推荐

“破烂徐”转型记 本报记者 贾铁成

“自从有了这份工作,每天过得都开开心心,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让俺这老头子不仅吃饱了饭,还挣到了钱,生活有了盼头...

固镇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固镇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