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金菊种植基地,打响生态旅游品牌,带动村民就业增收,固镇县濠城镇垓下居委会今年获评安徽省百家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村 皇菊花开满地“金”

安徽日报 2020-11-13 06:53 大字

■ 本报记者 孙言梅

近日,记者来到固镇县濠城镇垓下虞美金菊种植基地,数百亩金菊绽放,花香四溢,连片花海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览。“上午从蚌埠市区开车到这里,参观完垓下之战遗址,再到金菊基地采风,感受大自然的气息,一日自驾游,舒适而美好。”当地摄影爱好者田万荣说。

濠城镇是著名的垓下之战所在地,“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别姬”等动人故事传颂千古。近年来,该镇充分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在垓下遗址周边先后修建了垓下遗址展示馆、景观大道、游客接待中心、生态停车场等基础设施,2019年底成功创建国家3A级景区。为了增加旅游吸引力,濠城镇引进安徽虞美金菊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公司,培育了360亩菊花种植基地,打造以菊花生产加工和文化展示为主的生态农业旅游基地,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美丽风景。

“我们基地的菊花品种多样,可以先观赏后加工。从育苗、田间管理、采摘到烘干包装,各环节都聘用了大量人工,可以帮助本地群众在家门口实现就业增收。”濠城镇垓下居委会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郭传铜向记者介绍,目前,基地已形成集菊花种植、采摘、加工、销售为一体的菊花茶全产业链,年产值达700万元,带动周边100多名村民稳定就业,其中贫困户有10多户。

金丝皇菊和大皇菊色泽美艳,杭白菊清新优雅,绚丽的菊花丛中,村民们手挎花篮,穿梭花海,一边采摘一边赏景,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现在正是盛花期,也是采摘用工高峰期,我天一亮就过来采花,一天能挣80元,心里很满足。”村民马玉梅告诉记者,一年之中,忙完了农活,她和丈夫就在菊花基地打工,除草、采摘、包装样样都能干,全年务工能赚1万多元,加上土地流转金等收入,去年全家收入近5万元,成功摘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在6000平方米的菊花加工车间,菊花烘干设备不停作业,流水线上的工人们正在精拣、包装。“我们菊花基地毗邻沱河,采用羊粪作肥料,不施农药化肥,菊花产品富含硒等微量元素,有增强人体免疫力、疏风散热等多种功效,广受市场青睐。”安徽虞美金菊生态农业旅游开发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注册的“虞美金菊”品牌荣获2019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参展产品金奖。

“预计今年产出金丝皇菊等30万斤鲜花,采摘、加工、包装阶段的用工增加到200人以上,人均增收4000元。”郭传铜告诉记者,围绕菊花特色产业,濠城镇相继举办菊花文化旅游节、菊花摄影大赛等活动,通过旅游增加人气,进一步提升地方知名度、打响菊花品牌。“我们将继续深挖文旅产业项目,打好文旅发展与脱贫致富‘结合牌’,打造集遗址观光、文化体验、休闲度假等功能于一体的垓下遗址旅游风景区,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新闻推荐

鸭棚建好钱未付清 退出合伙仍须还款

两人合伙养殖鸭子,一人退出经营后,建鸭棚的债务是否承担?近日,固镇县法院刘集法庭成功调解一起追加被告的鸭棚承揽合...

固镇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固镇县这个家。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