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变饲料 环保又增收

蚌埠日报 2020-08-20 07:42 大字

打包成捆即可对外销售。秸秆是重要的生物质资源,焚烧秸秆既浪费资源,又污染环境。作为蚌埠市的农业大县,近年来,固镇县采用疏堵结合办法,在加大禁烧力度同时,积极推进秸秆离田和“三化”综合利用,不但有效防止了环境污染,而且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走出一条绿色环保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8月6日上午,记者跟随环保世纪行来到固镇县城关镇的团结村标准化收储中心。走进偌大的收储中心,只见遍地堆放着已打包成型的秸秆堆垛,不远处的大棚作业区里,几名工人正驾驶抓机,将午季新收的秸秆投入到机器设备里,在巨大的滚轮碾压下,原本细长的麦秆被“裁剪”成细碎的小段,然后经传送带源源不断地“流出来”。

据了解,该收储中心今年刚刚成立,总占地面积50亩,现拥有一座4000平方米作业大棚,一套秸秆粉碎处理机、四台抓机、三台运输车、一台自动打捆机,每天可生产饲草100吨-150吨。自从投产以来,中心已累计收储午季秸秆8000吨,业务覆盖团结及周边等十多个村庄,面积达3万亩。

“这套秸秆粉碎处理机是收储中心秸秆饲料化最主要的加工设备。”中心负责人堵祥祥介绍,秸秆进入中心后会先人工拆散,然后用抓机投入该套设备,完成粉碎、除尘、过筛等工序后,就变成了平均只有5-10厘米长的饲草,再打包成捆即可对外销售,“从秸秆到饲草,完成过程不到一分钟,而且中间不含杂质,长度又刚刚好,非常适合牲畜咀嚼消化,秸秆利用率可达100%。”

秸秆收储最怕雨淋受潮。针对这个问题,堵祥祥表示,早在建设之初,中心就选址在地势较高的路边,同时配套建设了4000平米的钢构大棚,加之生产销售相当顺畅,整个中心库存并不多,即使遭遇大雨,他们也能及时将堆垛转移至大棚内,时刻保持秸秆干燥,“这座大棚投资40万元建设,有三层楼高,全部是钢结构材质,坚固牢靠,库容量大,眼下的这些秸秆‘完全吃下去’绰绰有余。”

从弃而不用到牲畜饲料,秸秆综合利用不但解决了焚烧污染的问题,而且为广大村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据介绍,该中心的饲草以每吨400元价格对外出售,客户遍及周边多个县市乡镇,更包括伊利、蒙牛等知名企业。

而团结村秸秆收储中心只是固镇县推进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具体举措之一。近年来,该县通过实施秸秆离田整县推进项目,大力推进秸秆标准化生产中心建设。截至目前,全县已拥有秸秆标准化生产中心46个,今年午季收储小麦秸秆达20万吨。

新闻推荐

勤劳苦干拔穷根

本报讯(记者庞贵军通讯员潘玉响)日前,记者来到固镇县城关镇桥口村朱爱华的波尔山羊养殖场时,她正在清理圈舍卫...

固镇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固镇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