俺们是实打实干出来的!
贫困户在雨阳文具公司包装铅笔。初夏田野,麦浪涌动,饱满瓷实的麦粒如散落的青玉,清香散逸,宣示着即将到来的新一年丰收。交织于绿浪沃土之中的湖沟镇中心村,通过激发内生动力,聚起发展合力,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在是“家底”厚了,老百姓“钱袋子”鼓了,人居环境美了,乡村振兴之路正由蓝图向实景转变——
5月13日,记者来到与宿州市和怀远县交界的固镇县湖沟镇中心村。“村里的路通了,灯亮了,水洁了,环境好了……俺们过上的好日子,都是党的政策好,也是俺们村干部带着俺们实打实干出来的!”中心村村民吴统心高兴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在这个585户,耕地面积4200亩,以种植为主的村,去年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了50.61万元,87户贫困户分红20.11万元,户均增收2311.49元……这一串串数据,是中心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以集体智慧带动个体发展,凝聚个体力量,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提升脱贫成效所取得的结果。
聚力项目建设集体经济有了新动能
“我是2016年来到村委会帮忙,当时村里没有集体用地,没什么像样的产业,更没有……2018年7月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时,村里的账上也没多少钱,什么事情也干不了!”中心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宁波说,想带领大家共同致富,得有产业,仅靠过去单一的传统种植和零散的家庭养殖,老百姓的腰包是鼓不起来的。
2019年,中心村成立百惠农业合作社后,紧紧抓住“畜光互补”湖羊养殖项目,积极对接陈氏湖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承包了位于任桥镇湖羊养殖基地的7个养殖大棚,并发展13户贫困户代养全村所有贫困户的湖羊。
“通过金融扶贫,贫困户用20000元小额扶贫贷款购买湖羊,每户有3000元的产业奖补。”李宁波介绍,贫困户通过养羊,每年还有两次分红,一共有1600元收益。另外,这7个养殖大棚,村集体还可以从陈氏湖羊养殖专业合作社获取租金4.5万元,实现了集体和个人的双收益。
在中心村,记者得知,2016年建成的两组光伏电站,装机容量每座61.2千瓦,日均发电量在全县贫困村排名前列,经济效益明显。去年,中心村光伏电站发电约15万千瓦时,产生收益15万元。
“别小看这一块块小小的太阳能板,它投入少,积蓄的却是脱贫攻坚的持续动能。”中心村第一书记、扶贫队长许道恒说:“只要出太阳就可以赚钱,你看去年收益的15万元,60%给贫困户分红,剩下的40%留在了村里,光伏发电现在是村里集体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之一。发展光伏产业所带来的实惠,再加上供电公司的大力支持,为咱们村的产业扶贫和集体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紧挨村委会的扶贫车间,是2017年中心村申请扶贫项目资金建设而成,后出租给雨阳文具公司。现在公司有三条生产线,并在村里设置了4个流动包装点,每天生产的铅笔远销国内外,年产值近百万元。去年,中心村在原有扶贫车间300平方米的基础上,又扩建了400平方米,带动60名贫困群众稳定就业,人均年收入9700元,村集体经济的账面上又多出了3.9万元。
扶贫先扶志和智,帮人先帮技和艺。“扶贫车间建得好,在家门口就有事情做,对生活俺是越来越有信心了。”55岁的王学彩,和老伴相依为命,由于缺乏技术而致贫,2017年被列为建档立卡贫困户。为解决生活上的困难,老伴经人介绍到山东外出务工。2018年,许道恒告诉她村里办了扶贫车间,贫困户就业每个月有200元补贴,平时还可以兼顾种地。经过一个月的劳动技能培训,王学彩成为扶贫车间一名技术工人,一个月有1500多元的工资。后通过小额扶贫贷款养了几头牛,当年王学彩家就实现了脱贫。
在中心村,蔬菜大棚从无到有,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去年,中心村流转48户农户的60.92亩土地,建成61个蔬菜大棚,年付土地租金800元/亩,每年可为农户增收48736元。其中流转的11户贫困户12.14亩土地,每年可为贫困户增收9712元。十多名贫困群众在此灵活就业,一天有60元到80元的工资,一年下来人均也有个几千块钱的务工收入。
盘活集体资产集体经济有了新模式
在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固镇县以“三变”改革增收、挖潜增收、经营服务增收、土地流转增收等为着力点,加大财政扶持和产业扶持力度,因地制宜发展项目的模式,增强村级集体经济“造血”功能。并提出,全县212个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2022年全部达到5万元以上,其中60%以上的村达到10万元以上,9%以上的村达到50万元以上,有序有效实现基本消除空壳村、薄弱村,确保集体经济收入稳定、自我保障和服务能力增强。
中心村紧紧抓住政策赋予的机遇,以“三变”改革为抓手,通过流转土地、特色种植和合作经营等方式,大胆探索创新,以新思路引领新发展,激活发展内生动力,把项目和资金一个一个地落实到位,村集体经济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弱到强的转变。
2019年,中心村在先期排查摸底中,将可利用的沟渠水塘等集体水面331亩、集体土地49.7亩和中心村道路两旁绿化等集体资源转化为资产,向全体村民发包竞标。“你现在看到的这个农田水渠项目,是2016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农田建设项目,建成后管理责任不清晰,利用效率不高。”李宁波说,“我们在整合后进行重新发包,集体资源得到了有效维护,不仅实现其保值增值,而且村集体经济收入又有了新途径。”
在中心村2317名村民里,在外务工人员达到了1/3,其土地由留守老人耕种、邻里帮种或者务工人员农忙时返乡耕种,效益不高。为了提升土地利用率,推进土地连片集约化经营,该村流转4亩土地建设公益性公墓,将田间地头零散坟墓迁移到公墓,进行统一管理。迁坟后,中心村相继流转李圩村民小组244亩和前吴村民小组210亩土地,转租给种植大户或发展订单农业,土地规模化经营效益初现。
在流转土地套种梨树和芍药的50亩特色种植基地里,芍药花迎风摇曳,梨儿似万千小铜铃在摇。
“你看这种红梨,口感甜、果汁多,有降血压、清肺止咳、开胃护肝等功效,而且经济效益好。”许道恒介绍,芍药除了根可以作为药材外,芍药籽、芍药花均可以加工成保健品。目前,芍药籽油已经和牡丹籽油并称顶级高端保健油类,经济价值可观。
订单农业铺展开来,如何确保钱袋子不缩水呢?“香蕉”红薯,相比于一般红薯,不仅口感独特、营养丰富,而且产量好、价格高。在中心村与合肥天峰薯业经销公司签订的香蕉红薯连片种植经销协议中,种植亩数、技术指导、收购保底价等详细在列,最大限度地保障农户利益。而在这份协议中,让记者眼前一亮的是,38户贫困户签订种植的80多亩香蕉红薯,占整个种植面积的2/3,可为他们带来20多万元收入。
“还有二十来天,小麦就可以收了,这村集体又有一笔8万块钱进账。”李宁波解释,过去秸秆都是一烧了之,现在大家都知道烧秸秆污染空气,可这满地的麦秆,烧不敢烧,搁又没地方搁,别提多麻烦。为此,村里与百惠农业合作社等合作联营,对小麦秸秆进行统一收割打捆,麦地旋耕,深松土地等,通过秸秆的综合利用,使其变废为宝。
延伸产业渠道集体经济有了新方向
走访中,记者了解到,今年该村加大对已过世农村五保户耕地的回收力度,在计划清理回收的20亩耕地中,已有12亩收回集体所有;对废弃的浍北乡政府5亩地进行招商引资,积极推进固镇县综合示范养老院项目,进一步盘活村集体经济存量资产收益;雨阳文具公司从江苏丰县引进的铅笔生产设备已到位,现正在安装调试中,在扩大铅笔生产的同时,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实现稳定就业;村两委将到新马桥镇灵芝蘑菇栽培基地,洽谈合作生产事宜,推选致富能人赴亳州药材生产基地考察学习药材栽培技术……
“这块地是我们在蔬菜大棚、梨园、桃园、土地流转规模化集约经营后,利用扶贫资金50万元规划建设的100吨果蔬冷藏项目,今年下半年就能建成。”李宁波信心满满地说,“100吨果蔬冷藏项目投入使用后,推动湖沟镇产地仓升级,增强仓储、分拣、包装、初加工等综合服务能力,蔬菜大棚的农产品附加值将会进一步提高,增加更多贫困群众就业,村集体经济又多出了3万块钱收入。同时,我们抓住美丽乡村建设这个契机,通过土地流转建设育苗基地30亩,为附近乡镇美丽乡村建设提供绿化苗木,预期有3万块钱的收入。”
中心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提升了村两委对道路、路灯和绿化的维护力度,增加了贫困户公益性岗位就业人数,解决了“一述两评三议事”村情报告会上群众提出的危桥加固、农田清沟沥水和断头路修复等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村干部干事创业的底气足了,从容多了。
当前,中心村将“一述两评三议事”村情报告会制度与“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有效融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增加农民收入相结合,发展村级集体经济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相结合,用创新化解困难,用发展解决问题,抓好修路、改水、改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项目建设,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并以创建五星村党组织为抓手,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建设省级美丽乡村增添更多砝码。
新闻推荐
浍河美景市民在樱花园徜徉□本报记者庞贵军/文张力/图4月22日,安徽省文明委公示拟表彰省文明城市提名城...
固镇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固镇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