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英雄马耀南使用过的树墩形桌
□刘燕
淄博市博物馆珍藏着一件三条腿的树墩,它高55厘米,通体光滑油亮,给人以饱经沧桑、阅世弥久的感觉。它原位于卫固镇太平村,1982年由淄博市博物馆收藏。作为一件珍贵的近现代革命历史文物,它见证了发生在淄博市的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件的全过程。
事情还要从那国破家亡、血雨腥风的年代说起。1937年7月7日,日军在卢沟桥发起了侵华战争,日军的铁蹄很快便踏遍华北大地,大片国土沦入日本人手中。在这民族危亡的关键时刻,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在山东发动人民抗战的指示。中共中央北方局号召每个优秀的共产党员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中共山东省委立即召开秘密会议,结合山东实际,制定出分区发动抗日武装起义和组织抗日武装的十条纲领,并派人到淄博发动武装起义。
面对日本侵略者的猖狂气焰,许多爱国志士忧心如焚,时任长山中学校长的马耀南同志便是其中一位。马耀南生于山东长山县三区北旺庄,也就是现在的淄博市周村区北旺村。他家境比较富裕,幼年时好学上进,追求真理。17岁在济南一中读书时,他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后来就读于天津北洋大学,积极参加学生运动。抗战初期,他在长山中学任校长,我党派员多次与他联系,争取他与我党合作,准备组织发动武装起义。马耀南同志接受党的教育,抗日救国心切,表示愿意尽己所能,通过学生、教员发动抗战,希望我党派出富有经验的人前往领导。省委随即决定派姚仲明同志前往,负责组织发动武装起义。
1937年10月中旬,姚仲明同志以应聘教员的身份来到长山一中,在马耀南同志的密切配合下,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采取上大课的形式,传授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开展敌后游击战等知识,在社会上引起很大反响,一大批抗日救亡的进步力量逐渐聚拢在长山中学的周围,以长山中学为中心发动武装起义的条件逐渐成熟。同年11月初,山东省委为加强起义的领导,又派红军干部廖容标和原在鲁北地区工作的赵明新两位同志,以应聘教师的身份进入长山一中,与姚仲明一起成立了党小组,并在马耀南的大力协助下宣传抗日主张,培养起义骨干。为了迷惑敌人,马耀南同志发起并举办“民众夜校”,吸收来自邹平、桓台等地的抗日积极分子,使他们白天和学生混在一起,晚上听廖容标讲解我党的游击战术等军事思想。他们回去后传授给更多的抗日救亡积极分子,使抗日救亡力量迅速发展壮大。
马耀南同志在积极掩护党组织做好起义准备工作的同时,利用他在社会上的威望,联系社会各界成立了全县“抗日后援会”。后援会负责发动群众,宣传抗日,募捐劳军,收集枪支,尽量为起义多准备一些武器,多组织一些队伍。
1937年12月下旬,日军渡过黄河,分两路南侵,一路进攻济南,一路直逼周村。12月24日正逢长山东关大集,日军调动两架飞机进行空袭。省委认为武装起义的时机成熟了,决定立即行动,起义地点定在长山九区的黑铁山。这里远离长山县境,被人称为长山县的“飞地”,且经过我党多年工作,群众基础很好。姚仲明、廖容标、赵明新三人先行一步,带领六十多名“大褂子队”(即穿长衫的教师和学生)来到黑铁山脚下的太平庄安营扎寨。马耀南同志回到家中,把一家老小安排到亲戚家中,又到八区找马汉三等亲友,动员他们为武装起义筹枪弄款、共同抗日。一个星期后,马耀南带着所筹枪款来到黑铁山,与大部队会合。
1937年12月27日夜,是一个不平凡的夜晚。起义部队集合在太平村学校院子里,姚仲明以极其兴奋的心情宣布:“同志们,为了保卫家乡,保卫父老兄弟姐妹,我们的武装队伍成立了!咱们的番号是山东人民抗日救国第五军!”这声音如晴天霹雳震撼长空,吸引了无数革命志士纷纷走上杀敌保国的第一线。这支军队迅速发展到30多个中队、近6000名战士,为民族解放立下了不朽的功绩。为了体现起义者的钢铁意志,他们在铁山前冠以“黑”字,这便是著名的“黑铁山起义”的来由。
1939年7月21日,马耀南同志率部队夜宿桓台牛旺庄,由于汉奸告密,他们被日伪军包围。突围时,马耀南同志不幸中弹牺牲,时年37岁。他的两个弟弟马天民、马晓云也先后为革命献出了生命,成了当地传颂的“一马三司令”。后来这支部队整编为山东纵队第三支队,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斗转星移,日月如梭。如今,当年参加黑铁山起义的同志大都已经作古,活着的也已进入耄耋之年,而只有在当年武装起义指挥部的这个三腿树墩保留了下来。作为历史的见证,它默默地向人们倾诉着当年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深深地思念着那些与它朝夕相处的战友。它似乎又在告诉人们,不要忘记过去,忘记就意味着背叛。我们要珍惜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今天的美好生活,更要继承和发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革命英雄主义,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新闻推荐
春游江淮请您来 用镜头记录春日美景 蚌埠旅游宣传推介采风踩线团走进固镇、五河
固镇县谷阳城遗址公园千亩樱花园垓下遗址展示馆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网信办共同主办的第二届“春...
固镇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固镇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