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火车站不得不说的故事 □
老蚌埠火车站。韩金辉提供十四年前,蚌埠火车站春运场景。陈昂摄改造后的蚌埠火车站售票大厅。陈昂摄改造后的蚌埠火车站站台。陈昂摄蚌埠火车站是安徽省最大的一座火车站,上行方向距离北京站979公里,下行方向距离上海站484公里。话说早在30多年前的1987年,它就完成了年旅客发送量409万人、中转换乘123万人的安徽最高记录,这个记录一直保持了近10年,当时在安徽省所有的火车站中,这个站堪称是最繁忙的车站。
在那个火红的年代,蚌埠火车站百废待兴,经历了多次站房改造,线路扩建,生产扩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不断发展壮大。新生的蚌埠火车站,为蚌埠地区,乃至安徽省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百年老站的回忆
王安忆的小说《蚌埠》,大量描写了蚌埠街道、城市、集市的场景,尤其刻画了车站与码头港口之间的两站商业区的繁荣。火车的开通有效拉动了本地的就业,蚌埠火车站带动了当时整个东区中下层市民的生活。一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有的仅靠一个脸盆、一块毛巾为来往旅客提供洗漱需要,就能养活一家人。如今,依旧有大量的蚌埠人依靠铁路为生,除了与铁路直接相关的单位外,蚌埠还有大量的铁路衍生单位,如铁路中学、铁路公安处、铁路医院、铁路文化宫、铁道大酒店等等。几乎每个蚌埠的家庭都直接或间接与铁路有一定联系。
在蚌埠火车站历史陈列馆内,“蚌埠东——曹老集”站铭牌让人有怀旧的感觉。这里复原了老火车站的雨棚和站铭牌。据了解,老火车站的雨棚是1952年首次站改时建设的,雨棚采用苏式建筑风格,在立柱上镶嵌有美丽的条纹和灯具。通过背后淮河铁路桥老照片的映衬,在时光长廊里,我们仿佛穿越了历史。
陈列馆内,百年固镇站的青瓦,手提信号灯、信号旗、口哨口笛和不同年代的检票钳子述说着曾经乘坐火车的故事。还有一种红色的圆形扁盒子,工作人员介绍,它的名字叫响墩,当发现铁路前方有危险,就人为安装在铁轨上,火车碾压会发出巨大的响声,司机听见后立即会刹车,确保铁路行车安全。
在一台上世纪七十年代的铁路控制台前,70岁的蚌埠火车站老职工王瑞生一边介绍一边回忆年轻时的岁月。“这个控制台叫6502继电式控制台,用于控制道岔,让火车进站后从哪个站台通过,这个是最简单的,需要人工操作,现在都是电脑操作,今非昔比啊!”1975年,26岁的王瑞生进入蚌埠火车站上班,亲眼目睹了蚌埠火车站的发展,看到这些老物件,他感到十分亲切。
在众多老照片中,有一张1954年蚌埠火车站新发制服老照片清晰度特别高。该照片的提供者,蚌埠火车站职工宋长岭介绍,右侧第一位是他的父亲,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铁路第一次换发新制服的蚌埠火车站职工们,兴高采烈的与蒸汽机火车头合影留念。
66岁的蚌埠市民田万荣介绍,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蚌埠街”人,回忆年轻的岁月,随处可见蚌埠火车站的故事,记得那时候火车站附近是最热闹的地方,南来北往的、身穿各式服装的人都能看到。那时还能买到站台票,家里亲戚坐火车从外地过来,就买站台票到站台上接人,还有省内其它城市的亲朋好友,到外地都要从蚌埠坐火车,为了买火车票,经常要排队到半夜,小品里抱着被子半夜去排队,那个时候是真实发生的事情。而自己上世纪七十年代末退伍回来,乘坐火车到蚌埠火车站,还拍了一张合影照片,当时的火车站是拱门造型,如今新改造的火车站外立面造型,就是之前的放大版,而且比以前的更壮观。
39号值班员的传承故事
今年50岁的刘凤敏是上海铁路局蚌埠火车站39号客运值班员。2004年刘凤敏接替全国劳动模范、蚌埠站原39号客运值班员路洪祥,成为“洪祥工作室”新一代传承人,为老、幼、病、残、孕等重点旅客提供便利服务。16年来,为了将“洪祥工作室”服务品牌更好地传承下去,刘凤敏用自己的真诚沟通和辛劳付出温暖旅客出行路。刘凤敏说,她传承的是劳模品牌,要用劳模的标准要求自己,更好地为旅客提供周到服务。
提到“洪祥工作室”,不得不提到蚌埠站原39号客运值班员路洪祥。路洪祥1968年到蚌埠站工作,“39号工牌”就一直伴随着他。母婴军人候车室里的工作往往更繁重,老路始终将“为客着想想在先,为客解难难也办”作为信条。
以前候车条件差,老路专门买了痰盂放在值班室给小孩子上厕所;自己做了指路条、天气预报小黑板等;家里的电话甚至成了代买车票的热线。很多人不知道路洪祥的名字,却知道有个“39号值班员”。一天路洪祥正在值班,一位穿军装的小伙子突然跑来,直直地敬了一个军礼。原来,小伙子的母亲怀他时曾受过路洪祥的帮助。“我儿子28岁,受你帮助29年,39号值班员,这个礼,敬给你!”小伙子的母亲说。
1995年,路洪祥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8年,上海铁路局蚌埠站成立“洪祥工作室”。“‘39号工牌’对于我,就是生命的一部分。”老路动情地说。2004年10月,路洪祥退休,徒弟刘凤敏接过“39号工牌”。
年轻“蚌站人”茁壮成长
“工作五年,赶上铁路发展改革大潮,从和谐号到复兴号、从绿皮车到‘绿巨人’、从纸质票到电子票、从实名制到人脸识别……”蚌埠火车站90后职工丁玉洁说,自己从刚走出校门的“小萌新”,到工作中面对突发事件能妥善处理的“小师傅”,铁路硬件设备在变化的同时,自己的业务软实力也在悄然成长,体会到了独当一面的自信,也体会到了年轻人不应对自身发展过多设限的收获。
“绿皮火车里‘啤酒饮料矿泉水,香烟瓜子八宝粥’的吆喝声如今早已成为亲切回忆,从动车到高铁,城市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近,中国发展的速度也像风驰电掣的高铁般一日千里。”蚌埠火车站职工李倩介绍,高铁让家在外地的她每次通勤上下班也方便了起来,家人准备的工作餐拎到单位还是热乎乎的。从网购票到刷身份证、人脸识别进站乘车,铁路发展的日新月异让她这个年轻的铁路人职业自豪感倍增。
蚌埠火车站职工顾雅欣说:“记得刚工作时,心情就像歌里唱的那样:呆呆地站在镜子前,笨拙地系上红色领带的结,将头发梳成大人模样,穿上一身帅气西装。面对毕业后崭新的工作生活有憧憬有冲劲,也多少有些不自信。如今不知不觉工作已经三年,新制服、新面貌,熟练拉上红色领带的结,挽起头发,戴好工号牌,穿上一身帅气的铁路制服,带上责任心和不变的热忱,我依然是那个‘7006号售票员’,全心全意谱写岗位上的青春之歌。”
新闻推荐
本报讯(施虎)固镇县石湖乡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打赢脱贫攻坚、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坚持以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
固镇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固镇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