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忆韩阳 ◎杨犀利
[摘要]◎杨犀利
2019年12月8日6时51分,安徽青年报社原社长、高级记者韩阳同志,永远离开了我们。消息传来,深为震惊、惋惜、悲痛。因为他才63岁,太可惜了。
我爱安徽青年报,关注安徽青年报,痛惜韩阳同志,是因为我与安徽青年报结下半个世纪的缘分和友谊。
我第一次读《安徽青年报》是在1965年,那时我在阜阳读中专。至今,我能背诵那一年《安徽青年报》副刊上刊登的一位著名诗人严阵的诗:十七、十八、十九、二十挂零,我们同祖国一个年龄……。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从共青团安徽省委机关调到安徽青年报工作,开始了自己的新闻生涯。韩阳同志在1991年至1992年任青年报社副社长兼副主编,1992年至2016年任社长。韩阳青年时代从军,1991年他在武警安徽省总队政治部秘书处处长任上转业,来到青年报办报。在部队,他是一位优秀的军人,数次受到嘉奖并荣立三等功一次。在新闻界,获得全国优秀青年报刊工作者、中国新闻奖、安徽新闻奖等荣誉。
追忆韩阳同志,我觉得最值得称赞的,是他在传统媒体面临巨大生存压力的情况下,他作为班长,带领青年报一班人,努力工作、艰苦奋斗、卧薪尝胆、咬紧牙关、勇于创新,坚守和发展了安徽青年报。
上个世纪末、本世纪初,安徽青年报面临着巨大的困难、生死的考验。一批都市报和纸质媒体《九江晨报》、《河南青年报》、《上海商报》、《都市周报》、《今日早报》等纸媒停刊。在这种历史转型时期,安徽青年报原副社长李永军同志回忆,他2002年到安徽青年报工作时,广告收入仅30多万元,发工资都困难。怎么办?人们把期待的眼光都齐刷刷的投向了韩阳社长。
韩阳同志在这艰难困苦的日子里,与安徽青年报同志们,经过深入的调查研究,提出了明确的思路:一是要有坚守阵地不忘初心的理念,二是要有勇于开拓创新、树立新的适应市场需要的理念。韩阳同志讲政治,他对安徽青年报一班人,认真分析了自己的优势,要坚守安徽青年报阵地,就必须在服务青少年中,求生存、求发展、求壮大!只有守住自己的优势,才能发展自己的优势。在这种思路的指引下,韩阳同志带领安徽青年报的同志们,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逐步在全省各级、各类学校建立安徽青年报学生记者站2000个、发展学生记者2万名。韩阳同志带领安徽青年报勇于创新,走出了一条适合当代青年报刊发展之路,给予全国青年报刊同行极大的鼓舞和信心。
韩阳同志是淮北人,性格开朗。他乐于帮助青年、提携青年、培养青年。他的青年朋友,中国青年报编委黄勇同志,专程从北京赶回合肥,送韩阳老师最后一程。他指导过的学生赵德润、洪敬谱等一批年轻人,含泪诉说他的才华、纯粹、博学、低调、睿智。韩阳同志性格随和。上个世纪末,韩阳同志邀请我与安徽青年报另一位同志一起,利用开会的间隙,到他的固镇县城老家看一看。走进韩阳同志的老家,亲眼看到了韩阳同志年轻时生活、成长的居住环境,感到很熟悉、很亲切。一晃近20年的时间过去了,当时我们谈了什么、讲了什么,都大多忘记了,但我永远没有忘记的是韩阳同志的诚恳、热情、善良。
韩阳同志,您放心走吧。您倾注满腔热血的安徽青年报会永远像您期望的那样,永远励志启智、开阔视野、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您曾经并肩战斗的安徽青年报报人们,将会永远记住您,您,是军人、报人、诗人,笔墨丹青读飒爽,您,做班长、兄长、师长,于无声处忆音容……
新闻推荐
民营企业家培训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蚌埠市在全省率先构建“一体化”梯度培训体系
本报讯(记者顾楷通讯员李飞)“今年企业管理层参加了市里组织的两次外出培训,特别是优秀企业家德国智能制造研...
固镇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固镇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