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谋“变”到应时代而“变” 首条跨区域城乡公交线路开通,助力王庄镇及周边居民驶上乡村振兴发展快车道

蚌埠日报 2019-07-17 07:35 大字

开通当天,戴着大红花的崭新公交车“吸睛”无数,居民欣喜之余,不忘有序乘坐。记者李景摄2015年3月2日,本报题为《王庄谋变》的新闻报道,道出这个乡镇经济“老兵”的新脉动,以及花生“大户”和普通村民对城乡公交一体化的渴望。2015年3月12日,我们又以《王庄村民进城何时能更顺畅?》为题持续关注,帮助王庄及周边居民早日享受出行便利。本报记者李景通讯员章刘弟

王铭河开车一二十年,头回觉得这么有成就感。“沿线响起鞭炮声,每个上车的人都对我点头笑,有竖大拇指的,有给咱点赞的,小朋友蹦蹦跳跳上了车,感觉像过节一样。”

作为首条跨区域城乡公交运营模式线路,蚌埠至王庄客运公交的开通,让王庄镇及周边居民享受到便利出行的同时,也驶入了乡村振兴的快车道。

王庄之“困”

王庄镇位于固镇县东南端,南侧与淮上区曹老集镇相连,距离市区仅30公里。随着城市框架不断拉大,王庄镇成为名副其实的近郊,但由于距离S101还有10多公里,这短短的10公里,成为制约王庄镇人出行的瓶颈。

“以前进城坐农班车,车次少,发车不固定,有时候在市里稍微逛得晚一些,就错过了回程的车,特别不方便。”朱志华在王庄住了一辈子,对这条公交线的开通可盼了好些年。“现在出门就上车,带娃进城也不用愁了,真正觉得自己也是城里人哩。”线路开通第一天,朱志华就带着一家老小尝了鲜,“你瞅车子多干净,我看跟城里没啥区别。”

朱志华和王庄镇居民的喜悦,王铭河感同身受。7月13日清晨6点,他驾驶线路的首班车从市长途汽车中心站出发,这辆戴着大红花的崭新公交车一路上就“吸睛”无数。到达王庄镇后稍事休息,7点准时返程。“首班回城的车就被坐满了,一车40多个人说说笑笑就到了市区,车厢里真是洒满了笑声。”王铭河说。

王庄之“盼”

一些显而易见的变化,让王庄镇居民在心中画出一张无形的对比图。最敏感的当属票价,线路开通以前,居民乘坐农班车票价为9元,如今降为5元。与此同时,线路班次从5个增加至13个,相较以前不固定发车频次,蚌埠至王庄客运公交实行公交化运营,采用公交车型,沿途设置公交停靠站点,固定发车时间,王庄镇居民从此告别以往出门“没谱”的不便。

事实上,王庄镇居民的“进城路”可谓漫长而曲折。直达车次少、票价较高、转车不顺、等车不便等现象,一直为当地居民所诟病。早在四五年前,居民们呼吁开通城乡间客运公交的呼声就相当强烈。2015年3月,本报记者曾前往王庄镇对此事进行采访,并刊发《王庄村民进城何时能更顺畅?》一文,积极推动客运公交线的开通。报道刊出后,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重视,近年来当地镇政府和市交通部门积极协调促成此事,最终圆了王庄镇居民的出行梦。

王庄之“变”

王庄镇是全国著名的“花生之乡”,近年来,依托王庄花生市场,形成了以花生为龙头的产业新格局,目前全镇拥有花生经营企业40余家,年交易额达40亿元。一条小小的公交线,犹如王庄镇腾飞的“领头雁”,助力王庄镇驶上发展的快车道。2018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6185元,位居全市前列。未来,王庄将积极创建国家级花生研究所、科研转化中心和教学研基地,着力打造花生名牌产品,拉伸产业链条。

“客运公交的开通,缓解了王庄镇目前现有农村客运市场主体‘多、小、散、弱\’的压力,解决了运力不足、车辆破旧、覆盖不全、服务质量不高、交通安全不能保障等一系列矛盾,有利于从根本上消除现实问题。”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蚌埠至王庄城乡客运公交一体化打破了城乡客运“二元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以市汽车中心站为中心、以乡镇客运站为依托,城乡交通资源共享,乡镇客运进城,城市客运下乡,按照公交化运作,实现城市与乡、村客运一体公交化运作,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出行需要,是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城乡均等化发展的新型道路客运模式。同时,为稳步推进全市“城乡公交一体化”实现公交车辆穿城进村通达工程,为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出行和经济发展需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固镇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固镇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推荐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