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三农 沃野生金

蚌埠日报 2018-09-13 17:36 大字

本报记者 杨露露 实习生 王桐桐

金秋时节,沃野生金。

今年以来,蚌埠市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步伐,坚持以体制和机制创新,进一步激发新的活力,加快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乡村振兴战略开局良好。上半年,全市实现一产增加值增长4.2%,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3.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7%,与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之比为1.93,同比缩小0.03,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与人均GDP增速之比为0.94,同比增长0.10。

培育新优势

从“一粮独大”到三产融合

又是收获的季节,走进位于五河县沱湖乡大岗村的稻虾共养基地,新一季的丰收触手可及。

有了龙头企业,村民才能尝到甜头。通过发展适应性种植项目,安徽润博农业实现一年两季小龙虾养殖和稻米种植,示范带动当地小龙虾和优质稻虾米产业建设,通过发展生态种养带动了当地稻虾综合种养产业的发展,为农业结构调整、持续增加农民收入提供了新思路。

三产融合关键在于产业化,去年以来,蚌埠市大力实施农业产业化“12345”工程,立足招大引强,有力促进了农产品加工业持续发展。2017年,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905.03亿元,总量居全省第5位,农业产业化综合考评连续四年位列全省第1位。前七个月农产品加工产值增长14.4%,居全省第1位。

“没有龙头企业就没有产业的发展壮大。”在“三农”领域工作多年,市农林委农业产业化科负责人葛春晖谈及产业化发展时指出,龙头企业拥有较完整的产品线,科研和产业带动能力强,是提升产业化发展水平,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关键。为此,这几年蚌埠市立足本地资源优势,力推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质,不断拉紧产业链条,产业关联度和粘合叠加产生了乘法效益。

依托当地丰富的玉米等农产品资源,本地农产品加工企业丰原集团不断加强技术研发,掌握了聚乳酸全产业链技术,利用退市进园的契机,在固镇经济开发区建设了百亿级生物质产业园。同时,根据产业特色分布,蚌埠市力推5大优势产业集群式发展,其中中粮、丰原两个百亿级生物质产业项目建成投产,将成为国内领先的生物质产业巨头;乳品饮料、肉制品、粮油食品、水产品等4个50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建设也正在集聚形成。

“农业一二三产业融合不足,是当前农业发展的突出短板。”正是基于这样的考量,固镇县依托现有大成食品、中粮油脂、楚汉食品、华沃丰原食用菌、丰牧食品、中华食品等产业基础,谋划实施了2.9平方公里特色鲜明的百亿级食品产业园区,目前已入驻食品产业园区企业20家。

今年三县和淮上区做大做强4个食品加工产业园,全力打造怀远县以糯稻食品为主的白莲坡食品产业园、五河县以休闲食品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园、固镇县以畜禽食品为主的中华食品产业园、淮上区以主食加工为主的粮油食品产业园。2017年以来,已入园食品加工项目17个,总投资达29.7亿元,四川米老头、河南今三麦、台湾大成、新加坡振鹏达等招商项目全面建成投产。

厚植新理念

以体制机制创新 破解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难题

消费升级、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必须加快体制机制创新,解决农业发展中的难题。以互联网+农业为抓手,蚌埠市创新农产品流通方式和流通业态,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动地方土特产和加工产品“触电上网”,加快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全覆盖。培育近一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线上线下同步经营,总量达122家。

安徽科技学院通过加强产学研合作,依托“花生秸秆在肉用羔羊育肥生产中的应用”等技术,与固镇县争华羊业有限公司合作建成生产示范基地。“通过成果转化和推广,带动了地方产业的发展和技术升级,反过来也为学校创新活动开展搭建了平台。”安徽科技学院院长李震介绍。

解决好技术难题后,农业养殖及产业化企业却缺乏抵押物,在融资方面需要再加把力。

“在企业扩大规模的当口,市政府给了咱真金白银的支持,这是给我们最好的春节礼物。”作为首批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的受益者,固镇县仲兴乡争华羊业负责人陈争上如是说。去年,蚌埠市在全省率先组建了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采取股权投资、债权投资、直投基金等投资方式,重点支持食品加工、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食品加工园区和环保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及其他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等项目。

持续加大对成长性企业的培育,取得了明显的实效,争华食品和楚汉食品上半年加工产值增速200%以上。截至目前,农业产业化投资基金已累计投放7个项目共计7500万元。年底前,第三批4个重点项目得到7000万元基金支持。

进入九月,各地秋收秋种陆续展开,正是农业种植业调整的好契机。聚焦稻虾共养这一主题,市长王诚带队观摩了五河县、怀远县两个县的稻虾共养基地,通过实地调研、座谈等方式,高规格推动农业结构调整,让农业发展的新理念直接作用于农民增收。

实际上,这正是蚌埠市从政府层面加强引导,推动产业发展的实际行动。今年以来,蚌埠市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调整,统筹粮经饲种植结构,扩大专业加工玉米、鲜食玉米及杂粮20万亩,减少籽粒玉米、水稻等传统作物种植面积20万亩,发展专用品牌粮食55万亩,新增设施蔬菜3000亩。开展水稻机插秧、工厂化育秧保险试点,上半年136家经营主体新购置高速插秧机300多台。今年新增水稻机插秧面积10.5万亩,同比增长87.5%。开展规模养殖场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创建百亩稻渔双千工程示范点10个,千亩示范片3个,增加稻渔综合种养面积9000亩,新增大水面生态养殖1.5万亩。

拓宽新空间

改革发力加速农业动能转换

传统增收动力不足,必须以改革开辟增收“蓝海”。注重激发基层干部和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按照扩面、提速、集成的要求,蚌埠市在坚持落实集体土地所有权、稳定农户土地承包权前提下,充分放活农村土地经营权,“三农”领域改革向更深层次和更宽领域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呼之欲出。

怀远县徐圩乡永红村李庙组把土地集中成七块,交由村里有发展意愿的七位“大户”耕种,依靠附近的专业化社会服务组织,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一户可耕种土地上百亩。按照协议大户们一年每亩地给村民650斤小麦保底收入,多出的收益,再与村民按各自50%的比例平分。有了地的小农户通过风险共担的模式迅速实现了从小到大的转变。而在大户实现了规模经营、节本增效的同时,小农户也从土地里解放出来,还能拿分红,收入不减反增。

以土地和农民为核心,蚌埠市推进生产关系和要素调整向更深的领域迈进,开展了一系列的农村改革,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关注,一户一块田、大块田等基层经验涌现。同时随着“一块田”成方连片,基础设施投入跟进,改革促使土地流转、联耕联种、新型经营主体等应运而生。

近年来,蚌埠市大力培育以规模经营的家庭农场为重点的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培育服务农业生产各环节的社会化服务组织。截至2017年底,全市工商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3566家,比上年新增321家;家庭农场1836家,比上年新增567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流转土地面积80.6万亩,占土地流转总面积的34.29%。

蚌埠市着力推进农村土地承包制度改革、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三变”改革,引导经营主体理性流转农户承包土地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上半年,全市“一户一块田”新增1.6万亩,总面积达23.2万亩,土地流转达236万亩,占农户承包耕地总面积的44.4%。通过购买服务,会同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同步推进村“两委”换届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和清产核资工作。

“改革是‘三农\’发展的重要动力,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谈及农村改革的意义,市农林委主任王红表示,做好三农工作,关键在于向改革要活力,从激发土地的内生动力做起,蚌埠市强化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性供给,农业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新闻推荐

杨庙乡 开展新学期校园安全检查

本报讯(宋奎花)为确保新学期辖区内中小学校园安全,近日,固镇县杨庙乡组织安监办、食安办、派出所等部门对全乡范围内初中、...

固镇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固镇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