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贫困户都看得起病 固镇健康扶贫实行“五个所有”

蚌埠日报 2018-08-15 15:26 大字

本报记者 贾铁成

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是农户贫困的重要原因之一,如何不让“病根”变“穷根”,让贫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固镇县在坚决贯彻“351”、“180”政策之外,又创新实施贫困人口慢性病“五个所有”举措,进一步提高了贫困户医疗服务的精准性,为全县患有慢性病的贫困人口带来了福音。

签约医生送药上门解决看病的“最后一公里”

余素芳是城关镇田庄村村民,今年56岁的她患有多年的糖尿病,下肢浮肿严重无法行走,平时只能在家靠板凳在地上挪移,尽管“180”政策解决她的医药费问题,但每月的取药着实让她有些犯难。“我家闺女有精神病,根本离不开人,即使我能出得了门,也放心不下。”“慢性病人身体虚弱,不仅几乎丧失了劳动能力,有的连外出看病都成问题。”采访中,余素芳的签约村医王静说,部分慢性病人因病长期卧床或活动受限被困家中,直接影响了健康扶贫的精准度。

为了解决慢性病人就医难的问题,固镇县在原有政策基础上,创新实施了所有患者全建档、所有患者都治疗、所有药物都配齐、所有费用都报销、所有药物送上门的“五个所有”机制。根据这个机制,慢性病贫困人口不但实现了“看一种病只出一次门”,而且再也不用为药品配不齐、无法出门取药而发愁。

采访中,余素芳告诉记者,自从有了签约医生,每个月村医都会上门访视两次,除了送药以外,还为她检查身体、督促按时吃药、询问生活近况,有时还陪她聊聊天,帮忙做家务,“王医生很热情,询问得特别仔细、服务也很周到,我真的特别感激他。”她还说,很庆幸遇上了政府的好政策,不然自己不可能享受到那么好的医疗服务。

据悉,今年以来,全县406名村医为病患送药上门共计 19000余人次。

十四万元的手术治疗个人只花了三千元

家住城关镇张桥村的张凤祥老人,今年71岁,因患肺心病、心肌梗死等慢性疾病,去年在县人民医院实施了两次心血管支架手术。“手术、药费、住院费,一共花了14万元,最后我只付了三千块。”张老汉告诉记者,之所以能够享受到如此大力度的“打折”,完全得益于健康扶贫“所有费用都报销”的规定。原来,不仅包括这次手术,张老汉平时在家吃药的开销也因该政策大幅减少,“每年一万多元的药费报销了接近95%,自掏腰包的只有600-700块。”

何为“所有费用都报销”?据固镇县扶贫办王宇介绍,该规定要求所有慢性病贫困人口诊疗均享受到“180”政策,实行县域内一站式结算,确保报销方便、快捷、高效。作为针对贫困慢性病患者的“二次保障”,“180”政策是在“351”政策基础上费用的再减免,即贫困慢性病患者在享受“351”政策后,一年内门诊开销费用,经“三保障一兜底”综合医保补偿后,剩余合规费用由补充医保再报销80%。“如果仔细计算一下,像张大爷的这种慢性病贫困人口,实际治疗的报销比例已经达到95%,几乎解决了他没钱看病的问题。”王宇告诉记者,全县的慢性病贫困人口共有4529人,截至2017年底,享受到慢性病门诊补偿20161人次,治疗总费用473.81万元,补偿452.74万元(其中,180补偿83.02万元),平均补偿比例95.55%。

让贫困人口看得上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固镇县扶贫办始终把健康扶贫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县扶贫办副主任苏永松表示,自“五个所有”实行以来,固镇县贫困慢性病人医疗支出明显降低,健康水平明显提升,满意度明显提高。据第三方对220名贫困人口进行随机电话调查显示,被调查者的满意度达到100%。今年3月,固镇县被省卫计委评为2017年度首批健康脱贫工程示范县。

新闻推荐

从固镇走出的艺术行者董长健: 且将才情付美好年华 特约撰稿:周颖

公益电影《格桑花开的时候》在第51届休斯顿国际电影节上斩获两项个人单元最高奖,剧中方老师的扮演者董长健先生荣获了最佳...

固镇新闻,有家乡事,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固镇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