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大坡:用电焊书写幸福人生

蚌埠日报 2018-07-18 11:43 大字

在固镇县仲兴乡余刘村,但凡要焊一个铁门、防盗窗、大棚,村民们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刘大坡的名字。作为一个残疾人,他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不仅成为本村精通电焊的手艺人,而且用行动向人们证明,只要愿脱贫、肯努力,即使是残疾人,也能摘掉穷帽子。也正因为此,刘大坡获得了固镇县“十佳脱贫示范户”的殊荣。

7月13日下午,记者来到了刘大坡家里,只见大院里干净整洁,一台三轮车停放在院内,全然没有电焊车间的杂乱或异味,各种电焊工具被整齐地放置角落,“平时我就在大院里干活,有时候也会开三轮车到客户家上门服务。”似乎看出记者心中的疑问,刘大坡没等记者发问便介绍起自己的工作来。一番介绍后,讨论的话题也转到他个人的成长经历。

据了解,刘大坡的残疾缘于小时候的一次高烧。虽然经过治疗,挣脱了病魔的纠缠,但下肢却落下永久残疾,从此,只能蹲着行走。然而,身患残疾的他并没有自卑消沉,凭着聪明好学,刘大坡从小就跟着亲戚朋友学了不少“技术”:修鞋子、木工活、开拖拉机、农机维修,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小时候对什么都好奇,每遇到新鲜事物我就喜欢跟着看,跟着问,结果就学了不少东西。”说到这里,刘大坡一脸的自豪。

转眼到了20多岁,刘大坡已经成家立业了,但自己的残疾和妻子的患病让整个家陷入困境,“家里没多少地,我这身体也没法下地干活,光靠吃低保没有用,要想生活好还得靠自己想办法。”刘大坡回忆说。后来,他在亲友的帮助下,开始从事三轮车客运行当,但没干多久,就因政策原因而放弃。“当时就憋着一股劲,我就想,只要肯干就一定能有出路,别人能做到的我也一定能做到。”生活和事业的挫折没有击垮刘大坡的意志。2015年,刘大坡跟着表叔学习电焊技术,凭着自己勤奋学习、钻研刻苦,很快从学徒成长为能独挡一面的电焊工,生活的希望再次向他招手。

2016年,刘大坡向亲友借来四五千块钱,买来电焊机、切割机等电焊工具,正式出师承揽生意。正当他踌躇满志准备大干一场时,现实又泼了一盆冷水。原来,刚开业那会儿,客户一看到刘大坡的条件,大都怀疑他的手艺,相当一部分客户见到他本人后就有意回绝了。“为了打开局面,同样的活,别人能做的,我做得更好;别人要10块我就要5块;别人不愿干的活,我主动揽过来干。”刘大坡告诉记者,正是靠着低价策略和精湛手艺,他的生意才最终赢得了十里八乡的认可,当年就实现了脱贫摘帽。“现在只要一个电话,我们就开着三轮车上门服务,靠着我这手艺,一家人的吃穿用都不用发愁。”

回顾起成长的经历,刘大坡觉得自己能有今天的成绩,离不开国家的好政策,“生病了有新农合,贫困了有低保,做生意没钱还有贷款,没有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这些好事哪能都让我给摊上呢?”在好政策的感召下,刘大坡如今也怀揣着一颗感恩的心,用实际行动帮助其他的贫困户,“我现在带了一个贫困户,我负责电焊,他负责安装,收入两人一起分,有钱一起挣,大家都开心。”

听着刘大坡爽朗的笑声,记者深深地感到,支撑他矮小身躯走到今天的,是他坚定的决心、不服输的精神和一颗永远积极乐观向上的心。

新闻推荐

固镇县 从“垃圾”到“财富” 废弃物里“淘”金子

湛蓝的天空,朵朵白云轻盈飘动。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随着传送带的运转,大量的灰渣源源不断地从锅炉输送至灰渣库中。“这些...

固镇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固镇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