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出来的新风尚

蚌埠日报 2018-03-28 12:00 大字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保障。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必须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提升农民精神风貌,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不断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实的道德支撑。

近年来,固镇县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大美固镇建设和脱贫攻坚工作,大力开展“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主题活动,全县上下呈现出“动员广、形式活、载体新、影响大”的良好态势。

本报记者日前来到固镇县城关镇张桥村,探究这个皖北普通村庄如何破除陋俗倡新风?

新春新气象,走进张桥村,亭台水榭、曲径通幽、村道整洁、绿树成行。在农户的院墙上,村规民约、家规家训、古今箴言图文并茂,村党支部书记张会军骄傲地说:“张桥是美丽乡村,不仅环境美,更重要的是乡风醇、民风好。”

张会军的话毫不夸张,自从张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以来,村两委便把乡风文明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在村红白理事会的引导下,通过建章立制,张桥村吹起了一股“节俭风”,尊良俗、去低俗、废恶俗日益成为当地群众构建精神家园的自觉行动,扮靓美丽乡村的共同心声。

今年春节期间,村民张彬彬迎娶了本村姑娘张敏洁,零彩礼一时成为村民们热议的话题,“结婚在一起,最重要的是把日子过好,没必要为难父母,为难爱人。”新娘质朴的话语,折射出价值观的改变,背后是乡风文明深入人心。

和很多皖北地区农村一样,按照当地传统礼俗,从定亲到彩礼再到办喜宴最后回门,整套环节下来,少说也要十几万元。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彩礼婚宴互相攀比、奢侈浪费之风日盛。“彩礼要的就是比你家高,家家比着用高档烟酒,很多村民外出打工几年,回来一场婚事办的就致贫返贫。”村民张加强的话代表不少群众对红白事“大操大办”并不赞同,可一旦形成风气,大家为了争面子、讲排场,既不堪重负而又有苦难言。

为有效遏制农村办理红白事的不良之风,2014年张桥村成立了村民自治的红白理事会,制定了规章制度,人员由村干部、党员代表和村里德高望重之人组成,本着自愿、节俭、文明、健康的原则,共同负责全村婚丧嫁娶事宜的管理和监督,谁家要操办酒席,红白理事会都会提前入户做思想工作,劝主办家庭移风易俗。

村两委通过“一事一议”工程资金建设了占地300平方米的红白理事会活动中心,走进活动中心,“办宴席铺张可耻,树新风不丢面子”、“家庭办理红白事,寻找红白理事会”的横幅颇为醒目,“村民在这里办红白事,我们提供场地、桌椅板凳、音响、水电等配套设施,仅收取50元的管理费,遇上喜事,村里还免费提供司仪来主持。”张桥村红白理事会会长张加伍告诉记者,以前村民办红白事,大多是搭帐篷,租用桌椅板凳音响,一套下来要上千元,遇上刮风下雨,还非常不方便,自从有了这个活动中心,大伙有红白事都会主动过来办。

同样,在传统的农村红白事中,村民需要提前置办大量的蔬菜、肉类、烟酒,费时费力。如今,这一习惯得到改变,谁家有喜事,都找村里的红白理事会。红白理事会结合村里实际情况,制定了统一的章程和标准,在烟酒档次、酒席数量等方面都有详细规定,做到专人及时监督。村里统一标准,谁家想出格也不行,攀比之风得到了有效遏制。

陋俗的破除给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张加伍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现在桌席数量不超过20桌,每桌酒席不超过550元,每桌光烟酒钱就省去200多元,算上别的费用,村民一个红白事办下来省了将近一万元,比之前节省一半的费用,这对于人均年收入12000元的张桥村村民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理事会成立四年来,累计为村民办事110多场,节省资金110万元。群众之间攀比之风得到了明显遏制,邻里关系变得更加和谐友善。

采访中,固镇县文明办主任程强介绍,下一步固镇将把张桥村移风易俗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全县进行推广,用制度化的形式引导村民主动转变观念,摒弃陈规陋习和不良之风。

新闻推荐

治理三相负荷不平衡配电台区 固镇供电低压线损率下降增效明显

本报讯(张敬军)近日,国家电网公司专家组一行十三人在中国电科院教授刘丽平带领下,到固镇县调研台区三相负荷不平衡治理工作。全国十一个省电力公司及电科院的专家参加了调研。专家组现场调研了固镇...

固镇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固镇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