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用绿色书写发展新定义

蚌埠日报 2018-01-23 14:50 大字

图为治理后的席家沟美景。 记者 陈昂 摄

一场绿色风暴正席卷蚌埠。

昔日因为私开滥采而“体无完肤”的大洪山,通过复土栽绿工程种上了樱花、红枫和香樟;曾经附近的居民一年四季不敢开窗怕吃一嘴灰,如今在萌动的绿色中盼着发展农业观光旅游。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淮畔之地得到了现实的验证。

“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的俗语,是蚌埠人对生态文明最朴素的理解。经历过生态破坏的切肤之痛,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正日益成为300多万珠城儿女的自觉行动。

铁腕治污

用制度切断污染源头

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执政者在GDP与蓝天绿水之间如何取舍,不仅体现在文件上,更体现在作为中。

去年10月,蚌埠以超常规措施治理大气污染,向“十面霾伏”宣战。燃煤电厂限产20%,化工企业限产30%至50%,建筑工地一律停工、所有渣土车停运,中环线内12家混凝土搅拌站企业停产;6个港口作业区全部停产;

大货车、农用车禁止进入主城区,未安装油烟净化设施的餐饮点停业。在蚌埠列出的治理清单中,不难看出宁可牺牲发展速度,也要找回蓝天白云的决心。

一方面,是提升经济“洁净度”;一方面,是催生发展“加速度”。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如何兼顾?除了决心大、行动实,更需要以高瞻远瞩的眼光,从制度建设和法治保障层面加以落实。

刚刚过去的2017年里,蚌埠市陆续出台《蚌埠市生态环境保护责任规定(试行)》、《蚌埠市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办法(试行)》和《蚌埠市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实施办法》。力度之大、频率之高,历史无二。

办法中,不仅对各级党委、政府及相关部门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工作职责予以明确,而且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情况实施严格的评价考核。尽责有奖,失职必查,强化了“党政同责、一岗双责”。从制度建设上解决环保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职能分散、措施不力等问题。

办法实施半年多的时间,蚌埠市已问责86人。处理方式包括通报批评、诫勉谈话、党纪处分、责令检查公开道歉、组织处理等。在市环保局局长孙逊看来,突出了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擎起执纪问责的“尚方宝剑”,生态文明建设就能更彻底地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在重点突破中实现整体推进。“有了制度做保障,环保也更加‘硬气\’。”孙逊说。

脚步不停靠创新探索治污新路

党的十九大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的高度,指出要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

面对“环保新常态”,蚌埠市不光重拳治污、铁腕执法,还清生态环境的“历史欠账”,更在创新的道路上不断摸索。

2016年,蚌埠与宿州签订跨界河流水污染联防联控合作协议,成为并肩治污的战友。之后,治污“朋友圈”里陆续增加了亳州、淮南,打破地市间行政区划的限制,通过联合监测和预警机制,突发事件应急联动、跨界污染纠纷协调处理等方式,一改“各扫自家门前雪”,携手对河流带来的跨界污染进行联防联控。主动担负更多职责,共同改善区域环境。生态建设展现出更多可能。

转变,来自对生态文明的深刻理解,来自对民生福祉的深度解读。

2015年底,蚌埠列入国家第二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单位,标志着蚌埠市生态文明建设已列入国家发展战略。按照批复方案,蚌埠市开展先行示范的范围包括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和用途管制制度、淮河流域水污染联防联控和横向生态补偿机制、生态文明建设市场化机制、秸秆综合利用等方面。“示范区必须把生态文明、绿色环保作为发展的引领,在思维理念、价值导向、空间布局、生产生活等方面,率先大幅提高绿色化程度。”在市发改委环资科科长许海涛看来,到2020年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蚌埠样板,是责任也是使命。

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化工曾经是蚌埠的支柱产业之一。可是,化工企业也给生态留下了“后遗症”。围绕加快推进企业退市进园和传统产业升级,蚌埠市在老工业企业搬迁改造中,对原场地土壤污染进行全面的环保风险评估,并着手修复,确保对环境和人体健康无害后才能转换用途。在此过程中,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去年1到11月,蚌埠市技术改造投资增速居全省第一位。

质量兼顾从绿色找准发展方向

农作物收获后的秸秆,一度是让人头疼的“累赘”。可在固镇县的争华羊业有限公司,秸秆却比主业养羊更赚钱。“2016年卖了25万包,2017年30万包以上!”拍着方方正正的饲料包,争华羊业总经理陈争上豪气满怀。

靠着投入200多万元经费研发成功的青贮裹包发酵液,陈争上解决了秸秆饲料化的水分控制、发酵性等问题。就凭“一招鲜”,陈争上开拓出秸秆饲料的新市场,去年收购了5万吨秸秆。算经济账,卖饲料收入比湖羊养殖主业都高;算环保账,相当于“吃掉”4万亩农田的秸秆产量。

在“目的在用、关键在调、管是服务”的原则指引下,秸秆综合利用在蚌埠成了新兴产业。正在建设中的秸秆综合利用规划示范园,集聚国内外科研力量和产业资源,将目光锁定秸秆的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和工业原料化利用,预计到2020年可消纳农作物秸秆达到90万吨以上。

生态环境保护上不光靠投入,也要算经济账。算起大账、长远账、整体账、综合账,生态环境保护其实并非亏本买卖。

位于固镇县城西的许慎文化公园,绿树成荫,曲径通幽,是附近居民最喜欢的休憩场所。而几年之前,这里臭气熏天、垃圾成堆,是群众反映强烈的老大难。2012年起,固镇县陆续投入5000余万元建设许慎文化公园,并于2014年9月建成开放。

“从长远来看,这5000万花得值!”固镇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朱骥评价说,许慎文化公园作为固镇城西片区开发建设的先行者,大大提升了发展的起点。更为重要的是,拖着环境短板的发展是“瘸腿跑”,速度和质量必将受到影响。只要找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键点,绿水青山就能变成金山银山。反之,生态欠账还不上了,金山银山也再难买回绿水青山。

在政策杠杆的作用下,绿色在发展中的比重出现明显的上升势头。

今年1月,环保税正式实施,实行了十几年的排污费退出历史舞台。从《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到《环境保护税法》,不仅是费改税的变化,更关键在于将环境资源税收纳入法治化轨道。

作为第一个“绿色税”,环保税通过对主动采取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浓度的企业税收减免优惠的方式,调动起降耗减排的积极性,加速绿色转型,从而实现“保护和改善环境,减少污染物排放,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立法宗旨。在市地税局副局长康军看来,在经济迈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当口,税收杠杆在环保领域还有更大发挥空间。“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毕竟,生态环境关系到每一个人的切身利益。”他说。

新闻推荐

王庄镇 多措并举应对雨雪天气

本报讯(李元瑛)上周以来,针对突如其来的低温暴雪天气,固镇县王庄镇迅速响应,周密布置,多措并举,全力做好辖区内持续性低温雨雪天气的防范工作。该镇迅速成立镇应对雨雪极端天气工作领导小组,严格工作责...

固镇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固镇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