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淡墨红笺书法情 □特约撰稿 周颖

淮河晨刊 2017-12-21 11:37 大字

八小时之内忙“体制”、八小时之外忙“烟火”,在感到时间严重不够用的情况下,要说我的业余爱好还真没有几个。但让我欣慰和自豪的是,我的业余爱好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紧密相连,那就是业余时间酷爱书法艺术。

被誉为“无言的诗、无形的舞、无图的画、无声的乐”的书法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发展五千年来最具有经典标志的民族符号,有着强烈的吸引力和大众参与性,很庆幸我工作在“中国书法之乡”固镇县。

在固镇县书法风生水起、轰轰烈烈之时,10多年前我也走上了练习书法之路,多少个日夜晨昏手握毛笔与古人对话,多少次斗转星移受到老师们的谆谆教诲。难忘我的启蒙老师胡海利先生从楷书教起,顾及我没时间就上门指导,鼓励我大胆投稿;难忘杨涛老师把他珍藏多年的百福字帖交给我研习,从此我一发不可收,书写的篆书《百福图》《百寿图》《百喜图》受到亲友的喜爱。已故书法家、我的老师谢一俊先生既教我技法又教我做人,他对书法艺术孜孜不倦的精神,他为学生搭建的一个又一个平台,让我多年里能在喧嚣浮躁的环境中始终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有人说“一位好老师,胜过万卷书”,几位老师对我在学书道路上的帮助起到了特殊的作用,让我终身难忘。

当我们拿起手中笔,拜他们为师的那一刻起,我们就有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敬畏,就有了担当,有了责任,有了无限的动力源泉和精神追求。艺术,来源于生活,艺术,一切为了人民。在有关部门组织下,我多次在寒风中参加义务写春联活动,多次放弃休息在夜深人静时创作,积极参加喜迎十九大、廉政文化、开埠百年、新中国成立60年华诞等多主题的展览,以艺术形式讴歌新生活,新变化。

记得2014年12月30日《蚌埠日报》第一期的《文化周刊》问世,我采写的《谷阳风蕴翰墨情》的约稿发表,为固镇县申报“中国书法之乡”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后来我相继写了自己练习书法的体会,写了蚌埠多名本土书法家的成就与精神。我渐渐懂得老师说的文学家可以不是书法家,但是书法家必须是文学家的理念。学无止境,我的文学、哲学、美学、地理、历史等知识还不全面,唐诗、宋词、元曲也知之甚少,书法的执笔、运笔、点画、结构、布局还在初学阶段,但书法的横幅、手卷、册页、斗方的体态,真、草、隶、篆、行的字体,千姿百态,争奇斗艳,魅力无穷,它让我的业余时间丰富起来,多彩起来,健康起来,这就够了。

热爱书法仅仅是我的业余爱好,没有刻意要成什么“名”成什么“家”,但是书法艺术是“讲品位、讲格调、讲责任”的艺术,书法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感染着世人,激励一代又一代人传承和发扬,在我的业余生活里我将致力于“大众文艺”、致力于“接地气”的文化活动,以笔墨之情执着而坚定地学习与书写,以充盈的文化自信、强烈的人文意识,自觉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用淡墨红笺去记录和反映多姿多彩的社会,彰显时代主旋律,传播时代正能量!

新闻推荐

莲藕滞销消息传出后 热心企业踊跃购买禹庙莲藕

图为合家福超市来到禹庙村购买滞销莲藕。本报讯(记者苗成韬文/图)“这周以来,莲藕开始有了销量,每天能卖七八千斤,实在太感谢你们了。”12月18日,禹庙村村支书张宽利告诉淮河晨刊记者。12月13日,本报...

固镇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固镇县这个家。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