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唇齿留香湖沟烧饼 □特约撰稿 常敏

淮河晨刊 2017-12-04 10:24 大字

蚌埠是个不大的城市,却有着小城市的朴实和热情。这里不仅有风韵不同的四季美景,还有百吃不厌的各种美食。在众多美食中,当数烧饼最受大家青睐。我吃过各种风味不同的烧饼,有葱油的、带馅的、酥皮的、脆甜的,感觉还是固镇县湖沟镇的驴油烧饼最好吃。

那是去年的冬天,我应邀到固镇去看望一位文友。他带着我们一行人走在湖沟镇街头巷尾,逛到中午,正好我们肚子也饿得“咕咕”叫了。他说:“今天也别吃大鱼大肉了,我请你们吃烧饼吧。”“你讲什么!请我们吃烧饼?烧饼有什么吃头?”我不屑一顾。他笑着说:“你别小看这个烧饼,湖沟烧饼可是这儿的特色美食。它跟别处的烧饼可不一样,别处的烧饼只不过在那烧饼上抹点糖稀,撒些许芝麻,实在不足为奇。正宗的‘湖沟烧饼\’又叫千层饼,以色、香、味、形俱佳而闻名全国,只有巴掌大小,厚薄只有半寸,用面用料用火极为考究,采用独特的工艺选用精面粉以酒酵面、上等驴油以及多种作料,在炉中用上等木炭烘烤而成。湖沟烧饼饼内层若盘丝,层层不粘,味道别具特色,千万不要小瞧了打烧饼的手艺,就是在整个湖沟镇也不过只有一两家堪称正宗,凡是来到这的人,都争相购买,一尝湖沟烧饼为快。”

说话间,他领着我们来到一家饭店,店门口摆放着一个烧饼炉子和一个大案板,待我们坐下点好菜,边吃边等的功夫,老板就开始给我们介绍湖沟烧饼有着几百年的悠久历史,与外地的制作工艺和风味迥然不同。这湖沟烧饼是大有来历的,话说当年陈胜吴广起义后,占领大泽乡,临近的农民听到这个消息,都拿出粮食来慰劳他们。送来烧饼的大婶因为紧张,还没将烧饼送到骑马将士的手里,就掉落在地上,摔成了好几块,于是这烧饼还有另一个名字“马蹄酥”。

百闻不如一见,我走到烧饼炉前亲眼目睹师傅做烧饼的过程。只见那个师傅拿起案板上的面团,圆圆的一团面,三下五除二就被揉擀成了一个片状,像一大页纸铺在案板上,朝面皮上撒葱蒜末,然后用宽宽的竹板伸到碗里,抹了一竹板驴油均匀地摊到面皮上,本来有些粗糙,暗淡无光的面皮抹上了一层驴油立马油光锃亮起来。师傅继续把摊在案板上的面皮卷起来,用擀面杖边擀边撒,撒完一层擀一遍,最少有十来层厚,据说技术好的师傅能做出30多层,对着阳光看烧饼都是透亮的。师傅拿起擀好的烧饼,贴在烧饼炉壁上熏烤。烤烧饼的炉子就是一个大油桶改制的,有半人多高。炉子中间的炭火很旺,那一块块巴掌大的烧饼往炉壁上一贴,就牢牢地贴在那儿了。我看着打烧饼师傅投入的表情、灵活的身手,这一纯朴的劳动画面,真不忍心去打扰。

烧饼在炉子里熏烤,阵阵油香飘入鼻尖,不一会功夫,师傅用火钳夹出烧饼。烤好的烧饼不油不腻,香气四溢,外焦内嫩,一阵浓浓的香味蒸腾着扑面而来,导致唾液腺瞬间激活,如泉涌的口水立即溢了满嘴,不由得立马捏起一个,拿到手里还很烫,用两手指尖撮着捧着。这时候,咬上一口了,入口松脆,也顾不上什么淑女形象了,只管大口地吃着,感觉这小小的一个烧饼,味道就如醍醐般的滋美。如果你再用烧饼夹一点咸鸭蛋蒜泥,这样的“混搭”,吃起来更够味。

吃着美味的湖沟烧饼,在瑟瑟的寒风中依然充满温馨,伴随着那热乎乎、香喷喷的感觉,那烧饼的香味在唇齿间化成了一条清澈明快的溪水,中华的美食文明就是在这条溪水中,带着岁月的烙印流向远方……

新闻推荐

洪曹村美景入画来

洪曹村中的小桥、流水、人家。初冬时节,走进固镇县王庄镇洪曹村,小桥流水人家,村民们在广场上锻炼。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村庄,青瓦、白墙、绿树、小河交相辉映,还有那远处成片的农田,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

固镇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固镇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