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家乡事,品故乡情


本报记者 张振 刘俊 张成秀老人出生于1919年,当时家里条件非常艰苦,没有住的地方,就连吃饭也是有上顿没下顿。而现如今,生活越来越好,老人身体硬朗,98岁的

白银晚报 2016-09-29 00:00 大字

本报记者张振刘俊

张成秀老人出生于1919年,当时家里条件非常艰苦,没有住的地方,就连吃饭也是有上顿没下顿。而现如今,生活越来越好,老人身体硬朗,98岁的她不用人扶,可以一口气上下二楼。在老人的家族成员中,自张成秀一辈往上开始,长寿人员居多,平均寿命都在80岁以上。

图为张成秀老人。本报记者张振摄

润林联王毓春书本报记者朱德军摄

家里排行最小如今年龄最大

刚见到张成秀老人时,老人正由重孙的陪同下在楼下晒着太阳。老人个头大约一米五,头戴黑色发套,身穿宝石蓝色外套,下身一条锦纶深灰色裤子和一双老布鞋。手里握着一根咖啡色木制拐杖,再看她耳戴银环,表情安详,面色干净健康。这就是张成秀老人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老人知道我们的来意后,笑着向我们挥手,并和我们一起上了楼。在老人的家中,我们见到了老人的儿子、儿媳和孙子。家里陈设干净整洁,客厅里的一张合影人员众多,照片中老人稳坐中间喜笑颜开,很是幸福。张成秀告诉记者,自己生于民国十年也就是1919年,今年已经98岁了。“我出生在景泰县五佛乡兴水村,我出生的时候家里还有三个哥哥,我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可现在我却是家里唯一活着的人。”

回忆艰苦生活潸然泪下

回忆起曾经的往事,张成秀老人边用手抹眼泪边说:“那时候,太苦了。”老人说,出生的时候家里条件非常艰苦,没有住的地方,借地主家的房子住,住一段时间,地主不让住了,就恳求别人再借别人家的房子住,就这样居无定所地过着。

而当时,不仅没有住的地方,就连吃饭也是有上顿没下顿,衣服破破烂烂缝缝补补,大哥穿完二哥穿二哥穿完三哥穿,可以说是食不果腹,衣不蔽体。家人基本没吃过白面,都是吃一些小米之类的粗粮,吃饭的时候只有一个菜,菜里没有油,那时候基本没有吃过肉。家里面的灶台都是泥砌的,几口人围着一个不大的铁锅吃饭。现在回忆起那段日子就是心酸,那时候觉得自己一辈子都要这样过了,翻不了身了。

家族有长寿史希望后代都幸福安康

张成秀回忆说,在1963年之后,生活真正好了起来,一直到现在,日子是越来越好,幸福生活来之不易。“现在吃得好,穿得好,家庭和睦。我也没有什么疾病,很满足了。”

老人重孙李存慧告诉记者,老人身体硬朗,要是在一年前的话,耳朵都还很灵光,去年感冒了一次,所以听力有些下降了。“我太奶奶说话从不喘粗气,能连着说。走路不用人扶,眼睛也很好使。”老人的重孙李存慧说,老人喜欢活动,作息有规律,饮食清淡,多食五谷杂粮,吃少量肉,并且只吃自家养的猪肉。晚饭一般爱吃汤饭面食,每天睡觉时间充足。

张成秀明白适量运动有益健康,经常在楼下院子里转上好几圈。如今,98岁的张成秀不用人扶,可以一口气上下二楼,这在同龄人中已经很少见了。

张成秀老人虽然失去伴侣,但儿女孝顺,儿媳每天都尽心照料,让老人衣食无忧,心情愉悦,儿女孝顺填补了老人精神上的空缺。再加上家族现在人丁兴旺,子女后人家庭和睦,老人没有疾病也就没有心理负担,自然心情更加舒畅。

记者了解到,在老人的家族成员中,自张成秀一辈往上开始,长寿人员居多,平均寿命都在80岁以上,三个哥哥中,二哥活了99岁,三哥活了100岁,大哥也活了80多岁,而且父母均活到了80岁以上,所以说老人的家族是个不折不扣的长寿家族。

当记者问起老人对未来还有什么期望时,老人说:“好吃好喝,多活一天满足一天,多看见儿女后代一天快乐一天,希望后代们都幸福安康。”

图为张成秀老人依然可以自己上楼。

本报记者张振摄

新闻推荐

白银市有5家专业应急救援队伍,您知道吗?

图为白银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本报记者施耀花摄本报讯(记者施耀花通讯员刘志龙)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在白银消防支队加挂了“白银市综合应急救援队伍”的牌...

景泰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景泰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新闻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