亘古天书岩画:独特的文化遗产
11月13日,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物局和中国岩画学会主办的“一带一路·甘肃岩画专题研讨会暨首届岩画研究保护专业知识培训班”在兰州举办。甘肃省是岩画大省之一,共发现岩画遗存79处,数量居全国第4位,占全国1228处岩画遗存的6%,其中,嘉峪关市黑山岩画和肃北县大黑沟岩画属于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岩画记录了远古先民的生活形态、图腾崇拜等,是研究这个时期人类活动的重要依据。通过这些岩画,还能窥见地球环境与生态物种的演变。岩画是贯穿人类文明发展、记录人类成长过程的重要而又独特的文化遗产,具有不可估量的历史文化价值和美学艺术价值。
岩画是原始人类最早期的“母语”
兰州商学院敦煌商业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岩画多年的学者高启安告诉记者,岩画是人类共同的”母语“,远古的人类除了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外,逐渐出现了精神需求,这是人类脱离普通动物的的根本标志。人类的先祖在解决衣食住行的同时,试图捕捉住眼前所看到一切,以及这些事务大脑中碰撞火花和灵感,这种现象可以称之为最初的“文化意识”或“文化觉醒”。原始的文化意识极易消逝,甚至瞬间消失而不可复得。为了让稍纵即逝的灵感能够流传下去,人类先祖动了许多脑筋,逐渐开始在岩石上勾勒极为简易的线条,到后来形成图案等,这就是岩画的雏形,经过漫长的历史发展,逐渐形成了具有完整意义的岩画。这些岩画为几万年后的我们展现了远古时期先祖们的狩猎、生活场景以及需求。那些消逝或留存的岩画不仅是人类先祖的图腾,更多的是一种记录、一种最初的信息传播。
甘肃省红水姜窝子沟岩画是典型的北方风格
岩画也是人类最早的艺术形式,大致分为南方、北方两大系统。北方的主题主要是狩猎、人物、动物,南方的除了狩猎以外还有房屋、村落、宗教仪式等内容。南方大部分是绘制的,北方刻的比较多,甘肃省的岩画都属于北方岩画的风格。如甘肃省白银市景泰县红水姜窝子沟岩画就是一例。
据白银市景泰县文化馆馆长、从事多年岩画研究的专家沈渭显介绍,景泰县红水姜窝子沟岩画在地处黄土高原与腾格里沙漠过渡地带所在地景泰一带的祁连山脉,已经发现岩画6处。在从景泰的中泉乡的板荨沟向西,经正路乡拉牌村北上,穿过寺滩至红水的松林西岔湾,到北临腾格里沙漠的红水镇大沟口附近之姜窝子沟山上,南北80公里,东西长30公里,在祁连山东端余脉山巅和沟畔地带的紫红色或青黑色岩石上,发现岩画总面积100多平方米,可识别的图案100多幅。其中姜窝子沟岩画尤耐人寻味。该图像为两人,一人披发饰尾,手掌伸展;一人手持器物。这是较为完整并刻画细致的人物图像。之所以珍贵,在于其中右边人物图像的发辫,这应该是刻画最详细的人物发式。对于研究该地远古时期生活的先民族属,有很重要的参考作用。
岩画是最初的艺术雏形
据了解,岩画的一般分为磨刻和凿刻两种方法,岩画是人类创作周期最长的艺术作品,代表世界原始艺术的主要成就。作为原始艺术最重要的文化资源,岩画的保护是世界性课题。这里的岩画虽经数千年的风雨剥蚀,绝大部分画面的图形至今清晰可辨。这些活在古老岩画中的人物和动物,个个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仿佛即在眼前,不禁赞叹数万年前的先祖们竟然有如此高超的写实艺术的同时也极具观赏价值和馆藏价值。
早期的岩画对于世界历史的贡献是基础性的,它们是后来所有艺术的源头。这就是为什么理解最初的艺术不仅能够为文化开拓新视野,也为我们认识人类智慧的广度、深度和存在价值展开了新视野。从图画型岩画中,我们能够识别出真实或幻想的物体、动物和人类图像。它们的主题涵盖了大部分象形图:人形、兽形、地形和屋形、工具和武器。只有极少情况下才有植物、风景、写实肖像等其他主题。
高启安教授认为,不同的人群所关注的艺术焦点也不一样,狩猎者的艺术聚焦于表现野生动物,农业人群则呈现耕种场景,而家畜只有在练习驯养的群体的艺术作品中才能看到。全世界史前艺术和部落艺术的主题基本相同,即性、食物和领土。这些是人类长久关注的话题。它们都是借助图像表达出来的,常常使用隐喻,神话也许因此产生。神话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满足领土所有权、食物资源、性关系或者其他道德伦理要求。
中国岩画学会会长王建平说,南非国徽的核心图案使用的是岩画,吉尔吉斯斯坦总统送给中国国家元首的国礼是岩画艺术品。除了文化符号以外,岩画的魅力在于它能给我们文化自信,给我们一个文化追寻的路径。”这句话道出了岩画的文化价值所在。
岩画记录人类进化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2008年,在贺兰山下成立的岩画银川世界岩画博物馆,中国唯一的岩画专题博物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岩画专题博物馆。岩画内容非常丰富,几乎包括了世界各国岩画的所有内容,有动物图像、人像画、人体画、生活图像、符号与图案等五大类。通过展示岩画中原始游牧民族放牧、狩猎、祭祀、争战、娱乐等生活场景,揭示远古人类自然崇拜、生殖崇拜、图腾崇拜、祖先崇拜等文化内涵。岩画馆共征集和受捐来自70地多个国家、150个地区的3000多件岩画图录、拓片、实物,以及与岩画同时代的原始艺术品,精选展出精品546件。集中展示岩画、岩画拓片、岩画照片,制作工艺等。
上世纪80年代,被称为“福娃之父”的韩美林先生先后6次去贺兰山岩画采风,为他的艺术创作增添了灵感和激情。他说看了岩画以后,突然感觉找到艺术的家,让他找到了艺术的转折点,并开始了岩画创作,这些年创作的多部岩画作品都放在他于贺兰山下开的韩美林艺术馆中,常年吸引着国内外的旅客和学者前来参观交流。
今天,面对这些不仅有艺术价值,更具历史价值的古代岩画,我们除了惊叹古人高超的写实艺术,更多的则是看到了人类在进化过程中的心路历程。
甘肃省岩画保护研究还处于基础阶段
沈渭显馆长告诉记者,多年来,甘肃省在岩画保护研究方面基础薄弱、人才缺乏、工作相对滞后。甘肃省拥有丰富的岩画资源,但保护尚未真正起步,2013年中国岩画学会成立后,搭建起了高端的学术研究和交流的平台,大力推动了岩画保护和研究弘扬工作,特别是由中国岩画学会牵头举办的《亘古天书——2015中国岩画展·甘肃省巡展》于今年10月18日在甘肃省博物馆开幕,此次又在甘肃举办专题学术研讨会和培训班,对甘肃岩画保护研究和弘扬利用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苏黎明)6月28日,记者从市妇联获悉,日前省、市妇联相关领导陪同《中国妇女报》、省广电总台摄制组赴景泰县采访报道该县手工刺绣产业。据了解,摄制组一行先后来到景泰县锦源刺绣...
景泰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景泰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